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收藏》2017,(4)
正在销往世界的中国古代陶瓷中,有一个特殊品种叫作"海捞瓷"。这一品种在当今艺术品收藏领域悄然走俏。自20世纪80年代始,国外尤其是欧洲,海捞瓷是著名拍卖公司古物拍卖中不可或缺的门类,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知名拍卖行亦有此记录。这些曾被深埋海底的古代珍宝在国际市场重见天日,引发全世界的惊叹。2005年5月,马来西亚"双塔之城"吉隆坡夜色阑珊,空气里夹杂着热带城市独有的微  相似文献   

2.
张杨     
《收藏界》2011,(5):155
文博研究员炎黄文化博物馆馆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国家注册职业艺术品鉴定师国家国宝工程河南站站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会长1957年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从事过教师、记者、广告人、古玩鉴定师等职业。涉足古代艺术品收藏、经营、研究三十多年。收藏有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艺术品及标本上万件,其中单就完整的宋金红绿彩瓷俑就有六百多件,在国内乃至世界宋金红绿彩收藏界绝无仅有。2009年4月,张杨收藏的战国黄金面具和宋金红绿彩俑通过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3.
论古玉收藏     
古方 《收藏》2006,(3):74-77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古代艺术品的收藏热已席卷全国。玉器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之一,也是人们收藏的热点。还有更多人跃跃欲试,准备投资玉器收藏。笔者试对目前社会各界的古代玉器收藏现象作一简要分析,以期引起同行兴趣。  相似文献   

4.
张东 《收藏》2006,(12):92-93
在众多的古代艺术品中,我唯独热衷于收藏古代铜镜。通过20多年来不断的探索和奔波,我已收藏了百余面铜镜,并在收藏和鉴赏方面有了一些心得。同时,在收藏铜镜的过程中,有些经历是难以忘却的。  相似文献   

5.
杨虹仪 《收藏》2013,(11):140-145
历来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享有特权。除了政治的权威、经济的掌控及生活的奢侈之外,统治阶级通常还是一个国家中最大的艺术品收藏者。沿袭皇室收藏而设立的珍宝馆,法国有凡尔赛宫,德国有德累斯顿宫,意大利有碧提宫,中国有故宫,等等。  相似文献   

6.
吴若明 《收藏》2008,(7):70-71
德国是欧洲陶瓷的起源地,德国人的陶瓷收藏也十分丰富。往德国迈森瓷厂生产出陶瓷之前,欧洲人对于陶瓷已相当热衷,他们对于陶瓷的使用和收藏主要依赖于从中国进口。笔者现就参观、走访法兰克福手工艺博物馆的情况,对其中国瓷器藏品作一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邮票中,有部分图案取材于其他艺术作品。而这些邮票上出现的艺术品,绝大多数又来源于国有性质的馆藏。只有极个别的出自私人收藏。出于多种原因,少数曾登上过邮票的艺术品流向了拍卖场。由于邮票巨大的宣传作用,使这些艺术品的知名度陡然增长。这些艺术品在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4,(19):162
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著名的中国古董收藏家安思远(Robert Hatfield.Ellsworth)于8月3日辞世,享年85岁。安思远的离世也反映着欧美上一代中国卉代艺术品收藏大家的渐次凋零,留下了一个时代远去的背影。安思远素有“中国古董教父”之称,在美国乃至世界,谈及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安思  相似文献   

9.
如今收藏热迅猛发展,全国各地艺术品拍卖活动火爆异常,作为艺术品重头戏的陶瓷器更是表现非凡。我们注意到2005年全球陶瓷成交前十五名中有四件为瓷罐,其中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罐卖出1568万英镑(约2.3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亚洲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同时也刷新了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的世  相似文献   

10.
李毅民 《收藏》2007,(3):22-22
新年伊始,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烽烟仍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为厘清当前艺术品市场复杂的脉络走向,我们约请了四位对艺术品的收藏、投资深有研究的专家,请他们对画廊业、拍卖业和艺术品收藏领域的症结进行梳理,考量其宏观前景,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余光仁 《收藏》2009,(8):194-195
他荣登奥美艺术殿堂,成为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唯一最佳创意作品奖得主;他以卓越创新和娴熟的技艺,让“中国白”说话,成为众多藏家争相收藏的现代文物;他的“中国白”“中国红”陶瓷艺术品160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类艺术大赛金奖,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破例永久收藏,成为迄今为止现代瓷雕作品唯一被中国“三大院”收藏的陶瓷艺术家。  相似文献   

12.
《收藏界》2011,(5):F0002-F0002
1957年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从事过教师、记者、广告人、古玩鉴定师等职业。涉足古代艺术品收藏、经营、研究三十多年。收藏有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艺术品及标本上万件,其中单就完整的宋金红绿彩瓷俑就有六百多件,在国内乃至世界宋金红绿彩收藏界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3.
周文新 《收藏》2006,(3):139-139
太平盛世,收藏热日益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将收藏古代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方式。现将本人10多年收藏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立军,国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兼综合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专家组组长,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中国艺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国内多家艺术院校客座教授。收藏与鉴定方向:青铜器、佛造像、明清陶瓷。  相似文献   

15.
朱裕平 《收藏》2006,(11):56-58
从收藏历史上来看,陶瓷、玉器、杂项等艺术品是人类创造和收藏的物质产品,反映了人类的物质文化史。作为人类历史的另一部分,即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同样应该成为收藏的对象。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以及收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入等,还是有待于我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认识的新领域,本文谨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收藏为例,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邓文冰  吕涛 《收藏》2007,(4):188-189
连环画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艺术品,民国以来,这种通俗易懂的精神食粮曾伴随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连环画逐步淡出文化传播领域,开始步入收藏时代,成为收藏界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7,(9)
从20世纪早期,美国开始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办设立公私博物馆,为扩容馆藏,从世界范围征集收购大量艺术品。在这一历史阶段,位于美国中部的四大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也收藏了大量精妙绝伦、罕见无双的中国陶瓷艺术。然而,由于地理位置、规模和名气、国内相关资料匮乏等多方面原因,这四家博物馆的收藏情况还很少为国内陶瓷收藏爱好者所知。  相似文献   

18.
申秦雁 《收藏》2008,(8):24-27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刊曾于奥运会倒计时130天之际在第四期杂志特别策划了“体育文物艺术品收藏专号”。以独特的视角,通过中国古代异彩纷呈的体育文物和古希腊文化载体上的体育活动形象.讲述东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辉煌成就。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收藏品,展现了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历程,力图使读者领略到东西方体育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丘小君  刘文俊 《收藏》2008,(8):162-164
2008年6月6日,由西安大唐西市置业有限公司主办,《收藏》杂志、陕西省收藏家协会、陕西卫视、西安电视台协办的“海外古玩艺术品的交易与收藏”主题讲座在曲江惠宾苑举行。旅美华人收藏家丘小君先生作为主讲人。丘小君1979年师从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并作为耿先生的特别助手帮助其编撰《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曾长期担任文物商店收购部负责人,  相似文献   

20.
开篇语     
张少华 《收藏》2013,(3):16
提起中国著名的收藏团体,台湾有清翫雅集、中华文物学会、聚英雅集,香港有敏求精舍、中华陶瓷学会和求知雅集,其中的清翫雅集是华人圈最有名的收藏家团体。清翫雅集成立于1992年,会员都是声名显赫的企业家,兼有大收藏家的身份,例如蔡辰洋、林百里、王定乾等,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他们一举手一投足,总牵动着一方艺术市场的神经。清翫雅集成立的20年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物及艺术品拍卖成交价屡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