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良心的内涵、良心的标准和良心的性质等方面来看,良心实质上是人类道德上的一种向善意识,体现着人类的道德理想。基于这些认识,提出良心是可教的需要从良心是否先天和是否可发展两个角度来论证。良心的教育就是要提供良心发展和成熟必须的条件,并增加良心运用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2.
编辑手记     
良心是什么,良心是否可教?良心是人在道德上的向善意识,体现着人的道德理想,良心不是先天固定的,良心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良心是可教的。良心可教的“教”主要是指通过有目的施加影响来促进良心发展的过程,所有的社会生活领域都构成了良心教育的时空。良心,作为人类生活基本伦理理念应该得到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善是西方伦理学一直以来研究的主题。德国古典哲学后期,对于善和道德的定位渐渐呈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即将道德行为的标准全然安置在个体动机的善性上,黑格尔将这种道德形式称之为"良心论"或"信念论"。"良心论"本来旨在阐释个体道德行为的崇高性,但同时它也具有毋庸置疑的主观性。黑格尔认为如果一个时代普遍以"讲良心"作为行动准则,那么良心的善必然会异化为"伪善",由此他展开了"善—良心—伪善"辩证关系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由于工作性质的决定,教师的职业良心在教育工作中对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师职业良心的概念,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和教师职业良心的养成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试图通过本文的论述,使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养成良好的职业良心,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增强职业责任心,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5.
良心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对社会义务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在情感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是善的内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过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而逐渐形成的。良心培育是高校德育中重要的课题,教育者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培育大学生的“良心”。  相似文献   

6.
存在人类能对教育刺激发生“反映”的可教性这个必要而充分的物质基础,才存在社会学角度的必教性、教育学角度的如何教等教育实践问题。人类的可教性广泛存在于基于基因所支配的脑、喉腔、四肢等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中。人类的可教性奠定了人性及其通过促进人性完善的基础。人类可教性有其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规定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7.
良心指善的思想或关于道德的意识,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一直都很重视对良心的探讨,随着儒家良心论的发展,良心在古代儒学心性论中具有万化之源、众善之本的地位,它对中国的民族性格具有深远影响。从良心的属性、良心的起源、良心的获得和良心的实质四个角度来剖析古代良心观,有助于理解古代的道德哲学,对重塑当代社会优良的传统价值观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教育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又是教师人格的前提和保证,是敬业之基、爱生之初、为师之母。教育良心的有与无,多与少,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方向。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分别从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主管教育工作的行政部门三个角度分析了教育良心的重要性问题.再次提醒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要忘了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重担,不要突破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教育良心。  相似文献   

9.
教育工作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心灵塑造、道德生成及素质发展。良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和调节机制所在。教育良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追逐并坚守的道德灵魂。把教育工作当成一项良心事业,这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对教育活动回归教育本真的追寻。教育工作中的良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教育管理者的决策与制度设计、学者的学术活动中。因此,我们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加强教育管理者在上层设计过程中的良心意识,强调学者凭良心从事学术,使教育工作沿着良心指引的路径前进,确保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应用文写作中科学良心的本质是真、善、美,并探讨在写作实践中如何坚守科学良心。  相似文献   

11.
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中,良心在道德阶段和伦理阶段有着"形式的良心"和"真实的良心"的本质区别。道德阶段的"形式的良心"是个体纯粹抽象的主观自我确信,自我意识在缺乏绝对反思的情况下容易使良心转向作恶的待发点上。而伦理阶段的"真实的良心"是以善为普遍化要求的一种伦理设计和价值追求,规定着道德主体相应的客观行动标准和义务要求,能够避免良心走向恶的可能性。当"真实的良心"真正具有伦理性性格时,自在自为的善和自由就会实现,而现实的伦理精神就会以客观的、普遍的伦理实体定在——家庭、公民社会和国家彰显出来,真正实现了伦理对道德的价值超越。  相似文献   

12.
良心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范畴,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有良心”来赞誉某人的道德行为,用“没良心”去谴责某人的非道德行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务件下的公民道德教育,一定要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良心观,培养从业者高尚的职业良心,唤起每个公民负责任、讲道义的公共良心。  相似文献   

13.
论教师的良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是教育良心 ,它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等 ;教师的职业良心包括 :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四个方面 ,具有层次性高、教育性强的特点 ,其形成受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也受自身修养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论良心的意义与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这个人类欲望得到空前释放的世界,善或德如何起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良心的养成或可成为解决方式之一。在回顾东西方关于良心思想史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人良心缺失的表现及原因,指出良心可以在我们寻找摆脱精神危机、价值危机困境出路时,提供一份可资吸收借鉴的文化资源。对现代人的良心养成提出了一些建议: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体悟“畏”的观念,在道德践履中磨练良心,提升良心层次,发挥职业组织的作用,营造有利于良心养成的社会文化环境等。  相似文献   

15.
道德素养是现代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而教育良心是教师个体的道德素养,是教师内在的天平,是教师在精神上抵制错误的道德动机,选择正确道德行为的调节器。教育良心作为一种“道德自律”,有其自身内涵与特点,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其特殊意义。教育良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社会和教育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取决于教师将一定社会对从教者的道德要求,由“他律”变为“自律”。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教育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又是教师人格的前提和保证,是敬业之基、爱生之初、为师之母.教育良心的有与无,多与少,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方向.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分别从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主管教育工作的行政部门三个角度分析了教育良心的重要性问题,再次提醒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要忘了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重担,不要突破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教育良心.  相似文献   

17.
孟子所谓人性之善,不仅是一种理论的可能性和逻辑的必然性,而且具有存在性的先天内容。《告子上》第六、七、八章,这里称为孟子"论才三章"。其中所言之"才",是在"与人相近"的好恶之情上呈现人的"良心"或"仁义之心"。良心以"好恶"迎拒事物,必缘境而显现为当下性的种种"端"。孟子举四端为例说明此"端"的逻辑内涵,但所谓"端",却并不局限于"四端"。人心诸"端"既非某种预设性的现成天赋道德情感,亦非某种由积习而成的经验性情感。"端"是人心作为"能、知"共属一体的原初存在方式,在具体境域中的一种当场性和缘构性的必然情态表现。它表明,人心不仅在理性上具有对仁义诸道德规定之"同然",而且在情感实存上内在真实地拥有这仁义,具有实现善之先天的才具。故孟子所谓性善,是一种具有存在必然性的本善,而非仅具某种可能性的向善。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一种良心活",这是普通教师对职业的日常性解读,这一解读的背后蕴含着特定的职业认同内涵和方式。通过对实地研究的分析和总结,本研究认为"良心活"蕴含着教师对职业特殊性的理解,如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教育过程的迟效性。并且,在实际的职业生活中,教师工作所凭借的"良心"又分为"权威主义良心"和"人道主义良心",由此形成了教师职业认同的内在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9.
培育高职生的职业良心 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而道德力又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心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对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良心培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于学生毕业后顺利融入社会,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校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社会性义务道德教育,而缺乏道德原则内化为个体的良心教育。本文从大学生良心缺失的表现,分析良心缺失的原因,提出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加强大学生良心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