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畅销书     
文学课上,一位年轻的女学生问教授是否看过一本现在很畅销的书,教授承认没有看过。女学生惊讶地说:“哟,这本书发行三个月了,您怎么还没有看过?”教授不紧不慢地问学生:“姑娘,你读过但丁的《神曲》吗?”女学生说:“没读过。”教授说:“那你可要抓紧啊,它都问世好几百年了!”畅销书@佚名  相似文献   

2.
校园幽默     
畅销书文学课上,一位年轻的女学生问教授是否看过一本当时很流行的畅销书,教授承认没有看过。女学生惊讶地说:“哟,这本书发行三卜多月了,你怎么还没有看过?”教授不紧不慢地问学生:“‘姑娘,你读过车了的《神曲》吗?”女学生:“没读过,”教授:“那你可要抓京啊、它都问世好1百年7I”小平和他的哥哥小力同班。老师布置他们做一篇作文《我的母亲人小力写完后,小平就照抄了。第二天,老师问:“你们的作文怎么是一样的?这是怎么回事、’小平回答:“我们是一个母亲。”有一所学校邀请家长到校参观学生上课情况。那是下午第一堂…  相似文献   

3.
B(来话者。以下简称B):我是山东即墨人。我儿子今年11岁,上三年级。老师一直说他很聪明,就是上课坐不住,不爱写作业,没什么朋友。 A(咨询员。以下简称A):没有朋友……那他上过幼儿园吗? B:上过。 A:上幼儿园有朋友吗? B:很少。 A:上小学之后他就一直没有朋友吗? B:平时我们父母都上班,他礼拜六、礼拜天整天躲在家里看电视,很少出去玩的。 A:是吗?他和他的同学住得远吗? B:都不太远。 A:你们分析过原因是什么吗?是和同学关系不好吗? B:他就是好动。其实这孩子本性特别的善良,心不坏。他也爱帮助…  相似文献   

4.
单君 《学语文》2008,(2):19-19
《竹影》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作者为丰子恺。执教此文时,有学生提出问题:文中的“我”就是丰子恺吗?问身边的同事。同事不确定地说:“应该指丰子恺吧。”上网查了一些课件和资料。发现很多资料对此没有涉及。始终以“我”相称。还有一些资料。很确切地以“我”就是丰子恺进行分析。可是,凭着以前看过丰先生作品的印象。感觉那里面的“我”不应是丰子恺本人。  相似文献   

5.
<正>张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漫画吗?喜欢哪些漫画?阿呆:我看过漫画《父与子》,特别有意思,我很喜欢。文君:我也看过一本漫画书,叫《很黏人很黏人的小骷髅》,非常好看。张老师:能说说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看漫画吗?文君:因为漫画图多字少,特别容易看懂,故事情节也很吸引人。阿呆:漫画里面的人物都特别夸张,非常有特点,我每次看都觉得很好笑。  相似文献   

6.
开心直播室     
(一)一天,父亲问:“丁丁,你的作业完成了吗?”丁丁答:“完成了。就是这篇。”父亲看过后说:“丁丁,你这篇作文好像去年我就看过了。”丁丁说:“爸爸,我们班又换了老师,她可没看过。”(二)母亲:丁丁,你难道不为自己害羞吗?读了三年书,只能数到十。这样下去,看你将来怎么办?丁丁:妈妈,没关系,我可以做个拳击比赛的裁判员。(三)老师把丁丁叫到办公室,叹了口气,说:“你看看你写的作文。唉!我像你这个年龄时,已在报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了。你怎么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呢?”学生说:“老师,我想,那是因为你的老师比我…  相似文献   

7.
咦,早上打开门,一个“扑克脸”大叔正呆呆直直地盯着我看……圆眼镜,小胡子,眉毛忧郁地往两边伸展,头发有个性地蓬蓬乱乱,不说话,不说话,就是不说话!“喂,请问你找谁呀?”“我吗……哦,我是村上隆,日本艺术家,不知中国书虫看没看过我的作品?”“抱歉……没有……”  相似文献   

8.
为母亲洗脚     
这次的班会主题是《我的母亲》,老师走上台,提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你们替母亲洗过脚吗?”同学们似乎有点惊讶,当然,回答那都很一致:“没有。”老师说:“没有?那么请你们今天一定要替母亲洗一洗脚,能做到吗?”“能!一定能!”  相似文献   

9.
张浩航 《成才之路》2014,(21):22-22
小学美术课程是发展学生想象力最重要的课程,小学美术课堂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主阵地。美术教师应提高思想认识,把培养学生想象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积极利用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下面,笔者立足成才,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美术是感性的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把学生思维引入到自己的预设轨道,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例如三年级上册“大人国和小人国”一课,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引入教学的。上课伊始,我很高兴地问学生:同学们,老师很喜欢两本书,大家想知道书名吗?学生们心里很疑惑:这上美术课,老师为什么提看书的事情呢?心中有了疑惑,便急切想知道原因,学生纷纷摇头,我多媒体课件出示《鲁滨逊漂流记》,看过这本书的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接着,我又问:“谁能说说这本书讲的什么故事啊?”一个男生站起来,把故事简要地说了一遍。我又用课件出示了第二本书《格列佛游记》:这本书谁看过,你对它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故事?只有两个学生举起了手。一个学生说: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到小人国和大人国历险的事。我利用多媒体简要介绍了这部分内容,然后提出问题:“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这两本书吗?”一个学生说:“这两个主人公都很勇敢。”另一个学生说:“他们都在漂流中遇到了很多有趣的奇妙的故事。”我接着说:“如果我们也能在想象中漂流,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惊喜!你能想象一下小人国的画面吗?”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了,他们纷纷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描述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因此,在研读教材的时候我们就应力图创设  相似文献   

10.
校园幽默     
名不虚传 教授对一名智力早熟的6岁男孩进行测验。 教授问:“你的生日是哪一天?” 小孩:“2月 30日。” 教授:“哪一年?” 小孩:“每一年!” 报告 小张气呼呼地向老师报告:“老师,他们不听您的话,又喊我的外号了。” “谁呀?”老师问。 “癞蛤蟆,水泡眼,还有大头!” 比喻 家长会上,家长问老师:“我这小孩在学校表现如何?” 老师说:“他的脑筋容量有10GB,动起来速度不输 Pentium Ⅱ,但上课不太专心,内存太小,刚教到后面,5分钟前讲的东西就忘了。有一条RAM接触不良,因此有时一教就马上了解,有时…  相似文献   

11.
我家有三个老师,三个学生。家里只有爸爸、妈妈和我,怎么会有三个老师,三个学生呢?国庆节放假,爸爸教我学《论语》。这样,爸爸就是我的老师。学完《论语》,爸爸又叫妈妈来教我学珠算,所以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了。学完珠算后,爸爸叫我教妈妈学《论语》。我拿出《论语》书,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您来学《论语》,好吗?”妈妈笑着对我说:“好哇!”我就像模像样地教起来:“学而时习之……”妈妈在给我缝衣服,手里忙着,口里念着:“学而时习之……”念着,念着,妈妈突然问我:“你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吗?”我听了,拿出另一本…  相似文献   

12.
我和孩子们一起玩音乐游戏《狐狸和兔子》,我当狐狸,孩子们当小兔子。第一遍游戏后,小奕忽然跑到我面前问:“张老师.您说狐狸怕大蟒蛇吗?”我说:“当然怕了,大蟒蛇很凶猛的。”“老师,那我就当大蟒蛇吧.我来捉狐狸。”说完用期待、渴求的目光望着我,我真不忍心打消他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可游戏中没有这个角色,音乐中也没有这样的情节,如果满足了他的要求,其他幼儿也有新的想法又该怎么办呢?对于张老师的困惑,您有什么建议吗?  相似文献   

13.
“你有信仰吗?”一次喝茶闲聊,朋友笑着问我。 原本还侃侃而谈的我,一下子失语了。说有,好像不是很确信;说没有,似乎又有些不服气——我没有信仰吗?那我凭什么在活着?  相似文献   

14.
绰号风波     
前一段时间,学生们写了一篇名为《×××,我想对你说》的作文,其中一篇引起了我的注意——《男生们,我想对你们说》。这是我班一个胖女孩刘欢写的。信中有这样几段话:尊敬的男同胞们:你们心中的“猪”小姐有一肚子话要向你们诉说。我恨透你们了!我承认我很胖,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胖会成为你们的笑料,你们给我起了那么多绰号,肥猪、胖猪、猪蹄,还说一些难听的话,让我伤透了心。男生们!拿别人的缺陷寻开心,你们不觉得这样做很无聊、很讨厌吗?你们的所作所为还像男子汉吗?……想想你们给我编的诗句,我简直痛不欲生!“刘欢照…  相似文献   

15.
<正>十多年前给学生读《钢琴小精灵》上课铃声响了!我拿着书走进教室。“亲爱的同学们好!”我大声向学生问好。“老师您好!”学生如过去一样回敬我。以前,我会如所有老师那样说“请坐下”!这一次我没有说,我说:“亲爱的同学们,我今天加了‘亲爱的’,你们没有听到吗?为什么你们不说‘亲爱的高老师好’?”  相似文献   

16.
《学生电脑》2010,(3):3-3
雷博涵想对各位猪齿说:各位猪齿,能送我些QB吗?并对其他人说加我QQ:729303577!看过读过千万不要错过!! 神秘人想对神秘人说:环保,3999元(接头暗号?)  相似文献   

17.
赤裸着站在上帝的面前——“反作文”告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要“反作文”?作文原来该是什么样的?“反”了以后会成什么样?“反”了“作文”,那还有作文吗?先说一件旧事。大约十多年前,有位记者给我看了几篇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写话”,一篇是《星期天》:星期天我到浮桥公园去玩了,我chi了两回滑梯,吃了两根冰棒,一根是桔子的,一根是赤豆的,后来我小了一泡便,就回家了。另一篇是《中山陵》:昨天我到中山陵去玩,看到三个孙中山,下面的一个站着,是铜的。爬到上面,房子里有一个坐着,是白色的。屋子里面还有一个睡着的……我看过后笑了,这些小学生虽然还不懂积极修辞,还不会用…  相似文献   

18.
微格情境学习完了《分数的意义》,徐老师说:“现在我们大家总结一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学生们一个个把手举起来。一生:“我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就是分数的意义。”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你能具体地说说吗?”一生:“老师,我来说。分数的意义,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一生:“我来补充。分数的意义是:分数是用来表示单位‘1’平均分以后得到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师:“还有谁来说?”一生:“我们还学到了单位‘1’的概念,知道了单位‘1’和自然数‘1’不同。”师:“还有吗?”学生们都皱起了眉头,再没有举手的。师:“想想…  相似文献   

19.
校园幽默     
心理学教授心理学教授在课上对学生们说:“今天我准备给大家讲‘什么是谎言’。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已经在我的一本学术著作《论谎言》中作了详尽的介绍。在你们当中读过我的这本书的请举起手来。”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很好,”教授接着说,“对于‘什么是谎言’我们大家都有了切身的体会。因为我的这本著作尚未出版。”哲学教授牛津大学的一位哲学教授正在给高年级学生讲“不论对什么事情,聪明的人都会思考再三,只有笨蛋才会急于下结论”。“您确信是这样吗?”学生问。“我确信如此。”教授肯定地回答道。历史教授父亲跟教授谈论自…  相似文献   

20.
今天是第二次给五年级六班的学生上课。先读一段《荒唐国的故事》给学生听。读了两句,学生想笑,却没有笑出来。我明白了,笑着说:“好笑吗?想笑吗?为什么不笑?想笑就笑。”接下来,我每读一句,学生便放声大笑。后面的课学生没有了紧张,上得轻松愉快,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对学生充满了感激,因为是他们的配合让我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当学生起立下课时,我对学生说:“今天,大家表现不错,我对大家表示感谢。”说完,深鞠一躬表示我的感谢,孩子们则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提倡把孩子当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