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通过对嘎洒镇傣族语言文字使用现状的调查,了解到嘎洒镇城镇中的傣族儿童、青少年母语使用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傣族儿童、青少年转用了汉语;生活在村寨中的傣族儿童、青少年,汉语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产生了由母语单语人向傣汉双语人过渡的变化。傣文的习得和使用情况令人担忧,傣文水平偏低。本文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上述现状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傣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构建包含五个方面的基本理念,即:傣族课程的目标整合、傣族课程的文化交融、傣族课程的文化创新、傣族课程的生活回归与傣族课程的隐喻表达.  相似文献   

3.
景东傣族和金沙江河谷傣族是处于两个不同地域的傣族族群,从历史发展来看,他们的交流并不密切,但金沙江河谷的傣族族群却深受景东傣族的影响。景东傣族陶氏土司崛起于元代,兴盛于明代,对云南的傣族,特别是金沙江河谷的傣族族群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直接派兵征讨金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部分兵将留在了金沙江地区,融入金沙江河谷傣族族群;另一方面是景东作为统治傣族的一个中心,历经数百年,对周边的傣族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景东作为金沙江河谷傣族族群认同的祖籍地,景东及景东傣族的陶氏土司也得到了金沙江河谷傣族的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4.
饮食文化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受学界关注且有一定数量的学术成果面世;无论是以文化人类学为视角架构傣族饮食文化体系、总结傣族饮食文化特征,还是针对德宏、西双版纳、元江等傣族聚居区进行区域性傣族饮食文化研究,以及探讨傣族饮食文化与傣族医学、养生哲学之关系,都对深入发掘傣族饮食文化的内涵,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产生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未来可尝试成立专门的傣族饮食文化研究机构,进行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更新和改进研究方法,丰富研究内容,进而为更理性、深入地研究傣族饮食文化,以及建构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傣族饮食文化体系作必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5.
勒宏生活着傣族,阿佤山区生活着佤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佤族是阿佤山区最早的原住民。傣族继佤族之后从勐卯迁入勒宏。傣族移民进入勒宏初期,傣族移民和佤族土著之间维持着友好关系。后来,随着傣族的强盛,傣族开始统治佤族,傣族的长期统治对佤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佤族、拉祜族等民族无法忍受傣族土司的压迫和剥削,不断进行反抗。中国中央王朝的介入,使得傣族土司辖区被肢解。近代英国人的介入,使阿佤山走向分裂。傣族和这些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对后来勒宏的地缘政治和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傣族人民既信仰原始宗教,也信仰小乘佛教,在宗教信仰上形成了傣族信仰二元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傣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西双版纳傣语地名为例,论述了傣族宗教信仰对傣族地名命名的影响。并通过佛教地名蕴涵的意义变化得出佛教是从勐海县传入西双版纳,然后在其他地区进行传播的,这一结论也与傣族历史和傣族文献有关记载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由于居住地域、自然环境、生活习俗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傣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服饰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傣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傣族的传统服饰也发生了较大变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培育傣族群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建立傣族服饰博物馆以及加强傣族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是傣族服饰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家庭语言教育、社区语言教育、社会因素等几个方面都对傣族语言的发展变化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傣族语言的现状及其发展演变,除了关注傣族语言本身的发展变化外,还必须关注影响傣族语言发展变化的诸因素。只有分析这些因素,才能看清傣族语言发展演变的轨迹。从过去、现在可以预测到将来傣族人的语言使用情况:傣族社会将进入全方位的傣汉双语化社会。此时,积极发挥家庭语言教育和社区语言教育的作用,对于保护傣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人类积极适应生存环境、改造生存状态的成果表现。傣族传统制陶反映了傣族传统社会形态,衬托出傣族人家的生活状况,渗透着傣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傣族传统制陶受到现代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和工艺的冲击,积极吸收先进制陶工艺,添加新的民族元素和地域特色,同时保留下了傣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凝聚着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族男子接受佛寺教育成为傣族的一项重要传统。通过分析傣族佛寺教育为何能成为傣族社会的“传统”,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佛教自身的改变、统治阶层的需要、个人选择的必要性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关注和重视新的文化业态,大力扶持和发展新兴文化产业,通过发挥区域优势,突出文化重点、引进民间资本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联姻以及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等措施,对进一步整合福建省文化资源、开辟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福建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当今日益严峻的国家文化主权问题是伴随着文化全球化而凸现的.文化全球化凸现出文化主权与文化霸权的冲突问题.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中国要从根本上捍卫国家文化主权、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制定对外文化战略、发展先进文化、加快经济发展、建设文化产业和加强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3.
河南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四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文化支撑,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是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文化软实力是包括人口文化素质、文化产业等要素的文化体系所具有的结构性精神力量,必须从提升人口文化素质、振兴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整合文化资源四个层面入手,着力推动河南文化软实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紧要关头提出了文化大都市的战略构想,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大都市的现代化进程存在着矛盾,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形势下大都市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上海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中,不仅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还传承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审美理念和文化性格,是上海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历史文脉。目前上海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文化大都市建设是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培育城市精神、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举措,所以上海应该借鉴成熟的理论和建议,分门别类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将其纳入乡土教育体系,走产业化之路,因为文化大都市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的文化建设与地方本土文化密切相关,在学校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里,始终融汇着地方文化的精髓。地方高校的文化自觉,考量的是高校软实力建设水平和文化意识,与学校的文化导向、文化包容、文化创新有密切关系。地方高校文化服务的责任担当,考量的是高校社会服务的绩效和能力,更是检验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文化自觉与文化服务的责任担当,高校文化与地方区域文化需要形神合一。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文化学的视角,阐释了传统文化惯例对写作主体文化素质形成、完善的主要维度,侧重从文化模式、文体类型、文化特质、文化负累四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文化语境中写作主体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需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兴趣差异、经验差异和个性等,才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化教学文化肩负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选择恰切的文化,进行文化对话与交流,创造先进文化,实现文化的个性多样和多元文化共生等重要使命。个性化教学需要寻找实现文化使命的路径,即具备文化使命的意识感、扬弃文化传统、开展文化对话和文化交流、形成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统所规约课程研究的文化机理为: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中,理解文化传统的内涵与旨趣;从文化传统的存在形态中,理解文化传统的性质与形态;从文化传统的变迁方式中,理解文化传统的变革与转型。进而,文化传统所规约下的课程研究的文化路向为:基于文化传统本土回归的课程理论研究与基于文化传统本土关怀的课程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谐文化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目标。大学作为文化传播和知识创新的学术机构,担当着培育先进文化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重任。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并与社会文化相互促进,大学文化创新是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20.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现代大学的文化传承、研究、融合、创新等本质功能清晰明显,文化力在促进大学自身发展中协调了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要站在时代前沿,通过文化的凝聚力,在继承传统文化、创造新型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与时俱进地引领社会文化追求,积极促进社会文化体系构建,全面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