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幽默是趣味横生的智慧共鸣,使谈话双方都感到身心愉悦,既能达到“逗你玩”的效果,也实现“逗自己玩”的乐趣,是双方配合默契的表现。大多数家长都会“幽孩子一默”,逗孩子玩,其实孩子也会“幽大人一默”,逗爸爸妈妈玩,这时候幽默的家长会接受并呵护孩子的幽默,而缺乏幽默感的家长则可能觉得自己被孩子“戏弄”了,是“大不敬”,于是给孩子“泼冷水”,遏制了孩子的幽默感。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2005,(11):30-30
普天下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让自己“省心”。希望孩子能“吃得开”、“玩得转”,并能得到他人的欢迎与尊重。自动自发的孩子就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总在不经意问给父母制造种种惊喜,而在生活中,也是招人爱、惹人疼,常常被别的父母视为自己孩子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因素,不容我们忽视。   教育专家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自我评价“很蠢”、“不能干”、“很差”等。一些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其他孩子的小组或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交往中,有的孩子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孩子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而不愿甚至从不当领导者;面对困难挫折时,一些孩子常常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包括未玩…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各种不确切因素,干扰或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联合国教科组织强调:“儿童要学会生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提高幼儿的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都视为掌上明珠,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安健康地成长。因此,教给幼儿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增强保护意识,避免和减少一些  相似文献   

5.
做父母的必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相似文献   

6.
喜欢尝试大人的活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是对大人说:“我自己来。”尽管做起来总是事与愿违,可对他们来说,做每种家务劳动都是一件新鲜而又奇特的事,但是,许多家长却认为,孩子还小,做起家务来碍手碍脚,不如干脆自己做,而且还有危险。由于观念的不同,导致现在的孩子在动手能力、责任心方面有些不如人意。为此,我们根据幼儿同的苏州市级课题:“动手做,学会生活”,制定了子课题“学做家务,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7.
刘绚 《家庭教育》2002,(5):24-24
孩子的自理能力一直是家长和老师关注的话题。但是大家的想法和看法还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家长由于比较溺爱孩子,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还小,等他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了,用不着把这件事看得那么严重。可是,粗心的家长,你只不过仅仅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的一面。你有没有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过比较呢?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里,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差距很大。经过将近三年的观察我发现,我们班居然还有三四个孩子连塑料饼干包装都拆不开;几个孩子甚至在吃鸡蛋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鸡蛋怎么敲破?”看着这种情景,…  相似文献   

8.
“吃偏饭”对孩子成长不利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为使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材,很多做家长的都希望他们在小学就受到额外照顾,吃到“偏饭”,得到别的孩子得不到的一切。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其他同学。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吃偏饭”,不少家长千方百计打通“关节...  相似文献   

9.
戴晓云 《山东教育》2005,(15):43-43
经常遇到这样的父母,他们告诉我对自己的孩子已经无能为力,他们整天为孩子操劳,孩子的问题是他们的心病,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了信心,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自己的教育能力没有信心。然后他们对自己的话进行论证,他们说:“你看我们俩都没上过大学,都不是知识分子,家里没有高知家庭的文化氛围,我们读书少,知识也少,自然能教给孩子的就少;同时我们也不是社会精英,  相似文献   

10.
“我的孩子每天早上6:30起床,中午在学校吃饭也不能午休。晚上回家还要做功课到11:00左右,每次催他睡觉,他都说‘马上就做完了’。孩子学习很辛苦,但是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孩子自己焦虑,我们大人也干着急,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家长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常听到一些爸爸妈妈抱怨:“孩子一刻也不肯离开我。一走开就哭闹”、“自己冷了热了都不知道。什么都得我帮他想着”…….  相似文献   

12.
郑福明 《教育导刊》2004,(14):54-55
由梁家辉主演的电影《刮痧》,描述的是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一个中国移民家庭的故事。电影中的主人公许大同的孩子与邻居一位美国朋友的孩子发生了冲突。许大同获悉后,赶忙到对方家向朋友道歉。而他的美国邻居却说,不应该由大人向大人道歉,而是应该由小孩自己解决自己的冲突,因为这样才可以促使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才能真正有所进步……这一场景,即使是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家长,相信也都不会感到陌生,闪为我们自己或就在我们身边,类似的为孩子“排忧解难”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13.
李超 《家庭教育》2002,(5):42-43
戴勒斯·李奇提出的大能力的第四条是责任。他对责任的定义是:做正确的事。仅仅这样说当然有些简单,我们来做如下的阐述。一、责任心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先来看一些我们周围常见的现象。厨房里烧的水开了,孩子大声喊“妈妈,水开了”,而他自己却自顾自地在玩着什么,不知道动手去关一下煤气灶的开关;上小学的孩子写作文,题目是“我帮妈妈做家务”,一个“帮”字,透出了“家务劳动”本是“不关我事”的意思;上中学的孩子早上起床被都不叠就跑去上学,收拾床铺显然又是妈妈的事了;拿到升学志愿表,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家长———…  相似文献   

14.
刘建国 《青年教师》2006,(10):29-30
一、培养孩子要有自信心 “自信”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它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的核心,是做人的重要基础。只有自信的人才会百折不挠地去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才会有幸福的人生、6—12岁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形成自信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对孩子多鼓励,少贬低;多表扬,少批评,更不能用言语讽刺、挖苦、打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要时时刻刻为孩子的成长着想。现在不少学校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选,而是根据学生的特长设置奖项,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期结束时,都能得到一张荣誉证书,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从小都能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我最棒”。  相似文献   

15.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然而,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当下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脱颖而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共识,但家长们往往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健康状况,忽略了对其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心理学家阿德勒带三个孩子初次去动物园,当他们站在狮笼面前时,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事实上,这三个孩子都感觉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但他们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掩饰了“自卑感”。生活中,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改进自己所处的地位,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它一定会使人采取某种行为来消除自己的这…  相似文献   

18.
吴军 《成才之路》2012,(15):98-I0018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也就是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勇敢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越俎代庖。 有一次和家长聊天,一位家长说:“孩子不喜欢收拾东西,给他买的那套玩具他很喜欢,可是玩后又丢得到处都是。”我就问这位家长:“那你接下来是怎么处理的呢?”她说:“我只能帮孩子收拾好呀!”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在遇到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时,基本上都是先讲道理,不听就批评,再行不通就责骂,接着就自己无奈地收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每个家庭大多以“6+1”为喂养模式,孩子一诞生,便成了家庭中心及重心,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对他们呵护备至,倾其所有。也正因为如此,孩子错失了很多可以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娇气宝宝”。直到有天“娇气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家长们陷入了恐慌,个白孩子不会吃饭,卟白孩子不会穿脱衣服,怕孩子不会做事,于是每天紧张兮兮地向教师询问孩子的情况,千叮咛万嘱咐教师要多照顾,生怕教师忽略了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为主线,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达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