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期间大规模的工厂内迁 ,从经济上支持了中国持久抗战 ,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经济布局向合理化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何宁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3):41-43,51
抗战前,四川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抗战期间,随着沿海工业的内迁,四川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从而成为战时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对坚持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文章对抗战时期四川工业的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抗战发生后,中国大片国土沦陷,国统区的燃料供应日趋紧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仅剩的一条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亦被日军完全阻断,国统区的燃料供应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酒精作为一种重要的燃料,在抗战时期的军工、动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酒精工业因此倍受国民政府关注。四川系战时大后方糖料酒精工业的主要基地,酒精工业一度繁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统区所需动力燃料的匮乏,但因战时经济管理不善等原因,1943年后四川酒精业即呈现出急剧衰退态势。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事变前国民政府的对日立场、中共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反应、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及事变的发起与解决过程看,导致西安事迹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是否抗战,而在于如何抗战,蒋介石与张学良、中共之间最根本的分歧在于两条抗战道路,即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观念上的冲突。正是由于西安事变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蒋介石自我中心的内外政策,才大大促进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前期(1937年7月至1941年6月),苏联对中国抗战持双重态度,即一方面援助中国抗战,一方面对侵略中国的日本又尽量级和关系。苏联对中国抗战的这一双重态度,是以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为前提的,但在客观上也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1刃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后,苏联对日本的态度是:舆论上谴责日本侵略,但在外交上又极力缓和同日本的关系。该时期苏联缓和同日本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为避免影响苏日关系,将中苏关系发展水平限于互不侵犯条约程度上,使中苏关系难以向深层次发…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7日,日寇在北平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漫画家也纷纷拿起笔来,投入抗战救亡宣传。蔡若虹所作的这幅《全民抗战的巨浪》,就刊登在上海漫画家救亡协会创办的《救亡漫画》王日刊创刊号封面上。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现代抗战文学重要部分的彭桂蕊的抗战诗歌,以其丰富而富有个性的文学创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长廊。他的抗战诗歌创作从艺术上来说都具有鲜明的独特艺术性,是中国现代抗战文学中的一朵明艳的山茶花。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所,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为开端,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然而,抗战之初,中国政府并未正式对日宣战,只是在sq14日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中国面对侵略,行使“自卫权”奋起抗战,抵御外侮。对日正式宣战,则是在战争进行四年之后的1941年12月8日。宣战问题,不仅涉及国际法的若干准则,而且也体现出中国政府抗战指导思想和战时外交政策。因此,本文拟就中国政府在宣战问题上的考虑、何以没有及时宣战以及由此对中国抗战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试加评析,以求弄清这一历史问题,从而有助…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中国民族工业应有一个大的发,但在国民政府极端经济政策的摧残下,出现了官僚资本垄断,通货膨胀,美货倾销,经济掠夺等严重后果,使民族工业陷入破产,历史证明,民族工业的前途就在于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抗战爆发前后。以中国共产党内理论工作者为核心,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新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缘于抗战之需,并实际服务于抗战,对中国新文化发展和新国家的奠基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太平洋战争前夕,英国为自身的利益,在日本要挟下,以牺牲中国为代价,关闭系中国抗战生命攸关的滇缅公路长达3个月之久,给中国抗战造成严重危机。战后,英国政府一再否认关闭滇缅公路给中国抗战造成重大损失。本文认为,在中国抗战的关键时刻,英国关闭滇缅公路,不仅给中国抗战造成重大危机,而且对东南亚的迅速沦陷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是国民党进步性、革命性的表现。其初期抗战给了日寇以沉重打击,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战略,基本上达到了中国持久抗战的战略目的。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使中国成为最早开辟反法西斯战场的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初期抗战对振奋民族精神,对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适时分析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及时制定与调整党的对外政策。同时以灵活、务实的态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外交实践,促进了中国抗日战争的顺利发展,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共在抗战期间的外交政策与实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上改善了中国的抗战环境。同时也使中共最终突破解放区的狭小天地,走上了世界政治斗争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全国人民奋起抗日,经过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中国抗战的胜利,是我党全面抗战路线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是抗战的主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抗战的胜利,既是完成中国民主革命反帝斗争的任务,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当代国外二战史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不公正看待中国抗战地位的局限.该文以大量史实论述了中国抗战的历史发展进程,从二战全局配合角度说明了中国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6.
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中国从加入《联合国家宣言》到参与创建联合国,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东方大国在抗战中崛起,具有现实性;另一方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当有限,用西方国家的话来说,中国还只是得到了“一个礼貌的位子”,或只作为“一个礼节性成员”,罗斯福把这叫做“名义上”“理论上”的大国,因而,带有表面性。  相似文献   

17.
芦沟桥事变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战争。这次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就开始了。但是,多次局部抗战,包括1933年的长城抗战,1936年的绥远抗战,都未能形成全国性的全民族的抗战。1937年7月7日夜日寇向芦沟桥中国守军的突然进攻,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努力,得以再度与国民党合作,从而最终促成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对此,在纪念“七七”抗战五十周年的今天,我们愿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18.
骆宾基是东北作家群的后起之秀,是抗战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创作紧随时代步伐,深刻地多角度地反映了抗战时期各色人等的心路历程,为读者提供了别开生面的抗战文学作品和脍炙人口的阅读兴趣。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颇有深度和独具特色的作家。  相似文献   

19.
在8年全国抗战中,德州这块土地上涌现出无数抗战志士,也曾先后吸引过无数抗战志士来此抗战。其中共产党领导下的翟毅东、曾国华、肖华等人或为德州抗战或为中国其他地区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人在建国后先后被授予将军军衔。  相似文献   

20.
从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的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对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但其后面的抗战路线和错误的抗战方针,导致大片国土沦陷,正面战场溃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