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农活长大,又在工厂做工,一边科研,一边从军,所以叫"亦农亦工、亦文亦武";先学"强电",后学"弱电",既从事计算机硬件研制,也搞计算机软件,可谓"亦强亦弱,亦硬亦软";既做理论研究,又做实际应用,在世界东西方各地进行交流讲学,实可谓"亦虚亦实、亦东亦西".  相似文献   

2.
董丛林 《历史教学》2003,6(12):11-14
辛亥革命党人在进行舆论宣传当中,有着较高水平策略手段的运用,他们亦口亦笔,双管齐下;亦正亦奇,不拘一格;亦雅亦俗,使其深入人心,这无疑是其能够取得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封建帝制斗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闽南惠安方言“亦.X,亦Y”句式是一种并列复句。句中的关联词“亦”相当于“也”意,但“亦X,亦Y”句式却不等同于“也X,也Y”句式,而是与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亦X,亦Y”句式中,“亦”可同时置于两分句的主语后,也可同时置于两分句的主语前。它置于主语后和置于主语前的情况迥然有别,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揭示它们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海产学研基地对“亦厂亦校”办学模式的探索,叙述构建“亦厂亦校”办学模式的具体实践及启示。  相似文献   

5.
陈铁民《也谈王维与唐人之“亦官亦隐”》一文,无论是谈王维的“亦官亦隐”押或唐人的“亦官亦隐”,都与历史真实不太相符合。无论是唐人现实生活中的“休沐度假”,押或唐人诗中的“吏隐”,都是不能作证王维曾经有过“亦官亦隐”的生活经历的。而王维之所以成为山水田园派诗人的突出代表,也并非如陈文所言是其“亦官亦隐”的结果所导致。  相似文献   

6.
故人:   曾驰骋在您"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的纷扰;曾感伤于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空虚;曾迷失于您"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仙境……我亦厌倦,亦思量,亦迷惘,亦消沉.统而言之,您的诗句已镌刻在我心怀,纵使它们亦悲悯,亦彷徨,亦迷离,亦凄凉罢!……  相似文献   

7.
人性问题,自古以来争论不休。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四种观点: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亦善亦恶性论。就人性善恶而言,人性是善,是恶,是无善无恶,或是亦善亦  相似文献   

8.
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学生的成长也是如此。
  空气即让学生能在同一片天空下自由呼吸,身心愉悦,享受教育公平;水分即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包含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一系列能受益终生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即教师以阳光的胸怀悦纳和温暖每个学生,和他们亦师亦友,亦亲亦故,对学生亦爱亦严,亦刚亦柔。  相似文献   

9.
亦声字分为会意兼形声字和形声兼会意字,前者亦声偏旁间是平等组合的关系,后者则有分化孳乳的关系。大部分亦声字都属于形声兼会意的类型,这种类型的亦声字亦声偏旁意义之间存在着同义、引申义与本义、区别字与假借字这三种关系。亦声字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对探索语源和揭示声义关系都有着重要意义,"右文说"对声义关系的探索在许慎的"亦声说"里已经萌芽。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中因剧情和反映生活之需要,保存了大量的民俗文化风情,这些民俗文化风俗的描写具有浓郁的历史感、民俗性、乡土性、两重性之特征,具体表现为亦古亦今、亦蒙亦汉、亦中亦外、亦雅亦俗的特点,呈现出元人在民俗风情上的包容性、承传性、变异性诸特色。从剧情之表现和发展的需要上看,元剧中的民俗文化的展示是附着在剧情和剧中人之上的,因而这种习俗的展现不是平面的静止的,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正因为有了这些真实生活习尚的描述和表现,才赋予戏剧深广时尚的艺术魅力,也为后人进一步了解中华民俗文化的承传延续乃至消亡留下了无比保贵而又生动鲜活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半模范畴中,定义了迹TrM(U)与亦迹TrjM(U)的概念,并研究了迹与亦迹的性质.在命题2.5的假设下,我们有:迹的像是像的迹,亦迹的像是像的亦迹.  相似文献   

12.
张霆 《教师》2012,(18):127-128
扎西达娃自从1979年登上文坛以来,他的小说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小说里面始终有着两个世界——世俗世界和神圣世界。这两个世界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使他的小说呈现出亦幻亦真、亦虚亦实、斑驳陆离而又缤纷多彩的景象。  相似文献   

13.
地方主义与民国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方主义对民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与军阀政治形影相伴;是派系政治的温床之一;对民主政治亦害亦利;同民族主义悖与不悖;对社会现代化亦阻亦助。从总体看,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已成为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较头痛的问题之一.普通学生逃课,学生干部亦逃课;学习成绩差的逃课,学习成绩好的亦逃课;厌学的逃课,好学的亦逃课;有借口的逃课,无理由的亦逃课;高年级的逃课.低年级的亦逃课……本文通过调查与访谈,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洪淑娴 《高中生》2008,(23):42-42
有遮天蔽日、郁郁葱葱的百年古树,亦有袅袅婷婷、随风摇曳的嫩绿小草;有名动京城、雍容华贵的倾国牡丹,亦有伫立一隅、素洁淡定的寂寞夕颜;有终岁长青、傲骨难折的翠竹,亦有畏阳惧阴、厌干恶湿的娇弱兰花;有扶摇直上、腾云驾雾的大鹏,亦有跃于蓬蒿、目光短浅的小雀;有千年一瞬、岁如弹指的冥灵,亦有春生夏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已成为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较头痛的问题之一。普通学生逃课,学生干部亦逃课;学习成绩差的逃课,学习成绩好的亦逃课;厌学的逃课,好学的亦逃课;有借口的逃课,无理由的亦逃课;高年级的逃课.低年级的亦逃课……本文通过调查与访谈,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奇诗撷趣     
一提到诗,小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新诗,大凡读过书的中国人都能吟上几句。吟诵之间,韵味悠长,亦喜亦悲,亦乐亦忧。而诗歌形式在岁月更迭中更是斑斓万象,许多文人雅士匠心独运的奇诗更证明了中国诗语的不竭生命力。现撷取几首,以供赏阅。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侦探片的<防弹衣>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审美探索:一是俗中寓雅,在一个"俗"透了的故事中,植入对社会很有点警世作用的更为深刻的社会意蕴;二是亦俗亦雅,不仅警察亦俗亦雅,而且杀人凶手也亦俗亦雅,支撑着作品审美聚焦的深层的社会意蕴;三是以俗入雅,在情节的叙事策略上是把一个血淋淋的场面植入"雅"文学的叙事方式,从而营构出一个有别于时下众多侦探片不同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党人在进行舆论宣传当中,有着较高水平策略手段的运用,他们亦口亦笔,双管齐下;亦正亦奇,不拘一格;亦雅亦俗,使其深入人心,这无疑是其能够取得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封建帝制斗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韩信将兵,多多亦善。”很多人熟悉这个成语,于是乎“多多亦善”成了人们的口头禅。是呀,什么不是多一点好呢?金钱,多多益善,房子,多多益善,鲜花,多多亦善,荣誉,多多亦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