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适用性强、稳定性好且成本较低的智能小车自主寻优控制实验系统。以STM89C52芯片为控制核心,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作为测距装置,光码盘作为车体方位推算导向传感器,建立了智能小车运动控制模型。应用人工势场路径规划法实现智能小车的自主避障、寻优路径功能。该系统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更多的知识,并可用于更多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智能循迹避障灭火智能小车的基础上,加入图像处理功能,使小车能够自主寻找并辨识火焰,实现自动灭火功能。同时,通过Wi Fi模块传输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实现远程监控小车的功能。系统硬件以STM32F407ZE为核心,软件基于KeilμVision5开发平台进行编程。小车能接收OV2640摄像头传输的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来识别火源。利用算法来寻找和判断火源位置,发现火源即自动调整位置,打开风扇,直至吹灭火焰。经在实际赛道上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小车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该设计综合图像的实时性收集、处理和无线传输算法,完成了无线远程灭火功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设计由两套独立的电源模块供电,利用E18-D80NK红外避障传感器和TCRT5000黑白线传感器采集路况信息,以宏晶科技的8位单片机STC89C52为核心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驱动模块,达到路径识别的目的;并通过LCD1602液晶显示模块显示小车的运行状态;设计实现单片机对步进电机的智能控制,达到小车自主循线和避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垃圾车智能识别垃圾桶颜色和导航任务为应用背景,设计了一种能依据视觉自主识别目标颜色并进行追踪导航的四轮小车.首先通过OpenMV视觉集成模块中的阈值编辑器离线标定目标颜色的阈值.在此基础上,小车通过OpenMV的CamShift算法,基于标定的颜色阈值在每帧图像中搜寻和识别目标色块,并通过串口向小车的主控单片机Arduino UNO发送目标色块的中心横坐标位置信息,使得小车能够根据色块中心点的位置偏差控制电机转向、前进和停止,从而实现小车对颜色目标的自动识别、跟踪导航以及避障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小车能够准确识别出红、绿、蓝、灰4种色块并运动到目标附近自动停车,满足了垃圾小车自动识别垃圾桶颜色的任务需要.  相似文献   

5.
针对综合设计型课程,设计了一款蓝牙无线智能小车系统。智能小车以IAP15W4K58S4微处理器为核心,功能设计模块化,包括电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超声波模块、语音模块和无线蓝牙模块等。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模块进行功能扩展,实现语音、避障、循迹等功能。上位机程序使用手机APP,通过向小车发送蓝牙无线命令来实现对小车速度及方向等的控制。该系统应用于实践教学当中,学生实验兴趣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设计一种具有循迹、避障、灭火功能的智能小车,及一套嵌入式控制系统来实现相关功能。系统以STM32F407为核心器件,在Keil5平台进行嵌入式编程,通过对7路红外对管、5路超声波传感器的AD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小车自主循迹行驶和智能避障功能。通过智能车安装的红外传感器感知火源信息,利用算法判断火源方位和距离,实现小车自主灭火。最后通过实际赛道进行实验,结果显示智能小车能够在程序控制下快速、稳定、准确地实现上述功能。该智能小车设计提供一种硬件模型和软件算法,能够应用到工业和智能消防等领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智能循迹小车,介绍了系统总体,STC12C5A60S2单片机为智能小车控制核心、电源模块、电机驱动电路、循迹传感器模块及相应软件设计方案。通过红外反射式传感器TCRT5000检测路面信息,单片机内部程序控制L298N全桥驱动芯片结合单片机输出的PWM信号控制小车左、右轮电机的运动速度,从而使小车能够沿着引导轨迹自动行驶,实现小车自动循迹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的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实现了预期的智能循迹小车功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以 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智能小车的设计。设计由电机驱动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循迹模块、红外和语音模块组成,拟实现一个无人驾驶公交车系统。通过 C 语言编程实现小车的前进倒退、转向行驶、自动循迹导航、超声波测距,并根据检测障碍物距离调整速度、红外遥控定点播报功能,实现智能控制,达到设计目标。该系统电路结构简单、功耗低、稳定性高,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理念,设计了一款单通道脑电控制智能小车的实训系统,包括:脑电信号采集单元、智能小车单元、信号预处理单元及PC机端的信号显示单元。脑电信号采集由TGAM1-R2.4A模块和无线蓝牙模块组成;智能小车由STC12C5A60S2微处理器、电机驱动模块以及无线蓝牙模块组成;信号预处理由STM32F103ZE微处理器来实现;在PC机上采用LabVIEW软件完成脑电信号的存储、显示,对脑电信号做进一步的处理并转换为智能小车的控制信号,实现对小车速度及方向的控制。该系统可用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实践训练课程。  相似文献   

10.
该设计以STC89C51单片机作控制核心,通过TB6612FNG电机驱动芯片控制电机,配合红外传感器、舵机、颜色识别等元件及供电装置构成智能物料搬运小车.可实现自主循迹且将不同颜色的物块运送到指定位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采用STC89C52单片机和L298设计的智能循迹小车控制系统,给出了小车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详细论述了小车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原理,分析了传感模块循迹代码、转向灯和电机的控制代码,给出了小车能够平稳准确循迹的软件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社会日益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设计了具有自动控制、精确定位和探测功能的智能小车。该系统以小车模型为载体,以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449为核心,实现自动控制功能,利用反应式步进电机实现探测系统的前进、后退、加速、减速与转向,达到精确定位的目的,再加上霍尔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敏二极管、接近开关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小车的智能化探测,完成了距离与速度检测、避障、寻光入库、金属物体检测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王超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6):34-36,71
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汽车尾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主要包括上位机模块、主控模块、时钟分频模块、左侧尾灯控制模块、右侧尾灯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上位机模块是通过LabVIEW软件实现的,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实现了汽车的左转、右转、刹车以及夜间行驶功能。硬件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汽车尾灯控制系统能实现交互界面、指示灯与显示屏的同步显示,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患者在术中或术后体温骤降造成手术成功率降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以ATmega128处理器为主控核心、以人体表面各部位温度为控制对象的保温毯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过零检测模块、人体表面温度检测模块、气体温度检测模块、气体加热及流量检测模块、显示模块等构成,通过跟踪病人实时的体温变化趋势,采用自适应模糊PID精确控制吹拂在人体表面各部位气体的流量和温度。实验结果表明:智能医用充气保温毯能快速调节人体表面温度,并将其稳定在要求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帮助下肢功能障碍者进行居家下肢康复训练,重获行动能力,走向独立生活,设计一种基于轮椅的智能多姿态下肢康复训练设备控制系统。该系统选用STM32F103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人机交互模块、运动控制模块、姿态变换与下肢康复训练模块的软硬件进行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人机交互摇杆按键控制姿态变换成功率能达到97.5%,语音和手机平板APP的控制成功率也能分别达到92.5%和95.3%。控制系统运行稳定,为进一步完善智能多姿态下肢康复训练设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家居控制系统在网络组建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S3C2440和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以S3C2440作为主控核心,采用CC2430实现家庭内部网络的组建,利用GPRS模块实现信息家电的远程控制.该系统功耗小,成本低,易于扩展,便于维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倍频程宽带功率放大器是宽带射频前端的关键部件,在无线电通信、雷达、电子对抗设备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对晶体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InGaP/GaAs异质结双极晶体管TQP7M9105,该晶体管是高线性、高增益的输出功率1W的驱动级功率放大器.设计带宽为400MHz-800MHz,在电路设计中采用新的负载牵引、源牵引仿真方法,在输入激励为12dBm条件下,设计带宽内增益达到19dB,带内波动±1dB,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8.
张伟  胡斌  王子文 《教育技术导刊》2009,19(10):174-178
目前市面上的划线设备仍需依赖人的视觉观测、手动操纵,沿基准线喷涂标线。为了提高划线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出一种基于STM32的自动划线小车系统。该系统由遥控器及行进控制两大部分构成。首先将拟划线路径按比例缩放,依据遥控器模块上液晶屏分度值,通过遥控器按键将路径输入至液晶屏,也可直接调出标准路径;然后将数据打包成数组形式,通过无线传输模块NRF发送至小车控制器;最后启动小车,小车按照预定轨迹实现划线任务。多次实验验证表明,该系统可实现自动划线任务,具有划线稳定、作业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At present, plastic as a substitute for metals in products is the most important mainstay in industrial raw materials. Furthermore, 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versatile methods for mass production of complex plastic parts with excel-lent dimensional tolerance. Since the technology of injection molding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anu-facturing, training on injection mold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is to consult some techn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