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活动作文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特征  如江苏李震老师以纪念朱自清先生百年诞辰为契机,开展的一次写作活动。 1.收集资料,开座谈会。学生在《春》、《背景》、《谈骨气》等文中对朱自清先生的为文和做人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引导他们进一步阅读有关朱先生的生平资料和其他作品。 2.选取角度,指导写作。从两个角度设计了《亲情是一种平常心——我心目中的朱自清先生》、《高尚的人格——我心目中的朱自清先生》两个题目。 3.批改讲评,重在提高。 4.班级朗读,佳作共赏。这个活动不仅重视课内外结合、扩大学生阅读面,而且贯穿始终的是让学…  相似文献   

2.
备课资料背景教科书认为,《背影》写于1925年。据季镇淮著《朱自清先生年谱》:“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先生30岁……10月11日,《唱新诗等等》一文写成。同月,写散文《背影》。”《背影》反映的是民国六年前后的社会现实。据朱自清之子朱乔森所编《朱自清生平著作编年简表》,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朱家也“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修订本第一册《朱自清先生》,是一篇写人的记念性文章。全文以《雪朝》为引子,记叙了“我”与朱自清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了朱自清诚挚虚心、质朴公正的品格和脚踏实地追求光明的精神。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学习朱自清先生的精神品质。了解用日常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写法,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纪实散文《背影》,我们无不为文中浓浓可触的父子深情所感动。抒写亲情是记叙文写作中一种常见的题材类型,可为什么我们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情不感人呢?朱自清先生为我们上了一堂高超的作文课。他这篇打开心灵窗户尽抒肺腑之情的文章,有许多写作技巧很值得我们好好琢磨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一位教初中语文的青年教师,新授《春》这篇课文。课前他搜集了许多资料,备写了详细的教案,连提问和板书的设计都尽量做到无可挑剔。课上,他先向学生介绍了作者朱自清先生的生平、著作,接着讲什么叫散文,讲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及其分类,然后分析课文,从“草...  相似文献   

6.
提起朱自清的散文,读者自然会想起《背影》。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总是给人带来阅读上的美感,《绿》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绿》写的是游温州仙岩的所见所闻,朱自清对梅雨潭的评价是:“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而人们读罢本文也会由衷地惊诧于朱自清的《绿》来。朱自清的《绿》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呢?不妨探讨一下本文的艺术特色。《绿》在写作上分两个层次:一是写梅雨潭的瀑布;二是写梅雨潭的绿。作者开门见山地写他第二次到仙岩,使他惊诧的是她的“绿”。这是全篇的“眼”,也是全篇的点题。《绿》的第一层次…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散文家。在其散文作品中,《背影》、《春》、《荷塘月色》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绿》被节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并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影响重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对朱自清散文特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朱自清的散文,让我们的学生更有收益。下面结合《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文章,就"情真意浓、精美缜密、清秀纯朴"三个角度,对朱自清散文的主要特色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读《背影》,学作者,我们的人品会好起来,作文会好起来。 1 写作是苦差使么?看朱自清先生写《背影》,何苦之有?写作原是出于需要。心里有一肚子话,总要找个知心朋友倾诉,憋在肚里是难受的。执笔作文,也是对人倾诉,不过改用书面形式罢了。朱自清先生写《背影》,一点也不勉强,连苦差使的影子都没有,他有情要抒,  相似文献   

9.
1988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除了保留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之外,还选了朱先生的同事、朋友冯至先生写的回忆性散文《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不但对中学生了解朱先生的为人提供了具体的材料,而且对培养中学生如何从为文与为人相统一的角度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与写作水平都有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先生在答《文艺知识》编者关于散文写作八问时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只在真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  相似文献   

11.
读罢冯至先生的《朱自清先生》,只觉得用李准的一句话能道出我读后的初步感受,“我们看见,有些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好象很熟悉,好象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来写他,但是仔细拆开后,并没有用多少笔墨,很简单。”(《关于电影创作的语言和细节》)《朱自清先生》一文写得的确太简单了,简单得叫人在课堂上似乎讲不出个什么来;然而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又是那么生动感人,迫使人不得不探究一番,冯至先生运笔到底有什么神力? 冯至先生按照对朱自清先生了解和接触的先后顺序,写了几个极其普通的事和细节。先  相似文献   

12.
小学三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转折点。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再以字词句为主,而以句群、段的教学为主,向着高年级篇的教学渐进。低年级学生升至中年级,由简单的字词句转入段的学习,读写要求都有所提高,这之间自然会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架设桥梁,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我们知道,阅读和写作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也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他讲的这个诵读实际上就是指阅读教学过程,而他讲的“了解”的能力则是指对所读文章正确、透彻的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读中学习写,把读中领会到的方法、技巧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慢慢地让学生在读写实践中培养能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仿写起步,片断奠基。  相似文献   

13.
更正     
<正>本刊2014年第2期《文本阅读,追求学生生命的成长》一文,所引课例中提及汪曾祺写作《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时"已经80岁"。事实上,《金岳霖先生》文末标注文章写于"1987年2月23日",根据百度百科的资料,汪曾祺先生出生于1920年,如此推算,写作《金岳霖先生》一文时作者应为"67岁"或"近70岁"。特此勘误,并向读者表示歉意,同时向来信指正的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缪真义老师表达感谢和敬意。  相似文献   

14.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在1927年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和《背影》一起被誉为朱自清散文中的"双壁"。如果说《背影》通过淳朴的叙事,以美德与真情激动着千万读者的心,那么《荷塘月色》则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带给读者是一种美的享受。《荷塘月色》是学生进入高三以来第一篇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初中学习过朱自清  相似文献   

15.
房猛 《语文天地》2012,(12):36-37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而创造性地运用诵读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朱自清先生的《论诵读》指出:"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的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  相似文献   

16.
收在《背影》集中的《一封信》,是研究朱自清生平思想发展的重要文章。文中谈到1924年曾给S写过一封信。而搞清S是谁,对于理解整个文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陈孝全先生的《朱自清传》中,作者把S明确为夏丏尊先生,但与《一封信》的内容不符。经考证,S应为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朱自清先生百年诞辰的日子里,江泽民总书记用两句诗来评价来自清先生高尚的人格;“高风凝铁骨,正气养德行。”我原来对来自清先生并不了解,一个星期天,我从爸爸的书橱里看到了一本《朱自清的散文艺术》,里面有关于他散文的评价,还附录了他的散文,《背影》写得非常朴实,《荷塘月色》的语言代美,我读了几篇,觉得来自清先生的散文的成就很高;但我还不了解来自清先生的人格。有一天下午,我在学校里看见语文组的老师为了纪念来自清先生诞辰百年而办的板报,我对朱自清先生有了较深的了解。我认为来自清先生是一位很有骨气的知…  相似文献   

18.
《南京》是朱自清先生众多散文中较为著名的一篇游记散文。朱自清先生在文中通过炼音、炼词、炼句等修辞方式,抒发了对南京的怀古与赞美之情。现从修辞艺术的角度,归纳出《南京》一文中最主要的修辞规律,了解修辞方法和技巧,更好地欣赏原著,并在写作中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用词严谨,结构布局缜密,思想感情充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仿写佳品。对《背影》进行简析,并论述《背影》对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黄月 《中国培训》2004,(4):44-44
一、利用“双轨”,训练思维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异,二者缺一,思维就不能起飞。求同,发现规律;求异,发现特点,都是发现事物的本质,都是思维中的“创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能恰当地引导学生求同求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双轨思维”,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我安排了学生们阅读他的另一篇散文名篇《绿》,让他们在阅读中比较,求同亦求异。首先,我以“求异”———分析它们不同的写作背景作为切入点给学生一点提示。《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在革命失败后,作者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