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刘晓波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3):54-58,85
采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分别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论文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特征。在此基础上,从逻辑起点和基本支撑角度两个视角比较分析两个学科研究的差异性:图书馆学以图书馆事业为逻辑起点,以人文为基本支撑角度;情报学则以信息开发为逻辑起点,技术是其传统支撑角度。  相似文献   

2.
分析图书馆学情报学模型、模型方法的概念和图书馆学情报学模型的类型,论述图书馆学情报学模型研究的功能,总结构建图书馆学情报学模型的逻辑过程和方法论原则,概述模型方法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应用领域,分析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中模型方法应用的局限性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领域的11,757篇论文为数据样本,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揭示近15年间该一级学科下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主流研究领域、研究前沿、对各学科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学者及其代表文献作品,并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这15年间,图书馆学表现为4个主流研究领域,情报学3个主流研究领域,档案学1个核心领域;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有1个共同的主流研究领域——信息检索,而档案学的研究与二者相脱离。通过研究前沿的分析发现,情报学的直接现实性最强,与企业的联系最为紧密,其各分支领域的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朗。文章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学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剖析质性研究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产生的理论基础,比较了质性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论述了质性研究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中的适用性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何荣利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2):142-144,119
针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基金项目研究情况,选择2006年出版的10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就基金项目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在基金项目研究中占有主导地位,经济领域的信息管理成为基金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高校、经管院系、信息管理院系、科研机构和电信工程技术人员在基金项目研究中显现出较强的实力。相比之下,高校图书馆等图书情报系统在基金项目研究中存在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正> 国际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的书目控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次。一是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检索工具承担了对书籍、学位论文、政策出版物、会议录等的书目控制。如美国的《在版书目》、《在版书目主题索引》及时报道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新书,《国际学位论文文摘》提供英美等国最新完成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论文的摘要。《即期目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报道三十多种即将发刊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目次一栏表。二是专业检索工具重点服务于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杂志,同时兼及专著、会议录、技术报告、研究报告等其它文献形式。由于期刊文献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和实践的最重要的文献源,因此,对这一类文献的书目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根据Gail R.Purcell等人对美国、英国、原苏联、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古巴、保加利亚,阿根庭、捷克、匈牙利、荷兰等国的调查,这些国家共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文摘和索引60种,其中41种是非英语,13种为美国出版。本文从中选择五种最具有国际性的文摘、索引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从而探讨国际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文献,特别是期刊文献书目控制的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收集整理87个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点的招生单位及其344个研究方向,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学院和单位运用分类统计的方法,总结其跨学科研究趋势。基于对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专业研究方向的多重比较,得出结论即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呈创新型、应用型、跨学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吴晞 《图书馆》1993,(1):37-40
正如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论文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主要情报源一样,其译文同样也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成果的结晶。作为外国情报源的一种,它不仅是国外研究人员学术思想和研究水平的具体体现,而且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国际性和继承性的真实再现。它比较客观公正地记录了国外本学科的发展概  相似文献   

9.
介绍和评价储荷婷与张茵两位旅美学者主编的<图书馆信息学>.认为该书全面反映西方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体系结构、写作方式,学科核心内容的选取、前沿领域的连贯、研究方法、学术规范等方面很有特色,值得广大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员阅读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和评价储荷婷与张茵两位旅美学者主编的《图书馆信息学》,认为该书全面反映西方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体系结构、写作方式、学科核心内容的选取、前沿领域的连贯、研究方法、学术规范等方面很有特色,值得广大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员阅读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社科查新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介绍了高校采用的社科研究评价方法,指出完善社科评价体系的关键在于建立社科查新制度。随后,对江南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站L08 2004—2010年间受理的社科查新项目从年份、查新范围、查新目的等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从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人员队伍三方面指出高校社科查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自2007年以来,我国图情领域每年发表的期刊论文均已超过2万篇,现以CNKI发布的数据为例,揭示这些期刊论文的写作选题及其研究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图情领域当前的研究风格,也可为我国图情学科研究人员把握学科发展脉络和拓展研究思路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综合应用理论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从选题角度、来源素材、研究方法、写作思路等4个维度梳理图情学科当前的研究模式,总结提炼出我国图情学科的7种研究模式,并以图情学科2015-2017年18种核心期刊所刊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7种研究模式的总体数量分布、发表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和作者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结论] 我国图情学科7种研究模式在理论创作主体、期刊主题导向、实际应用场景和现代技术发展的综合驱动下呈现出不同特点。具体体现为:新兴理念与技术的应用探索研究开创了图情实践活动的新场景;基于文献信息资源的理论总结研究已成为当前主流研究模式;面向一线业务的应用剖析研究丰富了图情学科的研究体系;数理统计的应用研究拓展了图情学科的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催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和算法设计研究开阔了图情学科的研究视角;学科融合模式为图情学科开展跨界研究提供了新渠道。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图书馆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了2005-2010年美国216篇图书情报学博士学位论文全文为研究对象,对每个样本进行主题分析并分类,分别对主题所属学科类目、主题类目级别、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每篇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种类以及四种具体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分析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情报学报》(1998—2007)收录的254篇有关数学方法在图书情报学应用的论文进行详细统计,并对论文量、著者状况、使用的数学方法、应用领域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论述了数学方法在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中应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网络搜索、文献检索、数据统计等方法,从开通账号、推送信息、提供服务三个层面对我国174个科技馆微信公众号进行分析,总结不足之处,并提出发展建议:以管理革新为动力,提升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水平;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强化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创作和传播能力;以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为突破,丰富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学研究法是从事图书馆学研究所采用的科学方式或手段,主要使用的是社会科学领域里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实证性的定量方法,也有文献研究法、历史考证法、案例研究法、反思与批判法等阐释性或批判性的定性方法。图书馆学研究法与图书馆学方法论、一般学术研究法、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等概念范畴有联系更有区别。近年流行的"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是一个伪学术概念,建议图书馆学界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揭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阶段性变化,选取CSSCI作为数据源,采用词频和关键词共现方法对2006-2010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这一阶段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机构知识库、云计算、质量控制、手机图书馆等领域将成为图书馆学研究未来发展趋势。总体上来讲,技术已成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角。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评价植物与动物学的基本研究和发展状况,从SCI下载ESI植物与动物学科所有期刊2008年至2011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的题录,统计分析其中高影响力作者、高影响力机构以及研究主题的发展变化。为消除作者和机构名不准确带来的误差,首先利用软件对题录数据中的同名作者和同名机构进行识别与归并。重点分析植物与动物学高影响力作者的学术卓越性、学术生产力和学术影响力,并对高影响力机构进行分层评价。主题分析采用共词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论文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并以可视化手段展示植物与动物学的核心研究内容、热点及不同研究内容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对展览展品的设计既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启示。展品如何实现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展览如何提炼深层次科学内涵与主题?如何营造既有深层次科学内涵又能引导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的展览环境?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展览展品设计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各地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及其中蕴含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以及上述理论与实践为展览展品设计带来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