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湖南桦木科植物有5属22种7变种,分布于27个县,多生长在海拔800 ̄1600m的山地阔叶林中,本文依据湖南桦木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结合地理分布和植物区系资料,经分析和推论得知:1.湖南桦木科植物种质资源比较丰富,以中国特有成份为主,它们与毗邻地区种类的关系密切。2.湖南桦木科植物区系表现为多种区系成份的过渡与汇集,即华中,滇黔桂,华南和华东四个区系成份的交汇,混杂和过渡3.湖南桦木科的多数植物是  相似文献   

2.
樟科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探讨了研究区域内樟科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樟科植物物种数和属数均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偏峰分布格局。在海拔梯度上,区系分化强度也呈偏峰分布格局,分化中心可能在海拔2000m左右;在纬度梯度上,从南到北,樟科植物的物种数和属数均呈调递减趋势。区系分化强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关系,区系分化中心可能在低纬度地区;在经度梯度上,从东到西,樟科植物的多样性呈轻微递减趋势,但区系分化强度无显著变化;总体上,研究区域内樟科植物的多样性分布中心集中在低纬度、中低海拔(海拔1500—2000m左右)的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对广西进行了详细的植物区系调查和植物区系名录整理.结果表明,广西植物区系共含野生维管植物275科、1575属、6826种.其中蕨类植物54科、125属、532种;裸子植物7科、13属、48种;被子植物214科、1437属、6246种.本文简述了与该地区植物区系有关的自然条件,分析了该地区的植被特征,对区系的组成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对十万大山植物区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系植物种类丰富,木本植物占优势,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性质.本区系的优势科是:山茶科、金缕梅科、冬青科、番荔枝科、山矾科、紫金牛科、木兰科、壳斗科、杜英科等。它们都是华夏植物区系的表征科。  相似文献   

5.
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蟒河自然保护区植物种属相对丰富,有维管束植物567种,隶属于323属108科。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以温带成分占优势(有158属,占总属数的55.24%),具有典型的暖温带落叶 阔叶林的性质;热带成分次之(有78属,占总属数的27.27%)。与相邻财区的植物区系相比,该地区与秦岭植物区系有密切关系,反映了蟒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某些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许昌地区地处伏牛山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区域.根据吴征锰教授对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对本区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类型的研究发现,本区种子植物各属共有15种分布区类型和15种变型;对其种子植物区系的属组成的初步分析发现,该区植物区系有以下特征:1)以温带性质为主兼有一定热带成分,显示出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交替的特征;2)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与其他植物区系问联系广泛;3)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存在一些中国特有、残遗属.  相似文献   

7.
对秦岭漏载的野茉莉科(Styracaceae)白辛树属(Pterostyrax)进行了研究.白辛树(P.psilophyllaDielsexPerk.)是我国珍稀濒危树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白辛树属为东亚分布区类型之中国—日本间断分布变型.白辛树属在秦岭的发现重新确定了其在我国现有分布北界,表明华中、西南植物区系成份在该地的渗入,其中国、日本间断分布进一步揭示秦岭植物区系和日本植物区系的联系,同时说明了该地植物区系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   

8.
秦岭南坡植物区系丰富,种类繁多,有多样化的野生植物资源.秦岭南坡陕南有重要的蜜源植物10科、12属、17种、3变种和有毒的蜜源植物9科、9属、14种.  相似文献   

9.
明清以降,湖南移民大量外迁,广泛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广西也是明清以来湖南移民的重要移居地之一.湖南移民在广西的分布呈现由北到南依次递减的地理特征,省会桂林和靠近湖南的全州、资源、灌阳、兴安等县接受湖南移民最多,桂西北和桂中地区构成了湖南移民的第二分布圈,在桂东南、桂南和桂西地区,湖南移民的分布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桐柏山腹地,共有维管植物181科,785属,1886种及变种,具有丰富的中草药植物资源、观赏植物资源和许多珍稀濒危植物。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差异明显,植物种类多方交汇,南北兼容,有许多原始或古老的科属,是一个温带性质的植物区系,而且温带成分和亚热带到暖温带过渡类型突出,其植物的进化类型、生活型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邢台西部山区位于河北太行山脉的南段.研究表明:该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3科,393属,823种.其地理成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具明显的温带性质,与热带又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并具有过渡性和古老性.该区系在新生代第三纪的晚期形成,其成分主要由本地起源,部分来源于西南亚热带、南方亚热带-热带和东北寒温带地区,还有少数来源于西部地中海区.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石斑木属的区系地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石斑木属共有15种,中国产7个种、3个变种,国产种占该属全部种数的46.7%,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及华中、华东地区。从该属在我国的分布现状来看,我国的华南地区不仅含有较多的种类,而且其特有现象亦十分明显,是我国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13.
近代的内边分野格局造就了我国特殊的“内方区”观念.在内方区观念的干扰下,康、藏经常被看做是西部边疆、西北边疆的组成部分,而早期的“西南”或“西南边疆”一般不包括康、藏在内.1930年代以来,受到抗战地域格局的影响,康、藏越来越被看做是“西南”和“西南边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张其昀等学者提出的区划思路,明确体现出“西南边疆”的重构态势.近代以来西南边疆的区域重构历程,体现出地域格局主导下的区划内涵变化,亦即“经济第一”还是“国防优先”区划原则在不同阶段下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出于政治统治和军事防御的考虑,秦汉时期对广大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展。由于自然环境、民族族属、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的不同,秦汉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对西北地区主要以军事行为为主,而对西南则主要是因其故俗而治。秦汉时期的西部拓疆拓展了我国的疆域,壮大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世界广布的兰科植物为例.它在广东和中国的分布是非常复杂和有趣的.在中国169属当中.世界广布占2.95%.泛热带分布占4.73%.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间断分布占0.6%.旧大陆热带分布6.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9.4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2.95%.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38.46%,北温带分布7.69%.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2.36%.旧大陆温带分布1.18%,温带亚洲分布、地中海分布和中亚分布不存在,东亚分布14.79%.中国特有8.28%.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兰科的原始分布中心主要在东亚热带至亚热带地区.即主要是在华夏植物区系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抗战期间,为应抗战救国和培养人才之亟需,敌占区各中学纷纷迁往偏远的西南、西北等地坚持办学,这不仅使我国中等教育得以维持发展,也为抗战建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并对其西迁所在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因此,回顾和研究抗战时期这场艰苦卓绝的中学西迁的历史,不仅可以使我们对当时中国教育的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今天西部地区的教育开发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青自然保护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青自然保护区内种子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仅中国特有植物就有30属,占全国特有属总属数的11.67%,占长青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4.12%,隶属于26科.其中单种属17个,少种属12个,两者共占保护区的特有属总属数的96.67%,多种属1个.保护区内的特有植物以温带性质为主,并且具有明显的古老性.特有植物与毗邻省区有广泛的联系,特别是与四川、湖北、陕西化龙山的联系最为密切,共有的特有植物比例高.同时也表现出与整个秦岭地区植物区系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长青自然保护区不仅在地理位置上,而且在特有植物成分组成上与“川东—鄂西中国特有植物分布中心”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石斛类是名贵的中药材,又是观赏价值最高的四大附生观赏兰花之一。本文对湖南石斛属的分类学、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Endophytic flora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colonization and survival of host plants, especially in harsh environments, such as arid regions. This flora may, however, contain pathogenic species responsible for various troublesome host diseases. The present study i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diversity of both cultivable and non-cultivable endophytic fungal floras in the internal tissues (roots and leaves) of Tunisian date palm trees (Phoenix dactylifera). Accordingly, 13 isolates from both root and leaf samples, exhibiting distinct colony morphology, were selected from potato dextrose agar (PDA) medium and identified by a sequence match search wherein their 18S–28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available in public databases. Thes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cultivable root and leaf isolates fell into two groups, namely Nectriaceae and Pleosporaceae. Additionally, total DNA from palm roots and leaves was further extracted and ITS fragments were amplifie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analysis of the ITS from 200 fungal clones (leaves: 100; roots: 100) using HaeIII restriction enzyme revealed 13 distinct patterns that were further sequenced and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Alternaria, Cladosporium, Davidiella (Cladosporium teleomorph), Pythium, Curvularia, and uncharacterized fungal endophytes. Both approaches confirmed that while the roots were predominantly colonized by Fusaria (members of the Nectriaceae family), the leaves were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Alternaria (members of the Pleosporaceae family). Overall,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constitute, to the authors’ knowledge, the first extensive report on the diversity of endophytic fungal flora associated with date palm trees (P. dactylife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