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晓燕 《职教论坛》2012,(32):96-97
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已经涉及很多的专业领域,但是从文化学视野下分析的却非常少见。本文主要是应用文化学的视野来探讨教师专业素养,分析高职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要素和高职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化学的视野提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建议与对策,以期拓宽人们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认识,从而为高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物理的教学应当以核心素养为视角,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开展,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它的优劣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学校的教育质量、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劳动力素质。借助工具CiteSpace5.7.R1软件,对近二十年来我国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研究结果进行梳理。研究发现:2000—2021年期间国内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但在培养全科教师、反思型教师、教师专业素养的概念界定以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覆盖面广度不足,仍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而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对高等教育迈向国际化,及促进当代教育的发展及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必要性、国际通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能力这三个方面对对大学生国际视野培育进行研究,并对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国内融合教育教师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及研究前沿,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2012—2021年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中的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融合教育教师研究领域的三大研究热点为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研究、融合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研究和融合教育教师发展相关政策研究。研究前沿主要聚焦于国内外融合教育教师的比较研究和融合教育教师发展的政策研究等。未来研究者在研究内容上,应该进一步开阔研究视野,基于更丰富的理论视角和扩大化的研究对象,开展融合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模式、相关政策等热点研究;另一方面,在研究方法上,应该加强质性研究的深度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对研究主题进行更全面与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王雯雯 《学子》2015,(6):9-11
多元文化社会需要多元文化教育,这对我国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多元文化教师成为现代民族国家教师教育的理想"。[1]但在我国师资培养体系中,却忽视了教师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课堂教学是培养未来教师的主要途径,对教师教育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协同效应进行思考,强调其内部诸要素的协调运作,旨在提高未来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使我国教师教育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一、多元文化视野下我国教师教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反思  相似文献   

7.
岳亚萍 《甘肃教育》2022,(22):43-47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对此,在幼儿阶段就要开展道德教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要将德育课程作为构建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驱动力,要让教师努力做到政治高尚、情怀深远、思维新颖、视野广阔、严格自律、人格正直,帮助孩子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文章通过对幼儿园德育课程引领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培养背景概述,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和梳理,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相对客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幼儿园德育课程引领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策略,强调教师要以德育课程为基础,通过教研活动、专业培训、德育课程理念、内容、教学能力等多个方面构建自身专业素养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8.
教师评价素养水平对评价实践质量的高低、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体现教师评价素养相关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内容构成,梳理了自2007年至2022年的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总体状况、概念、框架构成、现状调查、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从中发现,现有研究对象多数集中于普通教育教师,且研究内容中存在一定的概念模糊、教师评价素养框架相关研究少而不精、影响因素指标划分缺乏坚实理论支撑等问题。建议未来研究可从扩展研究对象的范围、处理好教师评价素养和教师教学评价素养概念的关系、建立符合研究对象特点的评价素养框架表征以及深化教师评价素养影响因素研究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数据素养是未来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大数据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培养具备数据素养的教师。本文从智能时代精准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具体阐述了对智能时代教师数据素养的认知理解,深度厘清教师数据素养的基本要素,科学建构教师数据素养的能力框架,并从实践层面提出了精准培育教师数据素养的多元化路径,为未来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的精准培育提供了实践指南和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未来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培养未来教师的核心改革要点在于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笔者认为,对未来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包括激发教师的信息意识、丰富教师的信息知识、提升教师的信息能力、树立教师的信息道德,可以从组织信息专题培训、改善软硬件条件、营造群体氛围、开展评价活动四个方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从而构建"训、改、营、评"的未来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促进未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关键”课程能否办好则取决于思政课教师素养的高低。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表征,包括素养表象层、素养积淀层和素养支撑层等三个维度,囊括五个类别、九种能力(态度)和三十五项具体行为,研究发现时下学生视野中的思政课教师素养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外在形象和语言、教学内容拓展和工具依赖程度、知识积淀和培养目的、专业精神态度、自身政治素养方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可以通过健全思政课教师规则体系、提高基本素质,完善思政课教师培养机制、提升教学知能,筑牢思政课教师思想堡垒、锤炼过硬素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视野的拓宽、学生需求的增加,课堂内的教学内容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教师业务提升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在疫情防控期间,笔者通过为教师和学生录制网络学习课程,进而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有体系的英语学科素养课程,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文章从如何搭建课程框架、设计课程内容、把握课程目标定位、确立课程特色、聘请授课教师几个维度阐述英语学科类素养课程设计的必要性,以及对未来深化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融合的思考,希望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方面素养的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些要求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指明了根本性方向,提供了可行性路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六个方面素养作为标准,提高政治素质,涵育深厚情怀,培养创新思维,开拓宽广视野,加强个人自律,塑造人格形象,努力成为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成为学生为人为学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师的评估素养(Assessment Literacy)的研究方兴未艾,笔者在本文综述了评估素养的问题由来、定义、国内外评估素养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语言评估素养,其中包括语言评估素养的构念和语言评估素养的培养教育。最后指出国内研究者在未来评估素养研究方面可以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吴玮 《教育》2024,(2):31-3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针对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学校项目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梳理中三小“生态百草园”教师的思政素养,即信仰坚定素养、为人师表素养、视野宽广素养和思维创新素养,并着力从党建引擎、文化引领、思政德育和课堂涵养这四条路径探索“大思政课”视域下教师思政素养的提升。一、强化党建引擎,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夯实信仰坚定素养充分发挥红色引擎赋能,  相似文献   

16.
梁亚琴 《文教资料》2020,(4):192-193,155
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自身具备的核心素养观、核心素养教学和课程改革思维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在重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教师无论是在教育思维、教育视野还是在教育方式、课堂角色等方面都在变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素养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尺度。随着学界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关注,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也引起了学者的深入探讨。梳理与分析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文献发现,近15年来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研究尚且存在一些不足,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具体而言,未来的研究需拓宽研究领域,提高研究的广度;系统建构研究内容,提高研究的深度;整合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效度。  相似文献   

18.
近7年来,核心素养问题逐渐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育、呈现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呈现出从借鉴他国到本土思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特征。审视当前的核心素养研究,仍存在研究方法单一、内容深度不足、本土视野狭窄等突出问题。未来的核心素养研究应采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重视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研究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4):117-128
融合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升融合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探究近十年国内外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相关文献发现,在研究趋势方面,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成果呈明显线性增长趋势、研究方法科学性与多元性不足、研究主体本土性与内在性特征凸显;在研究的主题方面,主要聚焦于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及结构、发展现状、发展途径及培训效果等,研究存在失衡、浅显、零散等问题。未来研究应响应融合教育全球化趋势,携手研究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研究方法的多元性与科学性,深化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增强研究的系统性与层次感,细化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20.
江平生 《天津教育》2022,(23):162-164
<正>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使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成为学界和教育界关注的重点,让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正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使命任务,也带动了学界研究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热潮。当下,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学生身上,鲜有从教师视角出发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相关问题的研究。因此,本文从教师视角出发,基于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未来走向的把握,分析了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求,探讨了教师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局限,提出应通过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教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