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元涛 《大观周刊》2011,(45):27-27
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警察法是警察执法过程中的依据。当前,我国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在如何处理好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上往往不能两者兼顾。  相似文献   

2.
举行新闻发布会是中国新闻传播的一种常见和特定形式,发布会实际上就是通知和交流的方式,这两个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发布会最佳效果应该是为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有效性制定一个完整的沟通标准以达到最佳效果,对新闻发布会全程进行有效的传播,就必须在会前、会中以及会后等全过程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从而将新闻发布会的作用与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重复广告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岩 《现代传播》2005,(2):80-84
广告能否通过重复增强其传播效果?造成这种效果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重复效果?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梳理,本文说明了真实效应,熟悉效应,信源记忆错误效应在造成广告重复效果中的作用,分析了在不同传播情境中影响重复效果的多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郑佳 《今传媒》2015,(4):53-55
近年来,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负面报道这种特殊报道形式也慢慢受到广大媒介工作者的重视.在如今的媒介环境下,如果一味否定负面报道,则明显有悖于当代舆论环境;若过分纵容负面报道的泛滥,又可能会引发舆论危机,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影响.什么是“负面报道”,如何把握负面报道的“度”,减少它的负面效果,这是当下关于负面报道行为所需要迫切研究讨论的问题.论文从“负面报道”这一概念的定义入手,结合负面报道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通过分析比较具体的新闻案例来总结归纳负面报道的两种传播效果——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同时,就负面报道所出现的负面效果,应该怎样从不同的主体出发控制或者避免负面效果的扩大化,也是本论文所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对“魔弹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到传播业界的影响,在传播学的起步阶段,魔弹论的部分思想作为未经证实的常识天经地义地成为了传播研究默认的前提。尽管有限效果论挑战了这种观念,但实际上有限效果论仍然是在魔弹论的思维框架下得出的。学者们仍然相信并全力维护这样的观念:传播具有强效果,而且是直接的效果。在有限效果论出现以后,魔弹论并非完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只是从显性的观念转化为一种隐性的、不易觉察的潜在观念。由于实用性和社会控制导向的传播研究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型塑了当代美国的传播学,美国学者之所以在骨子里维护魔弹论的观念,是与他们雇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的。对强效果论的潜在维护使美国传播研究者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在了效果的研究上,使美国传播学的视野失之于狭窄。  相似文献   

6.
舆论与民生、民意是分不开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舆论就代表着民生、民意.在传统媒体“大喇叭”似的舆论引导流程下,处于受传者位置的受众难以拥有能够表达自我意愿的机会和场所,而网络的出现颠覆了舆论引导的惯有模式,使受众能够适时表达,并且畅通无阻地与其他受众交流,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和意见共识.在此环境下,如何有效进行社会舆论控制是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如今新媒体的环境下,公益广告作为积极社会信息会对大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存在"第一人"效果的现象。本研究选取问卷调查法,选取在校的大学生以及研究生200人作为研究样本。经过数据分析及研究发现,"第一人"效果确实存在,并在性别和学历等影响因素中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广告效果研究是广告学研究的基础问题,回顾中西方广告效果研究的历史脉络发现,长久以来学界注重经济效果的考察而忽视社会效果的研究.本研究在梳理相关研究后认为,广告社会效果是广告效果研究不应回避的重要面向.围绕广告社会效果,当务之急是廓清概念本身.未来应从消费者、政府、行业和平台等多维视角切入,结合大数据和深度访谈等定量和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以往单一地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运用2010年《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调查数据(N=37,279),阐述并检验新媒体使用对主观阶层认同影响在各地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研究表明,互联网与手机的采纳与使用在控制其它个体层面变量、以及地区层面变量后,依然对主观阶层地位的感知具有显著的独立影响.更重要的是,该影响会因地区不同而产生差异,这种差异至少受到地区层面新媒体普及率和使用平均状况的影响——网络采纳的效果在普及率较低的地区更为明显,手机行为多样性效果在手机功能使用较为单一的地区更加显著.这些发现既确认了新媒体影响主观阶层认同的普适性,更提醒我们,新媒体重塑阶级或阶层的过程并非一致均衡,而是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本文也希望通过这个具体题材的探讨,呼唤更多立足中国本土的差异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涛 《大观周刊》2011,(27):203-20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英语迈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音乐、音响是电视语言中最富于表情性和渲染性的组成部分。它们常常是画面语言和解说词的补充。在人物感情的深度和广度难以表现的时候,在感情色彩最浓的时候,在画面气氛需要渲染的时候,音乐、音响能发挥独特的作用。音乐可以是语意的延伸、人物感情的深化,也是感染观众的有效手段。例如电视专题片《胖连长和他的连队》中,"探家"一段表现胖连长的家庭生活。在连队,他是称职的连长,带出了百名神枪手。在家里,他是个好儿子,母亲叫他去卖鸡蛋,他便去集市摆摊,他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帮助收秋,和儿子形影不离。在休假结束告别家人的…  相似文献   

12.
张帅 《新闻世界》2013,(1):148-149
媒介的负面报道通常为对反常和消极事件的报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揭示问题,以维护受众的知情权。然而其达到的传播效果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本文从这两方面分别论述负面报道传播的心理机制,探讨负面报道的心理传播过程,并为规避消极影响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是一个大容量、多元化、全方位的媒体,全媒体平台在"宣传效果"实现的过程中起到加速与稳固作用,利用全媒体平台更好地实现宣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常感觉到,在电视新闻中有一些天然的因素影响着报道效果,同样质量的节目不一定就获得同样的收视效果,甚至质量差一些的节目在不同的条件下播出效果还好一些。承认并正视这种情况的存在,同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和收视效果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论"非典"传播中的第三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的第三效果是近年来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此次南粤大地突现的“非典型肺炎”风波中亦隐约可见它活跃的身影,本试图解析其在此中扮演的角色,并探讨它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色”源于不同波长的光,色彩的感知依赖于眼睛的生理功能。色彩通过对人的感官产生刺激作用,直接影响到心理上、情感上的变化,产生情绪的波动!这就是色彩的情感表达作用。也就是说,这些丰富的色彩能在不知不觉中左右我们的情感,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产生共鸣,影响我们的理性判断。而红色作为色彩的一种,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书籍设计中红色的运用有很大的学问。了解红色、研究红对指导书籍设计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和反馈的行为的总称。目前,在传播学领域中,对传播过程的研究较为深入。其中传播学先驱之一的拉斯韦尔的“五W”理论是研究传播过程的较为经典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美国电视剧通过网络风靡我国,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阐述了美剧在对受众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三个层次的影响,并从人、讯息、媒介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原因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谷瑞芳 《大观周刊》2012,(27):250-250
小学数学教学,选择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与学在教学的动态发展中得以平衡,最终使预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的实际效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市场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是广告的竞争,广告效果的好坏影响着企业的未来。为了使产品广告效果最大化,附加值增加,企业通常在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时有意无意地融入其产品广告,希望公关活动产生双重效果。然而,企业不能把公关活动与广告活动混同,只有让两者相得益彰,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