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教材分析 1.1地位作用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和细胞”中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细胞的代谢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正弦定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如下分析.一、本节内容在全书中的位置《正弦定理》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5册(必修)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3.
1教学内容及分析"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又为后面学习ATP、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作了铺垫。并且,本节提出的有关实验的知识对整个生物学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桂玲 《中学生物学》2012,28(10):33-34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稳态与环境"的兴趣,让学生很快地融进必修3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1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学生学习了必修3的第一节,其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个方面。该节内容是学生理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是广东教育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模块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信息的获取”部分占很重要的地位,也是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掌握搜索技巧的重要性,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信息技术学习经历不同,信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同,但课前我做过调查,70%以上的学生有一定的上网经历与经验,能尝试着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分组教学历练,学生有一定的小组协作能力和组间竞…  相似文献   

6.
顾娟 《成才之路》2010,(23):76-76
一、教材分析 (1)对教材的认识。“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是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的内容,它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物,在细胞及生物体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在必修一中讲到,在必修二、必修三中也涉及。因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但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为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索。  相似文献   

7.
1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与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内容联系紧密,从神经系统的角度说明了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与后面的第2节和第4节共同构成生物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学生已在高二上半学期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本节内容难度大,不排除有遗忘、混淆概念、条理不清及理解不透等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在原来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2017,(4):57-58
<正>1教材分析"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3节的内容。本节是在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等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细胞核这一重要的结构,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为后续的学习做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  相似文献   

9.
朱海峰 《考试周刊》2011,(11):68-69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章节及全书的地位 《垂线》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就已经对垂直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这节课也是在学习了角、相交线后的一节课,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垂线的性质是后面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核心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吴慧 《中学生物学》2013,29(5):37-38
1 教材分析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人教版必修I模块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ATP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利用.本节教学内容篇幅不长,但各部分内容的联系与渗透却十分紧密,需要学生综合理解与应用.同时,该节内容在本模块中的承上启下作用也相当明显: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从何而来、为什么把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比喻为细胞的"能量转换站"、"动力车间"等.同时,学好本节内容,也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的知识,如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增殖等.  相似文献   

11.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的第1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中第1节,本课以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为学习基础,为“人的个体发育”进行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借助本节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以下核心概念:“人体的生殖系统可以产生两性生殖细胞、通过受精作用产生新个体;概述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胚胎发育的过程”.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认识自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1.教材及学情分析1.1教材分析“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的内容,为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延续,是本节“被动运输”概念的实践铺垫。该实验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除帮学生理解质膜(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作用之外,教材重点展示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流程,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为今后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学生特征分析 我校是广东省重点中学、省一级学校.学生来源较复杂,来自韶关所属六县三区二市,学生能力、水平都参差不齐,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初中几乎没有学过地理,不会阅读地图,更谈不上如何利用地图.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能够阅读和基本运用地图,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能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分析一般的地理问题,对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产生的一些地理问题作出相应的评价.而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第五节内容,学生学完了前四节内容,已经掌握了海洋环境的基本知识,再来学习第五节,学生已经具备对海洋环境作出适当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是中央电大汉1999级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使用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和与之配套的《现代汉语学习指导书》。另外每学期有18节电视课和2节期末复习指导电视课。本课程开设两个学期,本期学习绪论、语音、文字、语汇四部分。 本课程的理论要求和实践要求都比较高,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平时学习一定要多下功夫,力求把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搞清楚。本课程内容同学们在中小学或多或少都接触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是中央电大汉1999级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使用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和与之配套的《现代汉语学习指导书》。另外每学期有18节电视课和2节期末复习指导电视课。本课程开设两个学期,本期学习绪论、语音、文字、语汇四部分。本课程的理论要求和实践要求都比较高,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平时学习一定要多下功夫,力求把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搞清楚。本课程内容同学们在中小学或多或少都接触  相似文献   

16.
邓民 《生物学教学》2008,33(12):53-54
1“渗透作用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 1.1实验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第4章第1节中设置了本演示实验,旨在揭示渗透作用原理和发生条件,帮助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为教材后面“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活动建立良好“铺垫”。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器具等不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尝试,所使用的玻璃纸半透膜不是真实的生物膜。有资料介绍用猪肠衣等来设置本实验,但都不够简便。  相似文献   

17.
<正>"正弦定理"是必修5第一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在学过了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之后安排的,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正弦定理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它是关于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关系的重要定理之一.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测量、工业和几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本节重点是正弦定理以及对正弦定理证明过程的探索.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这个公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公式是怎么来的,也就是了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作为该模块的开篇,讲述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并揭示了该因子在生物性状遗传中的传递规律,为学生后续学习遗传的分子基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做铺垫,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通过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杂交实验的结果,并启发学生严谨推理和大胆想像,提出对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物教学》2018,(2):46-47
<正>1教材及学情分析"细胞融合技术"是中图版高中生物教材选修3第1单元第2章第3节的内容。细胞融合技术是细胞工程中的重要技术,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习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都为这一节做了知识的铺垫。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知识综合性很强,内容较为抽象,不仅涉及前面的动物培养技术,还和必修教材中"细胞  相似文献   

20.
1 一堂"精心"准备的生物课 "走近细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必修)第1章内容,分为两节: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其中:"从生物圈到细胞"不仅是本书的第一节课,更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生物课.上好它,意义深远.因为,对于必修1模块来说,本节是所有内容的统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绪论的功能,而对于高中新入学的学生来讲,本节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与学科价值定位.所以,其教育功能及教学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