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点了一个学生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找出这个学生有哪些地方读错了。读书的学生刚读完第一自然段,一只只小手便齐刷刷地举了起来。有的学生还不停地喊着“我,我”。当这名学生读完课文后。学生们一个个不客气地把所有问题都列举出来,把这个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找到问题的学生当然都很开心。因为他们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然而,读书的学生却一直埋着头,很沮丧。结果,老师还给读课文的学生一个定性评价——没有认真预习。  相似文献   

2.
殷慧 《现代教学》2009,(12):53-53
说到语感,我们在第一线教学的教师往往认为这是一个很飘忽的概念课文读不好,是语感不好;用词不精确,是语感不好;句子写不通顺,是语感不好……但是语文教师都能切实感觉到,即使字词掌握程度近似的学生也确实存在着 语感方面的差异,这直接表现在他们的作文质量上。于是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进行了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怎样指导学生读书呢?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中,我初步探索出了这样一个课堂教学结构——三步读书法。即课堂上通过师生三次读、议、练、步步深入、把教师应讲的内容融于读、议、练之中,从而达到大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步读书法教学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了解性读书。这一步读书,主要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每学习一篇课文,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读。自读之前,教师可先作扼要的提示(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指出文章学习的重点,向学生提出自读要求。难度较大的课文,可以给学生作一些有关结构线索的提示。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他们所学课文篇目逐步增多,篇幅较长,内容加深。因此,从中年级起,就要逐步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一、读懂文章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窥察全篇;题目又是文章的灵魂,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情感都凝聚在题目中。因此,读课文就必须从题目入  相似文献   

5.
现在低年级的学生年纪普遍比较小,再加上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强,自主学习意识差。识字、读书成为很多孩子学习上的瓶颈。但是他们的模仿力比较强,一篇课文听过几遍后就能背下来,所以有的孩子会背不会读,到中年级后语文成绩会一落千丈,使他们失去学好语文的信心。因此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力求让孩子不仅会写字,还让他们会读书。  相似文献   

6.
笔者最近听了很多课,坐下来仔细想想:为什么有的课听完后印象不深,甚至留下一堆的遗憾,而有的课听完后会让人赞叹不已、回味无穷。前几天有幸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历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听了11节课,感触很深,其中《借生日》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级《借生日》(人教版)师:你们向别人借过东西吗?生1:我向同学借过小刀。生2:我向同学借过橡皮。……师:那你们向别人借过生日吗?生:没有。生日怎么可以借?师:是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借生日》这篇课文。自由读课文,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的。(学生自由读课文)师:通过读书,…  相似文献   

7.
《海南教育》2013,(4):50-50
<正>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1.读了课题,你推想一下,这篇课文会写哪些内容?——经过思考,学生推想:课文会写田忌与谁赛马?怎样赛马?结果是怎样的?2.带着以上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并在问题的相关处做上记号。——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读书,有的默读,有的小声读,有的放开声音读。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读,学生都很专注,在读中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装牙膏     
苏莲英 《湖南教育》2005,(22):43-43
“我不想读二年级了!”刚放学的孩子一进门就气呼呼地大喊。“为什么呀?”“读二年级一点都不好玩,老师总是叫我们读书、背课文,还要抄写生词。”他嘟着嘴。“那你想读几年级呢?”“我要回去读幼儿班。”我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你一年级不是读得很好吗,为什么现在又想回去读幼儿班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本来以为只有读一年级才要抄写生字词、背课文,二年级就不要了,谁知道二年级了老师还是要我们读书、背课文、抄写生字词,而且课文那么长,不会背还要留下来补背。”孩子撅着嘴。“小学阶段与幼儿班不同,你现在年龄大了点,就该上小学,…  相似文献   

9.
于平河 《宁夏教育》2006,(11):52-52
一节好的语文课,总会听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如果听不到读书声,总感觉这样的课缺乏生机。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重讲轻读,学生读得太少.致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一节公开课上,我就遇到了类似的现象。这位教师上的是《开国大典》,上课时,教师没有检查预习情况,也没有让学生通读课文,就开讲了。这位教师讲得热情洋溢,挥洒自如,中间偶尔穿插着师生的问答。这节课仅剩十分钟时,教师让学主写课文梗概,结果有的学生颠倒了课文的叙述顺序,有的丢掉了重要庆容,筒的主次不分,甚至有的无从下手。谍后,我了解情况,原来教师在课前恨本就没有布置学生读课文。可见,学生没有读好课文,教师的讲成了“空中楼阁”,学生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0.
三、结合识字教学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识字是一、二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但不是一、二年级阅读教学的唯一内容。教师在教儿童认识字词,掌握字词的同时,还得适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二年级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些课文,有的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可以用来激发儿童热爱祖国,热爱社主义,热爱人民领袖的思想感情,帮助他们认清方向,初步树立正确观点;有的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教材,可以用来指导儿童观察自然,认识自然,懂得事物的发展、变化,使他们初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有的是关于学校、家庭和劳动的教材,可以用来教育儿童爱学校、爱家庭、爱劳动,在集体生活中,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培养他们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里的这些思想政治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儿童既有所知,又有所感。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在朗读时的唱读现象在农村学校常有所见。不少家长也反映,学生读书,他们听不懂。为此,我们对学生“唱读”的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终于找出“病因”并“对症下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唱读有如下特征: 一、爱拉长音。这是因为初入学的儿童,在学汉语拼音时,教师习惯于拉长音教学拼读,学生跟着模仿,从读拼音到读汉字和课文都形成了拉长音朗读的习惯。二、按词停顿。儿童初学字词时,朗读总是一字或一词一停顿,待到学句、学文时,教师又往往忽视关于如何停顿的具体指导。因此,他们在读句子时就形成了按词停顿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教师应依据学生心态的不同特点,对课文进行精心准备,设计多样课堂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应教学改革方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 过去课堂上教师或叫同学齐读课文,或让学生以同一种方式读书,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有的学生即使不喜欢读也一样要做张嘴哑巴,变成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学习《夜莺的歌声》,有的会四人小组来个朗读接力赛;有的会来个分角色朗读;有的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很有兴趣地把课文读完了,还有了不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第一节:指导预习,自学字词,初读质疑三年级,大纲规定:“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般来说,三年级下学期预习宜分两部分,一部分在课前,在家里自学。内容有二,一是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生字在本文的组词;二是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另一部分就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借助字典,学习新词。这是对上学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力的复习、巩固,也有助于自学习惯的进一步养成。课堂指导便于落实对差生的帮助,有利于他们的进步。上课先请同学们展示预习成果,汇报读课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教材都编排有自读课文,对于自读课文的处理,常常出现两种尴尬局面:一种是“牛不喝水强摁头”,学生被强迫读书;另一种是“越俎代庖”,教师干脆自己讲,满堂灌。这两种方式都是事倍功半的,都是吃力不讨好的。特别是对于文言文自读课文,学生常常是望而却步,即使自学也常常是或虎头蛇尾,或半途而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自学、自读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某天我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做一回老师,为某篇自读课文出一份题目?为出题考别人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了。于是我就在我所带的高一班级做了一次实验,课文是苟子的《劝学》,这是一篇很重要的要求全文背诵的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说教材《窃读记》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主要讲了"我"酷爱读书,以"我"放学后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达了"我"热爱读书。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较好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初步把握主要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培养他们独立  相似文献   

16.
怎样使学生会读课文呼伦贝尔盟教研室贾恩亮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根据儿童认识事物一般心理过程和阅读教学的规律,学生读懂课文的实践过程应当遵循这样一个思路一读通、读熟、读懂、会读。也就是只有学生自己把课文读通,在教师指导下读熟,才有...  相似文献   

17.
读文言文,首先就是对课文的理解。由于写作年代与阅读年代的差异,存在着阅读的障碍。教读文言文,教师一般都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力争做到字字落实,句句翻译,深怕有讲得不到位的地方。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有的教师还主张学生背诵所学的课文。学文言文,就离不开对课文的翻译。一般来讲,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初学文言文,最好是采用直译。它可以培养学生对文言字词的识记、理解及其运用的能力。学生一旦能够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也就掌握了这些字词、句式,以后遇到类似的字词、句子,他们自然能够举一反三,在多次强化训练后,他们对文言文的阅读理…  相似文献   

18.
考察团论坛     
《中国教师》2012,(2):12-16
<正>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小学校长朱冰学生是新课堂的最大受益者上课之前我翻看了学生们的预习本,课前的预习真的十分细致。我观摩的是三年级语文课。他们的预习要求包括:会读生字,会用生字组词,多音字,形近字,在课文里找好词、好句,做一些小练笔,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课前就已经把课文的生字词解决了,而  相似文献   

19.
14+8大于5+17     
一次,某校进行四年级语文会课,统一教《火烧云》的第一课时。上第一节课的是一位中年男教师。导入新课后,他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刚读5分钟,老师就示意学生停下。开始检查自学情况,先指名认读12个生字:檀、寿、葡萄、梨、茄、跪、狮、庙、镇、惚、操。结果有的学生读得不准,有的读错了,老师只好一个个纠正,不厌其烦的一遍遍指名重读、领读、齐读。还逐一讲  相似文献   

20.
朱冰 《中国教师》2012,(2):12-12
上课之前我翻看了学生们的预习本,课前的预习真的十分细致。我观摩的是三年级语文课。他们的预习要求包括:会读生字,会用生字组词,多音字,形近字,在课文里找好词、好句,做一些小练笔,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课前就已经把课文的生字词解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