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妙玲 《福建教育》2009,(12):54-56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编排相对旧教材有一些调整,目的是改变旧教材中繁、难、偏的编排缺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师生负担。现就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对策,与专家、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中“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体系作了认真的解读与分析,发现教材在呈现方式及内容编排上与老师们的教学实践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为了帮助老师们能正确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真正实现“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我认为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教材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一年级到四年级课文中都一直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言叙述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为了体现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精读课文中以“泡泡”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泡泡”的内容大致有:  相似文献   

4.
一、学科个性化的可行性 教材是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依据。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合理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关键。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六册)为研究对象。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六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六册书的编排思路和形式基本一致。现以七年级(上)为例,来分析教材编排的意图及规律,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形式几个方面来看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实现学科个性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熊冠恒 《学科教育》2003,(5):32-34,42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上海教育版七年级《科学》教材(上册)的特点,即内容设计主题化,知识编排由近及远;倡导科学学习方式多元化;运用各种图形图表,传达多样化信息;特别重视科学过程与方法,主张探究式学习《科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该教材教学的观念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这是教材首次明确提出关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在对教材中选编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后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对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要求也随之变化,编排特点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站在课程体系的视角对学生的训练进行统筹安排,着重把握训练之间的纵横联系、综合运用等,从而把训练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一、关注学生基础,循序渐进落实  相似文献   

7.
以“内容分布、素材选择、编写呈现、图表分布”为分析框架,研究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编排情况.内容分布的特点是以统计为主、概率为辅,年级贯穿且交替编排;对学生统计活动的训练连贯且大致呈正态分布;素材以生活学习为主,呈现方式丰富,编写上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图表可作为广泛散布在教材中的隐性元素辅助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注意加强统计与概率的联系形成整体观,加强"统计与概率"和其它3个领域的联系形成全局观,把握教材的层次与脉络,突出问题驱动的统计与概率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北师大版新课程标准语教材,重视了多种信息资源的利用,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它主要采用了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我有目的、有选择地采用了书中的一些内容作为教学材料。在使用中,我主要采用了“看、猜、试、品”四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曾扬明 《云南教育》2007,(6S):23-24
“我的发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一至四年级“语文园地”中一种训练形式(五、六年级为“交流平台”),人教版教科书编者对这一栏目做了创造性的安排。第一学段的内容由识字,初步了解字、词结构为主,第二学段转向以发现词、句、段、篇等语言规律为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思想,我们只有认真解读编写意图,才能用“我的发现”这一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排科学、序列清晰、内容丰富而又相互联系,确实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一套好教材。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两个具体的知识点似有不妥之处,特提出如下疑问。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编排:第一学段以分散形式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内容:到第二学段则与单元学习相结合,在单元中将“综合性学习”内容单独列出,主要是课外活动,课内交流;至高年级,设立了整组的。“综合性学习”。本文以三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环境”为例来说明我们是怎样进行第二学段的综恰性学习的。  相似文献   

12.
陈淑芬 《现代教学》2009,(11):62-62
化学首先是一门实验学科,然后才是一门理论学科。现行上科版化学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以上特点,以“课堂实验”“学生实验”“探究与实践”为主。但在上科版高一、高二年级共四册的“课堂实验”“学生实验”中有不少实验是属于有污染实验。同时,我还发现不少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缺乏绿色化学的意识,对试剂用量、装置设计、规范操作、废弃物回收、污染物处理等都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3.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一节经典课,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虽然编排体系不同,但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我尝试结合两个版本教材的不同编排体系,对这节课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4.
吴秀玲 《小学语文》2010,(1):101-103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从五年级起每册教材均编排了一组“大综合”学习内容,小学期间共四个专题。大综合较之小综合,专题性更强,综合性更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更强,时间跨度更大。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大综合”这一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的认识,在教学中常常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或束之高阁,或放任自流,或当做课文来教,或作为自学篇目让学生自己阅读……种种不当做法,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架空了教材编写意图,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自主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着实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反映编写者课程理念的物质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参照材料。但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只是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这种做法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不利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在教材(人教社实验教材)的使用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现请教于大家。一、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制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不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体现了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大量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编者的话、目录、到具体内容的安…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学习”首次亮相语文课程即获得法定地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实验教科书(七一九年级)(以下简称“人教版”)对此非常重视,编排内容时,每个单元呈现为“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将“口语交际、写作”整合其中,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教科书体系。认真研读这套教材,我们会发现一些矛盾问题:如“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含混使用,教科书设计与学生主体需求的依赖和冲突,综合性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的杂糅等。  相似文献   

17.
我在新课标实验教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的研究中,发现实验教材中“因数和倍数”知识体系编排变化较大,于是在执教前进行了深入地学习与研究。经学习与实践,感触颇深,下面谈谈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上高一的时候,学习了两本信息技术教材。从前言上看,这是“优秀信息技术教材”,教材的编委会由“国家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家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内容编排上具有模块化、新颖性、合理性和易教易学的特点”,落款是某某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从表面上看,这两本教材的内容一定很好,可是仔细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下面仅举出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点。首先是上册第8页:“我们常用的系统软件有DOS、Windows、Unix、OS/2等。”请问,我们常用的到底是什么?这本教材是使用DOS环境编辑的?还是Unix、OS/2?第11页,“打开计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上海教育版七年级《科学》教材 (上册 )的特点 ,即内容设计主题化 ,知识编排由近及远 ;倡导科学学习方式多元化 ;运用各种图形图表 ,传达多样化信息 ;特别重视科学过程与方法 ,主张探究式学习《科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该教材教学的观念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浙教版教材把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四种方法——画图尝试、列表判断、数形结合(面积图)及方程思路作为一个系列穿插编排在不同年级。数形结合(面积图)的方法出现在四年级下册,这一内容从未在传统教材中出现过。众所周知,“鸡兔同笼”问题的数量结构可以这样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