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丽  李冲 《文教资料》2013,(23):90-91
近年来通识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作者在研究2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思想过程中发现,每种教育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折射出通识教育的光芒,且受不同教育思想的影响,通识教育彰显出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母性主义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以后母性主义思想开始富有本土色彩并且产生了重要影响;母性主义并不等同于贤妻良母主义,其与易卜生主义也并非存在分歧,三者的关系说明任何有关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都要顺应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需要,母性主义思想最终成为了建构近代中国新女性形象和话语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南帆、王一川、陶东风推出的三种文学理论教材,构成了新世纪文艺学的一个事件.对反本质主义文艺学"只解构不建构"、有"虚无主义"之嫌的批评是不合事实的.他们的建构分别选择了关系主义、本土主义、整合主义的理论路向.不但与本质主义自觉区隔,而且提供了建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文学理论体系的经验和可能性.评价他们各自的得失将有益于告别本质主义之后的文艺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末期福特主义的危机,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应对福特主义危机的两种模式新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从20世纪9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来看,后福特主义代表着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演变的方向,其中精益生产模式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5,(9):27-32
基础主义与融贯主义是相互竞争的知识辩护理论。它们各有自身无法克服的难题。哈克认为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之间存在其它知识辩护理论的逻辑空间,即存在一种融合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的基础融贯主义理论。这种理论能够克服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的难题。阐发基础融贯主义的关键是区分信念状态与信念内容。但这种区分实际上并没有成功地支持哈克的理论。哈克的基础融贯主义本质上仍是一种基础主义。哈克理论不成功的根源在于它继承了个体主义和绝对真理知识观。  相似文献   

6.
还原主义通过追溯历史把握事物,整体主义是通过整合现实把握事物,生态主义是为未来尊重事物,而复杂域则从立体、背景上实现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统一,达到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功用主义伦理学属于目的论伦理学,它盛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但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上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快乐论和幸福论。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将功用主义伦理学分为古典和现代两种理论形态,这似乎是在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但这种观点的一个明显缺陷就是:它只承认功用主义是快乐论和幸福论的一个较为晚近的形式。如若承认功用主义是古希腊时期快乐论和幸福论的一个较为晚近的形式,那么就等于承认了功用主义伦理思想是由古希腊时期的快乐论和幸福论思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历史事实。因此,功用主义本身无论如何改变其理论形态,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快乐论和幸福论所主张的快乐或幸福等核心概念。因此,将整个功用主义分为前功用主义、古典功用主义和现代功用主义等彼此关联的三个发展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全球两大审判模式——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已不再截然分野,走向互相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模式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现行的强职权主义行政审判模式日益显示出其与生俱来的弊病,必须加以抛弃。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未来的行政审判模式既不是当事人主义,也不是职权主义,而应选择职权——当事人主义,并按照此种模式对我国相应制度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的公共部门变革,关于韦伯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孰优孰劣的争执就一直不断。本文认为,在公共部门的变革中,韦伯主义和管理主义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二者各有其优缺点,关键在于如何将二者融合于公共部门的治理中,以实现二者的优缺互补,从而达到公共部门治理的高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特点分析,指出各自的利弊及适合其运行的基本条件。认为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不适合单纯地采用其中一种模式,而应采取两者的综合。  相似文献   

11.
着重从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角度来探讨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我国未来的民事审判模式——以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要求法官在诉讼中居于超然、中立的地位,同时要充分地发挥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的作用,调动其推进诉讼、保护自身权益解决纷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鲁迅历来是个反传统的急先锋,他的文学创作显示出反原始主义的特殊文化品位。但他的《故乡》和《社戏》两篇小说却相反,表现出一种向往童年,返回原始的鲜明的原始主义思想倾向,这在鲁迅的作品中是一个少见的特例。本文从社会、人性及原始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鲁迅这种创作思想的矛盾及其产生这种原始主义文学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物权法》对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效力,采取了登记生效和登记对抗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在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效力上,采取了登记生效主义为原则、登记对抗主义为例外的折中模式。本文通过对登记生效主义及登记对抗主义的制度价值及其效力方面的评析,指出了登记对抗主义制度的不严谨性,提出了目前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效力的不足之处,并结合两份著名学者立法建议稿的相关规定,提出将来我国物权法中不动产物权变动应统一采取登记生效主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学研究中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争愈演愈烈。但细读争论双方文本,不难发现在二者表面分歧的背后,正在逐渐形成一系列共识。所以要放弃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以非本质主义代替反本质主义,走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相互依存,携手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16.
沃尔策的立场是特殊主义的,而特殊主义容易导致相对主义.为了避免相对主义,沃尔策必须找到一条从特殊主义通达普遍主义的道路.对于沃尔策来说,这条道路有三个阶段:首先是区分两种普遍主义,即“法则性的普遍主义”与“重复性的普遍主义”;其次是提出“道德最少主义”,以便从特殊的“厚的道德”中抽象出普遍的“薄的道德”;最后是提出多元文化主义,以包容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  相似文献   

17.
情感性是张艺谋电影的审美追求,从张艺谋艺术思想的发展历程看,他执导的电影对个体情感的表现经历了一个从"情感主义"到"隐情感主义"到"后情感主义"再到"隐情感主义"的回归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制度一直是政治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传统制度主义以制度为中心来考察历史。新制度主义是在批判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反对把个体行为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重视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新制度主义又可分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相似文献   

19.
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如何进行教学,常常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其问题分歧的背后,往往与教育者的哲学观有着紧密的关系。中国传统的课程,与其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等哲学观有关;而近现代课程设置的演变与西方各种教育哲学思想的影响不无关联。倡导训练心智传统核心课程和分科课程的,其思想往往来源于永恒主义或要素主义;设置适应学生经验和个性发展的现代主题课程和活动课程,其基础一般与进步主义或存在主义有关;而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公平正义,以促进社会改良的课程,往往又与社会重构主义思想有联系。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哲学思考,可以从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和价值论等方面的问题切人。  相似文献   

20.
全球两大审判模式--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已不再截然分野,走向互相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模式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现行的强职权主义行政审判模式日益显示出其与生俱来的弊病,必须加以抛弃.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未来的行政审判模式既不是当事人主义,也不是职权主义,而应选择职权--当事人主义,并按照此种模式对我国相应制度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