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代抗战文学重要部分的彭桂蕊的抗战诗歌,以其丰富而富有个性的文学创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长廊。他的抗战诗歌创作从艺术上来说都具有鲜明的独特艺术性,是中国现代抗战文学中的一朵明艳的山茶花。  相似文献   

2.
当代国外二战史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不公正看待中国抗战地位的局限.该文以大量史实论述了中国抗战的历史发展进程,从二战全局配合角度说明了中国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大规模的工厂内迁,从经济上支持了中国持久抗战,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经济布局向合理化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徐文军 《天中学刊》2014,29(6):104-106
抗战后期,中国政府为了支持法币,抑制通货膨胀以及持续抗战的需要,向英国借款五千万英镑.英国政府虽然答应借款,但提出了种种限制条件.为此,中英两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会谈,谈判甚至一度陷入僵局.从表面上看,中英双方在贷款条件上分歧严重,英国的原意在于提高中国抗战热情,以能够持续抗战,而中国更重视实质上的帮助.中英双方在贷款问题上的分歧,对抗战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8年全国抗战中,德州这块土地上涌现出无数抗战志士,也曾先后吸引过无数抗战志士来此抗战。其中共产党领导下的翟毅东、曾国华、肖华等人或为德州抗战或为中国其他地区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人在建国后先后被授予将军军衔。  相似文献   

6.
抗战中后期,英国政府官员在不同场合发表了极具殖民主义和反华倾向的言论,曾两次引发中国媒体声势浩大的反英运动,英国政府内部也在关于如何宣传中国抗战问题有着不同的态度。经英国政府相关部门反复讨论后,最终达成共识,主张为鼓励中国继续抗日之需要,英国应从正面适度赞扬中国的抗战业绩,以缓和因中国反英运动而引发的日趋紧张的中英关系。自1943年底到1944年8月,英国政府官员及受政府控制的英国媒体在对华宣传问题上尽量保持克制,极少出现反华论调,中英关系也呈现比较稳定的状态。英国政府在对中国抗战宣传上的积极姿态,本质上还是为了维系并改善中英关系、维护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利益。从客观效果上而言,这既有利于中英关系的改观,也有助于中国抗战的最终获胜。  相似文献   

7.
抗战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抗战时期的翻译是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统计数据显示,抗战时期的翻译在数量上因战局影响受到了前所未有缩减。本文旨在研究林焕平适应当时战时需要,关注中国当时的教育事业,关注当时抗战现实和抗战心理三个主题,从而在抗战时期开创了自己翻译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全力抗战、有得有失,以空间换时间,符合国民党的整体抗战战略;中国正面战场的溃败是局部溃败,失利是局部的战役的失利,撤退是战略撤退且基本有序;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抗战与战略转移相结合,抗战掩护了全国的战略转移,战略转移支持了抗战.在抗战中,中国的军事系统得到了完整的保存,聚集了继续抗战的实力.  相似文献   

9.
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驻华外交官发给英国外交部的报告汇编而成的《中国政治报告》整体上反映了身处中国抗战一线的驻华使节对中国抗战最直观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报告》的系统梳理发现,英国驻华外交官对中国共产党抗战密切关注并予以积极评价。早在“七七事变”之前,虽然并未洞见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正义性和先进性,但他们已关注到中国共产党抗战的鲜明立场,并认为与国民党对日妥协退让相反,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救国的旗帜,积极寻求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抗战爆发以后,他们更是追踪报道中国共产党抗战,尤其关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和维护国共合作的努力,并认为敌后抗日游击战已成为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极力维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政治报告》这些内容,反映了来自英国驻华外交官这一特殊群体的实地观察和专业研判,是从他者视角对中国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作用有力的旁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积极张扬爱国正气、反映抗战现实。电影工作者面对政治高压,以饱满的爱国情怀揭露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坚持电影为抗战服务,鼓动抗日救亡的开展,虽在中国电影的草创期,却制作出上百部反映抗战爱国的进步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空军力量的薄弱是中国抗战处于防御、退却的被动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中外文资料,尤其是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辑的资料,考察中国空军力量的消长过程,客观评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日空战,指出中国空军战胜日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计划,延缓了德日法西斯的勾结;粉碎了日本"北上"进攻苏联的企图,支援了苏联人民的抗德卫国战争;迫使日本法西斯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动太平洋战争,减轻了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为"先欧后亚"战略原则的最终实现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空军的抗战是中国抗日下面战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抗战史研究中,中国空军的抗战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从抗战前中国空军的发展概况、抗战中中国空军的阶段划分以及中国空军战绩和特点等方面,作了一番初步探讨,可资填补这一方面研究的空白,对当今空军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期间 ,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的帮助下 ,在日本共产党的领导下 ,部分被俘日本士兵在中国开展活动 ,反对日本侵略中国 ,取得重大成效。  相似文献   

15.
抗战伊始,重庆小说就能够以比较开阔的眼光,来关注战争风云,尤其是着眼于整个战时生活进行小说叙事之中的史诗建构,展开更为广泛而又更为深入的小说纪实,呈现为心灵史诗的小说现实。这样,抗战时期重庆小说通过小说叙事的史诗建构,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作,代表着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6.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反战文学”极少被提起,历来高校现代文学史教材更从未提及,其中表现日兵反战的作品是一道独异的文学景观。布德的日兵反战小说层次清晰地呈现了日兵反战意识生成的艰难性、复杂性和曲折性,深化了对同类题材的内涵开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启蒙主题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领导全民族抗战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典型范例.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先锋、抗日的模范,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在全民族抗战中,它起了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觉醒联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日本人成立的第一个反战组织。它仅存在于八路军所辖的抗日根据地中。这一组织的建立和活动,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既勾勒出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发展的一般概貌,同时也充分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反对的。日本士兵和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是中日两国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刻表现,是中日关系史上美好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新闻媒体《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以大量通讯、特写、评论和时评,报道和揭露日军轰炸重庆的残暴罪行,讴歌中国空地部队对日军轰炸的英勇抗击,激励人民坚持抗战必胜的信心。同时也对国民党政府在群众组织发动和防空设施管理方面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中共新闻媒体对重庆大轰炸的报道,对于推动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海外华侨为了抗日救国,在侨居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不买不卖不用日货和不为日本人工作、阻止军用物资运日的抵制运动,在经济上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削弱了日本军用物资的供应,配合了祖国抗战。海外华侨的抵制运动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