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浅谈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瓦鹤武 《科学教育》2004,10(6):11-12
中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学教学不但讲述生物学知识,还涉及到思想教育,物理、化学、数学等知识的学习,因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生物学教学不仅要讲述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其他知识的渗透,通过渗透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教学是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物教学》2019,(18):37-38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在生物学教学中将健康教育引入课堂,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潜在的健康教育素材,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健康人格品质的养成,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所谓“知识的发生过程”是指概念的形成、原理和公式的推导、方法的产生等过程。高中生物学就是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述,向学生传授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分析生命活动过程来揭示知识发生过程,从而达到生物学教学的各种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月琴 《考试周刊》2010,(5):199-200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由于知识体系的严整性、实验方法的探索性、思维训练的独特性等特点,生物学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方面显示出了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解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主要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营养物质、遗传与变异、生物生理本质和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渗透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常识,引导学生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但怎样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呢?笔者基于高中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认识,总结并提出以下几点策略。1紧扣教材,课堂渗透1.1紧扣案例渗透健康教育在生物学课堂中,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各科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也要关注人文教育。所谓“人文教育”就是以陶冶人格、丰富精神生活、了解文化传统和人的价值等为宗旨的教育。生物虽是一门自然科学,但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笔者在生物教学中,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从珍惜生命、关注健康、保护环境、学习合作、尊重科学、追寻生命意义等方面,把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1.珍惜生命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  相似文献   

7.
虞双燕 《生物学教学》2005,30(11):36-38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门通过实验探索生命活动规律的历史。生物学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知识和学会某些仪器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培养探索生物学奥秘的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提倡多元化的教学,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使生物学实验教学更加有意义。怎样开展多元化教学?下面结合我校生物学实验教学情况展开讲述。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很多知识都比较微观、抽象。在教学中,如何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深刻理解,精准把握这些微观抽象的知识,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黄建康 《考试周刊》2010,(18):192-19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由于知识体系的严整性、实验方法的探索性、思维训练的独特性等特点,生物学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方面显示出了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教学有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而实验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科特点,是教学中不能忽视的组成部分。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探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手段。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能力应用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因此注重生物实验的能力培养已经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张健 《成才之路》2009,(31):I0015-I0015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科学性、探究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一般是从形象、直观、生动的生命活动现象开始,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局部→整体,由个性→共性→个性探索生命活动规律。初中生物学科和教材的主要特点及初中学生的心理及思维方式特征,很适合构建“对话式”教学模式为主导的课堂模式。所谓对话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地发现、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这与其他理科学科的性质不谋而合。初中生物教学,一方面,要传授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生物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学科特点。教师若能利用生物学的上述学科特点,积极挖掘各种趣味因素,进行趣味教学,不但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全神贯注,还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高中生物教学开始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而生物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在高考中也占相当比例的分数。高中生学好高中生物这门课对其今后谋求更好的发展有利,在未来社会学好生物学知识也能使学生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因此,学好高中生物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变得十分重要。高中生物学这门课程具有发展性和终身性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生命观念”。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是什么,生命观念是什么以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生命观念”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刚步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生物学这门学科比较神秘,他们很感兴趣。我们教师应该使用教学技巧抓住学生的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从其研究对象来分析是一门"动"的学科,是一门要求学生自主探究的学科。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从初一新生起,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分层提高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6.
<正>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阐述了生物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有关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该课程的讲授引导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进而珍惜生命、关心他人、热爱生活,以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态度去迎接我们的每一天。新的课程标准对生物学教学的生命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际上,从对生物的第一堂课,和对"生物"这个名字的认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涉及的生命活动往往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自主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借助概念图来组织教学能够以知识可视化的方式助推初中生物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和观察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中生物是初中生物知识的综合、概括和提高,它侧重于生命活动的共同规律的研究。因此教师在实验课中的指导得当,会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下面就以“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实验来说明如何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9.
生物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是摒弃单向灌输,是“寓教于乐”的最佳诠释。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类对自然本质的认识,都是通过自身的体验逐步认知并积累的。在生物学教学中,新的生物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强调学生的探究、实践,其目的是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形成知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温晓茹 《家教世界》2012,(18):50-51
生物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还要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等。也就是说,新的课程标准对生物学教学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际上,每一章节的内容中都蕴含着大量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的素材,只要我们从大教育的背景下去分析、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可以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安全教育。事实上,传统生物教学过多地重视生物的"双基"教学,对生物学科所蕴含的生命意识认识不足。我们必须利用生物学科的自身优势,把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之中。况且在教材中,还涉及到许多与人类生命健康有关的知识,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思想意识,生物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