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常虹 《河南教育》2015,(4):24-25
在语文课堂上,我一般采用"四步读书法"让学生展开学习,即认读、解读、品读、创读。认读是要读对,解读是要读懂,品读是要读出美,创读是要读出新意。下面我就以"秋天多么美"为主题的课堂来谈谈我的语文教学以及思考。"秋天多么美"主要包括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菜园里》以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里的儿歌《秋天到》。《菜园里》要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的名称、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儿歌《秋天到》则是对教材的拓展延伸,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好地感受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意图《我爱秋天》是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与周围的环境中去认识秋季的特征,体验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诗一般的旋律,不断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把美丽的秋天留在手指间和心窝里。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让孩子们亲自去寻找秋天、认识秋天、观察秋天、感受秋天、表现秋天,从而培养孩子们搜集、整理、发布信息的能力,培养儿童向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这一方面发展,并鼓励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展开调查、研究等活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观…  相似文献   

3.
《我爱秋天》是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与周围的环境中去认识秋季的特征,体验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诗一股的旋律。不断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把美丽的秋天留在手指间和心寓里。  相似文献   

4.
《秋天来了》主题·实践课程是西新桥小学继"春天课程"之后对"四季课程"的第二次尝试。本学期我们三年级老师带领孩子充分感受了"一叶知秋",从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古诗两首》《北大荒的秋天》开始了我们又一年的秋天之旅。以《习作4》为依托,习作教学使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掌握本学科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愉悦的学习中,学会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朱静 《考试周刊》2013,(1):48-48
<正>江泽民同志说:"环境保护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积德’的事业。"翻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你会发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一册课文,都有与环保相关的课文。如:《江南》、《大海睡了》、《秋游》、《水乡歌》、《美丽的丹顶鹤》、《拉萨的秋天》、《珍珠鸟》、《黄果树瀑布》、《草原》等,教参及课标对环保教育也有相关的说明,要求师生通过文本的学习,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认识、了解、欣赏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懂得珍惜自然资源,树立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文道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正>硕果累累的秋天伴随着学生们清脆的笑声跳跃着、前进着,秋天的收获、秋天的美丽充盈于学生们的心中,秋天的思考、秋天的遐想萦绕在我的心中。二年级上册《练习2》"做做说说",做与说、说与写,将秋天演绎得更加多彩。关于《秋天》,远非一个句号,而是一个个感叹号、一个个省略号。  相似文献   

7.
正课例:一教师执教《秋天》,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各种关于秋天的资料:有关于秋天的诗歌、散文,有关于秋天的图片、光盘,有关于秋天的气象知识……接着,教师逐个演示关于秋天的图片、光盘:忽而金黄的稻浪,学生大呼"哇!秋天真美啊";忽而火红的苹果,学生高喊"哇!秋天好美啊";忽而黄澄澄的甜梨,学生惊叫"秋天真美啊"。最后,教师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引导学生认识秋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以《我和秋姐姐捉迷藏》为题组织语文活动课。以下是这节课的节录。一、激趣导入——喜欢上秋姐姐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秋天的录像,引发学生对秋天美丽景色的向往。录像的主要内容是香山的枫叶,农民在田里收获,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水果……尔后提问:“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这个季节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录像中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课题:《我和秋姐姐捉迷藏》安排以上教学环节,旨在增强学生对秋天的感性认识,明确这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全班同学参与活动。二、…  相似文献   

9.
笔者遵循课标有关低年级写话的要求,努力发掘教材写作资源,让学生以"一句话"练笔来积累、运用语言,使学生爱写、自由地写,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一、围绕一大主题围绕教材的单元主题,开发出学生课堂练笔的资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秋天。在《识字1》里,学生积累了一些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第1课《秋天的图画》中学生又积累了描写秋天的优美的语句;在第4课中,还欣赏了古人笔下的秋天。在课上,我这样引导:  相似文献   

10.
《秋天》是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的第一篇看图学文。教学看图学文,需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阅读训练,要在指导方法上下工夫,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秋天》,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现就《秋天》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人常说“金色的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无论是美丽的城市,广阔的田野,还是山村,秋天都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秋天的美丽景色对所有的人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如在学习《秋天》一课前,教师组织学生或到公园或到田野或到山冈去秋游,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看看秋…  相似文献   

11.
王平 《中小学电教》2009,(11):144-144
<正>一、教材说明《秋天到了》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课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秋天消息》中第一个子课题。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对秋天资料的收集体会秋天特点并感受秋天的美。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收集资料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秋天到了》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课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秋天消息》中第一个子课题。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对秋天资料的收集体会秋天特点并感受秋天的美。  相似文献   

13.
倾听插嘴生     
案例1情景再现 小学语文第五册《秋天的雨》一课,写了"秋天的雨是钥匙;秋天的雨是一盒五颜六色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浓浓的香味;秋天的雨吹起小喇叭,催人们准备过冬"。最后一段让同学们想象,照样子说话:"秋天的落叶是蚂蚁的摇篮。秋天的落叶是(谁)的(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封恬说:"秋天的落叶是小鱼的雨伞。"靖同学喊起来说:"不对,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生活》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这种综合体现在整个课程体系上,也体现在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活动上。单元的教学内容由一个个话题组成,各个主题各有目标。在教学时要有一个全局观,应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把单元教学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结构,使各个主题的教学内容更具有整体性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金色的秋天》单元中有四个主题:《秋天在哪里》、《秋天的收获》、《秋游去》和《秋天的节日》。《秋天在哪里》的主要目标是观察认识秋天的特征,体验秋天的乐趣,感…  相似文献   

15.
段莎 《云南教育》2004,(19):55-55
为引导学生认识秋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以《我和秋姐姐捉迷藏》为题组织语文活动课。以下是这节课的节录。  相似文献   

16.
[课例简析]《秋天到了》一文介绍了秋天的一些景物特征:天气凉、树叶黄、天空蓝而高、大雁南飞等.天气凉了,大自然才会有这些变化.教学中,可抓住描写天气的句子进行导学,教给学生读懂句子的基本方法,然后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自学讨论描写树叶、天空、大雁的句子,使学生认识秋天的景物特征.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5课《秋天》,是一篇颇有情趣的课文。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秋季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儿童认识秋季的显著特点。可全篇课文除了命题《秋天》两字外,只提供了一幅“秋天”的彩色画面。画面上,天高云淡,一行大雁向温暖的南方飞去,远处的山峦青黄相间,几幢农舍在一片小树林的衬托下,几堵白墙犹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5课《秋天》,是一篇颇有情趣的课文。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秋季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儿童认识秋季的显著特点。可全篇课文除了命题《秋天》两字外,只提供了一幅“秋天”的彩色画面。画面上,天高云淡,一行大雁向温暖的南方飞去,远处的山峦青黄相间,几幢农舍在一片小树林的衬托下,几堵白墙犹  相似文献   

19.
《秋天在哪里》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主题之一。本课旨在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张家娣 《新课程研究》2009,(11):28-28,36
《秋天在哪里》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主题之一。本课旨在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