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呼吸是人生存的基本保证,是人的一种本能。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代谢过程的重要部分,同时又与能量代谢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在运动时的呼吸方式与安静时有显著的不同,因此,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不仅可以省力、省功,而且还能充分发挥人体的机能能力,有助于提高练习效果。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中,学生在不停地进行锻炼时,要承担较大的生理负荷,必须及时地供给大量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对呼吸系统的各器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运动时,呼吸系统各器官承受的动作强度也比安静时大得多。例如,呼吸频率安静时为每分钟20次左右,剧烈运动时增加到30~40次;呼吸深度可以加大到2000~3000毫升;肺通气量可达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时掌握合理的呼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锻炼效果,要想掌握合理的呼吸方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采用口鼻呼吸方法减小呼吸道阻力人体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氧气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所以仅靠鼻实现通气已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因此,人们常常采用口鼻同用的呼吸方法,即用鼻吸气,用口呼气。活动量较大时,可同时用口鼻吸气,口鼻呼气,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肺通气阻力,增加通气,另一方面,增加体内散热。有研究证实,采用口鼻呼吸方式可使人体的肺通气量较单纯用鼻呼吸增加1倍以上。在严冬进行体育锻炼时,开口  相似文献   

3.
一、加大呼吸深度、控制呼吸频率、提高肺换气效果 人在运动时呼吸加强,是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来实现的。据研究,人在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时,呼吸频率经过2-4分钟达到稳定状态,而呼吸深度和肺通气量则需经过3-5分钟才达到稳定状态;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和肺通气  相似文献   

4.
运动与感冒     
每个人都会受到感冒的侵袭,感冒虽使人感觉不舒服,但其严重程度还不足以阻止我们的日常活动,包括运动。感冒可致呼吸道分泌过多的粘液,从而增加呼吸阻力研究表明:呼吸阻力增大时,每分钟最大肺通气量显著降低。因而在运动时,特别是耐力性运动,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吗?     
<正> 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肺活量增大1000毫升左右。呼吸深度加深,一般人安静时每分钟呼吸为12—18次,运动的人每分钟呼吸为8—12次。而气体的交换量相差甚远,一般人换气量是4800毫升,运动员换气量为7200毫升。在运动中心血管系统得到了锻炼,心脏的  相似文献   

6.
据科学家测定,经常参加游泳活动的人。其肺活量可从正常的3000毫升提高到4000—6000毫升。游泳时人体平卧于水中,改变了正常的直立姿势,加上水对人体的按摩作用,使心肌粗壮,促进代谢,增强心血管功能。游泳时的水温往往低于人的体温,由于温差对全身的刺激,改善了皮肤微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此外,游泳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  相似文献   

7.
有人在跑步时 ,偶而会感到一侧胸痛 ,这可能是胸部肋间肌或膈肌缺氧造成的。剧烈运动时 ,在运动开始与呼吸肌最有效地调节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肌肉在运动开始时是缺氧工作 ,直到血液循环跟上 ,跑起来后 ,这种疼痛通常消失。但在疼痛过程中跑步者很难维持适宜的肺通气。第二次呼吸是当人在进行大强度或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开始时 ,由于运送到肌肉的氧还没有达到代谢的需要 ,代谢产物便堆积在组织和血液内。当肌肉血液和代谢需要相称时 ,有氧代谢顺利进行。此时 ,呼吸受到了控制和调节 ,初始时所遇到的刺激减弱。运动时的“胸痛”和“第二次呼吸”为什么与肺通气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时的生理变化过程在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时,从低强度到最大强度的运动可出现三个时期,图一分别描述了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时血乳酸、心率和气体代谢各项指标的典型变化。时相1:随着低的运动强度的增加,组织则摄取较多的氧气,从而导至呼出气中氧的含量百分数较低,同时,生成和呼出较多的 CO_2。另外,吸氧量(VO_2)、肺通气量(V_E)、CO_2排出量(VCO_2)以及心率呈直线增加。由于这种低强度稳定状  相似文献   

9.
运动与心脏     
心脏的机能运动能提高心脏的机能是人所共知的,本章想关于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运动时心脏功能提高的主要目的是输送全身组织器官所需要的氧气。运动时骨骼肌和心肌的需氧量增高,为了供给较多的氧,心脏舒缩频率增加,输送较多的血液,把其中含有的氧气供给骨骼肌和心肌。为使氧气进入到肌体内,呼吸和循环的共同作用当然是重要的,空气中的氧气在呼吸机能的作用下被送入肺,在肺泡的毛细血管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些氧合Hb在心脏“泵”  相似文献   

10.
胡扬  包大鹏 《体育科学》2007,27(2):F0003-F0003
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与普通人群对于低氧训练的适应性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机理是国内外低氧训练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Adamczyk等人以一种新的呼吸适应理论——“等二氧化碳分压渐进常压低氧理论”来评定机体的低氧化学反应性活动。通过测定低氧通气反应和气道闭合压两项参数来判定呼吸系统对低氧的适应性变化。低氧通气反应系指受试者肺泡与动脉血氧分压逐渐减低时的通气变化。低氧暴露时肺通气量(ventilation,VE)与氧分压(PaO2)不呈直线相关,而与(oxygen arterial blood saturation,SaO2)呈直线相关。当PaO2〈60mmHg时,才出现显著的通气反应,VE增加。SaO2每下降1%,VE则增加1L,且该反应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长期生活在低氧环境下(世居高原人群)这种低氧造成的通气量增加反应可明显减弱。气道闭合压的测定则可较准确地反映中枢的呼吸驱动力,而中枢呼吸驱动力的变化是造成机体发生低氧适应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篮球、中长跑、短跑、武术套路运动员在递增负荷运动中氧通气当量的变化曲线,并确定了最佳呼吸效率点.结果发现,不同专项运动员的氧通气当量有相似的变化规律,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运动时间的延长,氧通气当量先略下降,在运动负荷达到150W时降低到一个最低值即最佳呼吸效率点,然后逐渐上升.结果提示,氧通气当量和最佳呼吸效率点可作为无氧阈深入研究的一种辅助手段,最佳呼吸效率点时的强度亦可作为有氧训练的界限强度.  相似文献   

12.
分析高原训练时血液机能、呼吸机能、循环机能、骨骼肌等特点,表明高原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心血管机能提高,血液中天然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肺通气量增加,增进有氧工作能力等功效。  相似文献   

13.
人体生命过程需要呼吸 ,运动中人体离不开呼吸。因为呼吸不但是人体代谢过程的一部分 ,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它使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氧化分解 ,释放出供身体活动需要的能量 ,而且能提高肌肉收缩力量。在运动中 ,应根据不同项目 ,不同动作结构和技术要求 ,采取相应的合理的呼吸方法 ,增加肺通气量 ,减少氧债 ,加强代谢能力 ,推迟疲劳的出现 ,无疑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一、不同的项目 ,不同的动作结构和技术要求有不同的呼吸形式1.在游泳中 ,移臂时快张口吸气 ,划臂时闭气片刻再转换气 ,这种呼吸方法与动作精密嵌合 ,成了掌握动作技…  相似文献   

14.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临运动前和运动中不能喝水,认为喝水不好。但现在有许多科研结果证明运动中喝足水对身体有好处。认为不能喝水的理由之一是水会使胃膨胀,压迫横膈膜,从而影响呼吸。应该说,喝多了当然不好,但少量多饮还是必要的。此外,还有人认为喝水会增加疲劳或使生理节奏紊乱。这也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大多是心理作用所致。运动时限制喝水,无论对运动能力或健康都不好。人体在不出汗时,也有一部分水以水蒸气的形式从皮肤排出去。此外,呼吸时也要以水蒸气的形式从肺中带出一部分水。运动时水的散失则更多。例如,高  相似文献   

15.
饮水的学问     
成年人每天消耗水分约2500毫升,除体内物质代谢可生成300毫升水外,至少要补充2200毫升水才能达到平衡。科学的饮水要做到定时、控制数量和讲究方法。一、定时:饭前一小时要喝一定数量的水,吃饭时间也要饮一些汤水。饭前饮水可以保证分泌充分消化液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进餐对喝一定数量的汤水,有助于溶解食物,增加胃的蠕动,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搅拌进行初步消化。二、控制数量:早餐和早餐前饮水量应控制在1000毫升左右。晚饭后和睡觉前控制在500毫升左右。其余700毫升放在白天进入体内。但炎热多汗或剧烈运动后,则应酌量增加饮  相似文献   

16.
<正> 呼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单纯用鼻孔呼吸;一种是口鼻共用呼吸。长跑应是口鼻共用呼吸。长跑时,随着距离增长,速度加快,氧债增大,呼吸也就更加困难。单纯用鼻呼吸显然是供不应求了。因为鼻腔比较窄小,身体处在安静状态时,它能轻松地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可是在进行剧烈活动时,单位时间内的肺通气量要比安静时增大几十倍,此时加  相似文献   

17.
四十四名受试者用功率自行车进行极限用力工作时的机能测定、分别记录心率为每分钟150次、160次、170次、180次时的肺通气量、耗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随着心率的增加、各心率次数出现的时间与极限用力工作时间的相关程度也随着增加,当心率达到每分钟180次时,计算得到相关系数为0.85。根据贝尔克制定的标准。心率为180次时可以看作在练习条件变化情况下呼吸循环系统机能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18.
近40年来,运动生理学家对在安静状态或在个体发育计划内标准负荷达极点情况下的少年儿童进行了大量有关外呼吸系统功能的研究。许多专家指出:少年儿童与成人比较,其外呼吸于体力负荷时增强,大部份是由于呼吸频率增多,少部份是由于呼吸深度加深。在完成标准体力负荷时,与成人相比,其肺通气量相对增大。呼吸时,由于儿童气管直径比成人小,所以气管内阻力增高,在这些小气管内,气流阻力与气管直径4次方成反比,与气流速度平方成正比,因而,为了实现儿童肺通气,与成人比较,虽然气流速度较低,但克服呼吸道内阻力需要用更大的  相似文献   

19.
6:30经过一夜睡眠,身体开始缺水,起床先喝250亳升的水,可帮助肾脏及肝脏解毒。8:30清晨从起床到办公室的过程,身体无形中会出现脱水现象,所以到了办公室后,先给自己一杯至少250毫升的水!11:00在冷气房里工作一段时间后,再给自己一天里的第三杯水,补充流失的水分,有助于放松紧张的工作情绪!12:50用完午餐半小时后,喝一些水,可以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15:00以一杯健康矿泉水代替午茶与咖啡等提神饮料,能够提神醒脑。17:30下班离开办公室前,再喝一杯水,增加饱足感,待会吃晚餐时,自然不会暴饮暴食。22:00睡前1至半小时再喝上一杯水!今天已摄取200…  相似文献   

20.
在基层学校运动会上经常看到,长跑的学生嘴里咬着一块手绢或者其它的东西。专门上体育课时许多学生也问这个问题。有的说是为了不让口腔吸气,有的说是把手绢弄湿好湿润口腔,更有的说咬个东西跑着有劲。运动时用嘴呼吸究竟好不好呢?根据运动生理学的实验,从事长跑、游泳或其它大多数运动项目的锻炼时,用口鼻同时呼吸比单纯用鼻呼吸有利得多。鼻腔比口腔小,在身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它能轻松地呼出二氧化碳和吸进足够的氧气。可是,一旦进行剧烈运动,为了满足身体需要,单位时间内的肺通气量要比安静时增加几十培,于是鼻孔就显得力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