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目的:利用图形直观,引导学生探索、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理解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练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习约分、通分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过程:一、揭示矛盾,提出课题1.教师出示4张相同的纸条,将其重叠(验证大小一样)后放置在黑板上(分两次放,第一次放1张纸条,第二次放3张纸条)。2.指名学生分别将4张纸条平均分成3份、2份、4份、6份,同时用阴影分别表示出13、12、24、36,并把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如下图)(13)(36)(24)(12)3.教师指出:13与12比,分母变了,分数的大…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呢?对这个问题,我在讲课时利用幻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阴影部分是1份即,再把同样大小的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阴影部分是1份即,然后把这两个圆重叠在一起,不能看出两个阴影部分之和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再把这两个同样大小的圆都平均S成6。__。。l,,____3__。。l,_____历原来的个现在变成了手.原来的斗现三变成了~’“”””““2—“————“6’”’””““7一—一—“i这动再把这两个圆重叠置在一起,学生们就可以畜出两个阴影部分Z却是这个圆的百。通过演示据四分田不同为…  相似文献   

3.
分数大小的比较评析:凌云县教研室陈懋催执教:凌云县城一小冯丁兰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59~60页。教学目的:1.理解和掌握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时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2.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3....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点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但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却出现了"假探究现象"。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有的教师这样教学:提供探究材料,用折纸的方式表示出几个事先已由老师设置的分数,证明大小相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分数变成那个分数,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更有甚者直接问学生"分子乘几?分母呢?分数的大小变吗"?就算是引导学生经历了探究发现。  相似文献   

5.
以上教学,教师希望学生能深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但事与愿违。引发我思考的是教师的最后一问:为什么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却不变?听课时我如同学生一样来思考这个问题.发现我也只能作出和学生一样的解释。只能是这样吗?我们是否有另一个视角来拓宽分数乘整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93~94页例6、例7;练习二十第1~3题。教学目的1.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2.通过分数大小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具准备幻灯、口算卡片。教育过程一、复习引入1.说出13和25所表示的意义。2.填空(口答)出示卡片:卡片:(1)35的分数单位是(),35里有()个1()。(2)58是()个18;56是()个()。3.出示一组卡片:23、25、13、35、56、58。师:根据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特…  相似文献   

7.
当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图形中的深色部分之后———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数 ,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成几类吗?试试看。(学生独立尝试)稍后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类结果。(此时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 ,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师 :谁来说给大家听 ,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生1 :根据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不同 ,我把它们分为三类 :分子比分母小的 34 、25 为一类 ;分子和分母相等的 44 为一类 ;分子比分母大的 54、105、125 为第三类。生2 :我也是根据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不同分的 ,但把它们分为两类 :分子比分母小的 34…  相似文献   

8.
上期问题答案要验证这些等式:412÷3=412-3,513÷4=513-4,816÷7=816-7……不难,无非是左边做做除法,右边做做减法,看看两边是否相等就行了。难的是还要再写出一些类似的等式,这就要先找出所给已知等式的规律了。有两个规律是很明显的:①所有这些等式中的分数都是带分数;②所有这些带分数的分数部分的分子都是1。还有什么别的规律吗?仿照上期《动脑筋想一想(68)》中的做法,把每个等式中的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以及做除数的整数按大小顺序排列。412÷3=412…  相似文献   

9.
数学知识系统性强,知识之间多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新知识有的是旧知识的组合,有的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一点,有的是旧知识的转化。根据这一特点,新授知识时,我注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索,促进学生的思维。 如教学第八册P83例1,比较3/4和5/6的大小。设计的问题是:(1)这两个分数能否直接比较大小?为什么?(2)你有什么方法能使这两个分数变成可直接进行比较的分数呢?通过思考,学生自然想到:只有分子相同,或者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进行大小的比较。因此,要比较这样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只有将它们化成和原来分数大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这就引出一个新的概念——通分。而这新的概念在新旧知识沟通的基础上自然地被学生接受了。当然,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也就很快掌握了。  相似文献   

10.
…… 师:小明和小东进行400米跑步比赛。小明1分钟跑完全程的 ,小东1分钟跑完全程的 ,怎样知道小明和小东谁跑得快? 生1:看谁跑在前面。 生2:看谁先到终点。 生3:看谁跑到终点时,用的时间少。 师:同学们讲的方法都可以。但是如果我们不在现场看比赛,只知道上面的条件,该怎么办? 生:比较 和 的大小,就知道谁跑得快。 师: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例3,比较 和 的大小) 师:我们学过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上面这两个分数,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该怎样…  相似文献   

11.
“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采用形象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当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时,比分子,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当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时,比分母,分母大的那个分数反而小。  相似文献   

12.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形,说说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别用怎样的分数表示。生:图1、图2、图3分别用13、34、56表示。师:(学生理解后三组图形所表示的分数困惑时)后三组图分别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生:图4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表示有这样的3份。(板书33。)生:图5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4份,阴影部分有这样的8份,用84表示。生:图6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5份,阴影部分有这样的11份,用115表示。师:根据上面的图形,说说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生:13、34、56都比1小,33与1相等,…  相似文献   

13.
这是笔者在某小学上的一节公开课的一个教学片段,为了叙述的方便,把有关这个片段的内容记录下来。在讲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笔者让学生练习下面的习题:“如果把59的分母加上27,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多少?”几分钟后……大多数学生回答:分母加上27后是36,分母扩大了4倍,要使分数的值不变,分子也应扩大4倍,现在分子是5,扩大4倍后是20,所以分子应加上15。师:大家能够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很好。下面……此时,一位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站了起来。学生:老师,我发现用27×59得到的答案也…  相似文献   

14.
一个教学片段对我触动很大,感受颇深,详实记录如下:这是一堂数学课,题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当老师讲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出示了一道练习题:“如果把59的分母加上27,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多少?”几分钟后,大多数学生回答:分母加上27后是36,分母扩大了4倍,要使分数值不变,分子也应扩大4倍,现在分子是5,扩大4倍后是20,因此分子应加上15。看到学生能够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老师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此时,一位腼腆的男生站了起来。“王老师,我发现用27×59也能得到答案15,但我说不…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交给学生,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发现和形成这些知识结论的思维过程集中地再现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这一思维过程。这是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例如:六年级数学“分数乘以分数”,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感到困难的并不是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因此,应特别重视法则的形成过程的教学。教学时可采取下列步骤进行:1.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出tr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来;再拆出阴影部分的了并用重叠阴影表示出个的大小。求今的个怎样列式?(板…  相似文献   

16.
一、鼓励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和“难”都反映出学生在思考问题的途径上产生障碍。因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让学生讨论回答,或教师作答,回答时围绕阐明思考问题的途径为准则。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问:“通分母”和“通分子”都能比较分数的大小,为什么计算异分母加减法时,只通分母不通分子呢?  相似文献   

17.
摆火柴教师出示三道准备题:(1)543-242、(2)125.15-64.从(3),要求学生计算,并提问:(1)为什么整数加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2)小数DUM法,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为什么分子直接相加减,分母不变?学生计算、答问后,教师出示,提问:(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能直接相加减吗?(2)如何转化为分数单位相同的两个分数?(安乡县安造了堤小学裴训安执教)根据系统论原理,只有各个子系统有机组合,整个系统才会产生1+1>2的效果。本片断把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法则的内在联系(记数单位要相同才…  相似文献   

18.
题目:找出一个最简分数,使它的分数值大于13而小于23。要想正确解答这类分数题,其方法有如下几种:一、通分倍比把这两个分数首先进行通分,如果通分后发现两个分数的分子之间只相差1时,就要将其扩大一定的倍数(若是同分母则要直接扩倍,即把分子、分母都同时扩大2倍、3倍、4倍……)直到分子之间出现差大于1的数。例如:16<()<15因为:16=530=5×230×2=106015=630=6×230×2=1260所以大于16而小于15的分数的分子,就是1060与1260分子的中间数11,所求的分数应是1…  相似文献   

19.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前我总是根据课本的教学要求,出示插图(如图一),引导学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得出3/4=6/8=9/12。然后通过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概括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样教学,我总觉得学生好像是吃了夹生饭,对“3/4=6/8=9/12”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直观的图形比较上,并没有从意义上真  相似文献   

20.
比较分数大小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本上着重介绍了三种方法 :1 .同分子的分数比较大小。2 .同分母的分数比较大小。3 .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不用通分而且对任意两个分数比较大小都能适用的方法“十字相乘法”。“十字相乘法”即把两个分数十字交叉相乘 ,其中较小积中所含分母对应的分数 (或较大积中所含分子对应的分数 )较大。证毕。由此可以看出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通分” ,但比通分要简单得多。此法尤其适用于分母较大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巧判分数大小@刘玉庆 @陈少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