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趣的是,古今人们对这首诗有多种改写和仿作。其中改为诗歌的又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之别。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四言诗:  相似文献   

2.
正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千古传诵的七绝《清明》,清新隽永,脍炙人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但是,在千年传唱的过程中,曾有诸多名人雅士,从多方面别出心裁的修改该诗,却又成了妙趣横生、幽默有加的新作,仅举四例:一、《清明》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二、《清明》五绝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一首流传极广的好诗,但由于断句不同、标点不同,其意趣也就不同。有人曾将它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即或改成四言句,亦未尝不可:“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相传清人纪晓岚,将它压缩成五绝:“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古人亦有将它改为六言诗的:“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村。”《清明》诗如重新标点,则成一首颇具特…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仅是一首传诵十分广泛的诗,而且也是被后人改为其他文体形式最多的诗。旧时有人为了给孩子启蒙,将其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将其压缩成五绝:“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后有人巧妙断句将其改为一首绝妙的好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另作断句,便改成了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清明时节,雨…  相似文献   

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一幅淡雅的风俗画,一曲朴素的乡间谣。从古至今,无数人喜爱它,故而也流传着许多趣闻佳话。传说古代有一文人,欣赏赞叹之余,兴意盎然,不禁挥笔在《清明》诗原作上稍加“点断”,居然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微型”小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相似文献   

6.
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仅是一首传诵十分广泛的诗,而且也是被后人改为其他文体形式最多的诗。  相似文献   

7.
清明诗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逢清明节,人们就想起唐人杜牧的这首《清明》诗。然而,殊不知,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几经后人别出心裁的修改,成了妙趣横生的新作。  相似文献   

8.
话说清明节     
少先队员们: 唐朝大诗人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中就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相似文献   

9.
佳名储备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哎,一到清明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这首诗,太悲凉太惆怅了。  相似文献   

10.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七绝小诗,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诗曾在上世纪90年代被香港文化机构评选为"十佳"唐诗之一,而且名列第二。诗人杜牧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  相似文献   

11.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惟一演化为节日的节气。清明时节,人们踏青、扫墓,或缅怀先烈,或祭奠亲人,因而清明节又是一个兼具人情味和文化氛围的节日。古往今来,人们写的清明诗之多,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仅以古人为例就有多种,其中有一类便是寄托哀思的:“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这首《清明野望吟》诗中便可窥见一斑。民间流传的一首《清明吟》更把生离死别之情刻画得十分动人:“又是一度清明至,道路泥泞人伤悲……老天有情雨作泪,墓前祭古酒一杯。凄雨和泪悲肠断,活者常为此节…  相似文献   

12.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于这一天扫墓祭祖。历代文人多以“清明”入诗,抒发感怀。本文拟从众多的《清明》诗中撷取四首,浅析各自所抒之情。  相似文献   

13.
妙改清明诗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咏清明节的名诗,脍炙人口,一直传诵至今不衰。原诗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在流传中,曾经有许多人,从多方面加以修改,而且改得很有趣很妙。 清代纪晓岚觉得杜牧的“清明”诗语言还可压缩,他便将这首诗每句删去两个字,成为五绝。  相似文献   

14.
春雨的诗情     
浩瀚的春雨诗海中,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乡村风俗画,读来令人神往。他的另一首《江南  相似文献   

15.
猜诗谜 小豆子喜欢做诗,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做了一首这样的诗:"头上皆为水,胸中总是愁。口边虽要吃,眼下渺难求。"然后兴冲冲地对小兰说,用这首诗作为谜面,可以猜出一首唐诗绝句。小兰想了想,不太肯定地说:"谜底是不是杜牧的《清明》啊?"小豆子很吃惊,说道:"真让你给说对了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说的不就是这样的情况吗?"小兰一听他这么说,就来了劲儿,也拟了一首打油诗,让小豆子猜猜谜底是哪首诗:"看不了,听不了,昏迷了,糊涂了。"看到小豆子犯了难,小兰提醒他说:"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写的,还和西湖有关呢!"聪明的朋友,你能帮小豆子猜出这首诗吗?  相似文献   

1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七言绝句,为人们广泛传诵。诗人以清新流畅的语言,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优美含蓄的意境,表达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特定环境中行人的思绪和愿望。全诗不事雕琢,通俗自然,耐人寻味。围绕这首诗还有许多趣话。  相似文献   

17.
旧题宋谢枋得选、明王相重订的《千家诗》,作为一部童蒙读物,入选的都是唐、宋时代的近体诗,其中标明谢氏所选的两卷,上卷收七言绝句九十四首(今本或少录三首,为九十一首),下卷收七言律诗四十八首(后有两首明诗,恐为王相所补)。大约王相见所选只有七言而无五言,遂另选《五言千家诗》两卷补之,并各加简注,合刊为一。  相似文献   

18.
三点导读     
《人与时》是鲁讯的一首诫勉类的哲理小诗。初读这首诗,觉得语言简易,内容浅显。其实这首诗言简易,内容浅显。其实这首诗言简意赅,寓意深远,诗歌精短而警策。  相似文献   

19.
唐人刘长卿,是在盛衰之际,名噪中唐诗坛的著名诗人。元人辛文房称他“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关于刘长卿,《新唐书·秦京传》载:“(秦京)与刘长卿善,以诗相赠答,权德舆曰:‘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这是据权德舆在《秦征君授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中所语。“长城”,为比喻义,乃壁垒严整牢不可破之意。这里有两点值得研究:一、长城前的限制语为五言,长卿《刘随州集》有诗十卷,五、六、七、杂言均有所作,然独尊五言,是知五言特为其所长。确实,总随州存诗五一○首,五言共三七四首,竟占百分之七十;在五言诗中,五  相似文献   

20.
王开春 《学语文》2014,(6):45-46
杜牧的《清明》(见卷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虽然历经千载,却也常读常新,每当我们吟诵起来,脑海中总会出现一幅清晰的图景,心中也总有一份淡淡的感动。仔细想来,不禁要佩服作者,何以能用仅仅二十八个字,就造成这久远的魅力。先从诗的首句说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清明时节"是诗歌创作的时间背景,也可以说是诗歌所写感情的起点。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时日呢?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正是万物生长,草木吐绿的时候,杜甫《清明》诗里说"渡头翠柳艳明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