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杜威思想体系中,民主生活方式是民主的真正内核,民主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的理想形态。学校公民教育是维护和建设民主社会的重要手段,而公民教育的有效实施要求学校成为民主生活共同体,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理智地参与社会的能力和习惯。主动作业的引入,使学校教学富于社会精神;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有助于学生的规则意识发展。我国公民教育应重视杜威思想,基于学习方式变革、学校管理民主化两大路径,将学校改造成为民主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文摘     
21世纪教育对教师的要求1.要用终身教育观代替学校教育观。随着终身教育的实施,学校的责任不再是为青年人准备进入具体的生活,而是为他们做好继续学习的准备,学校的主要作用是为进一步学习而教育,赋予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兴趣、动机、知识和能力。21世纪的教师要依此组织与设计教学,而不能局限在狭小的学校教育内思考问题。2.要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未来社会,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师生之间,将  相似文献   

3.
学校中的教师与学生携带着"看不见的行李",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各种亚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与碰撞。现代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不等于"跨文化教育",其实质是追求文化平等与社会民主的教育,是文化上的充分个性化的教育。由于基础教育的基本特性、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现实以及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重视多元文化教育,这也是回应世界教育改革大潮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教师课堂角色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究目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社会身分与文化知识的“极差”(教师是成人与文化高位者,学生是未成年人与文化低位者)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地位“极差”(教师是社会代表者,学生是社会学习者),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的社会化过程必然要受到教师的极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源自教师的课堂角色。而教师作为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正式权威,其社会角色的一个主要范畴便是课堂角色。  相似文献   

5.
李艳芬 《云南教育》2014,(20):47-48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现代教育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 现在的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这是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是开展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因此,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怎样构建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6.
一、对教育过程的新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控制和训导学生,而学生则只能在被扣分、被训斥中服从教师。在这种教育活动中产生的学生,即使成绩优秀,往往也缺乏完整的人格。因此,在民主社会,有识之土纷纷提出要校正教育目标,强调要为学校营造一个积极的、互相帮助、关怀的环境。除了学业成绩,还要关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同时也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因此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和思想等诸方面习惯的养成和进步,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能否为社会做贡献的人。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拟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的学生自治观是其民主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学生自治是民主社会公民养成的一种练习.从实现的思想基础来看,学生自治必须以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前提.学生自治不等于将学生与学校、教师处于对峙的地位,学生自治的边界是以学生应负责和能负责的事体为限.学校中学生自治的过程是一个练习自治的过程,因而也是一个自治的教育过程.学生自治的教育方法是以"教学做合一"为方法论的"生活法".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同时也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因此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和思想等诸方面习惯的养成和进步,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能否为社会做贡献的人。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拟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预言是一种常见现象.学生如何看待教师预言,对其身心有重大影响.因此,学校需要采取心理管理、积极沟通、加强社会实践、促进理性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认知教师预言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中,教育教学的目标必须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而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个性发展等,从而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因此师生关系成为学校中的重  相似文献   

12.
杜威是 2 0世纪美国民主教育思想的捍卫者。他从实用主义哲学的立场和观点出发 ,在剖析美国式民主的意义和实质的基础上 ,就如何把美国民主应用于教育过程和教育管理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杜威把教育看作是实现民主的“首要的工具” ,并认为学校要为民主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因此 ,他疾呼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校管理的问题上 ,杜威赞同“鼓励参与”的管理形式 ,强调要在保证学校制度和教育秩序的前提下 ,大力提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并培养适合学校民主管理的教育管理者 ,以保证民主教育和民主社会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前教育领域中的公民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以“控制”为核心逻辑的学校公共生活模式遭受了愈来愈多的批判。在控制型的学校公共生活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是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灌输与被灌输的扭曲关系,它违背了学校教育的公共价值取向,阻碍了学校教育的民主变革,限制了学生的公民品质发展。与控制模式不同,“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与实践模式,它致力于解构学校组织中的权威主义、技术理性、强制灌输、心灵隔离等弊病,使学校公共生活回归到公共性与民主性的轨道上来。“治理”赋予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和治理权利,鼓励学校生活中的公民伙伴关系,从而使学校和课堂成为一个民主治理的空间,提升和扩大学校组织的公共利益,稳固而持久地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质。  相似文献   

14.
辛红 《中国教师》2014,(10):13-14
<正>"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条件;而"尊重学生"是教师应接受并内化于心的道德观念。如今,倡导"尊重学生"不仅是未来社会的需要,更是学生谋求幸福生活的需求。换句话说,在社会生活中,一个学生能否被尊重,且有尊严地生活,直接关系到他的幸福感。因此,当民主、平等和自由成为社会发展追求的目标时,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人们追求自由、民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我国政府和人民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养成民主意识有利于发扬民主,促进社会进步。而学校、班级实行民主管理、民主施教,让学生耳濡目染,学校、老师就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模仿能力最强感染最深的时候。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实行民主管理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实行民主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话语是人类信息生成. 储存与传递的载体,它存在主体性学校话语和主体问学校话语两种时态、两个发展阶段. 主体性话语是近代理性启蒙的产物,是以诸主体间社会交往的分离为特征的,体现的是一种专制性话语关系. 学校主体间话语是后工业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以学校内部多元话语主体理念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教师、学生与其言语对象平等对话交流,自我建构并生成知识、经验,信息的一种行为过程.学校主体问话语反映了民主性学校话语关系. 教育民主是学校成员平等建构、生成生活经验的过程,反映在教育体制、教育权利和教育交流几个方面. 教育民主的核心表现在话语关系上,教育民主的本质就是主体间话语.  相似文献   

18.
李海军 《河北教育》2013,(12):34-35
当前,承认差异、关注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分层实施、分类推进,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教师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关乎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甚至关乎整个教育的成败。作为社会人与社会的个体,教师个体之间也毫无疑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尤其是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培养方面,  相似文献   

19.
生活教育强调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办的.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只有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才是真正有用的教育教学.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学生经验世界的重组、提升和再创造,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话题. 一、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 具有开放性特征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学的方法、工具、环境等都可以大大地增加".现今的小学数学教材越来越体现开放性、探究性,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传播的发展使得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已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结合教材内容,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到课堂教学中,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浅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师生关系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由此可见.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它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具有如下特征,",师生关系是一定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交往.教师与学生结成的相互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