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今天,聆听了五年级的一堂音乐课——学唱“凤阳花鼓”。上课伊始,老师就以倾注强烈情感的“范唱”将学生带入以往民不聊生的安徽凤阳;临近下课,老师又在师生互唱的过程中,以声情并茂的“范唱”诠释了新时代“凤阳花鼓”的内涵,激起了学生对今日美好凤阳的无限向往。我清楚地记得,自小学开始,我就喜欢上音乐课,尤其爱听且极其佩服音乐老师的“范唱”。记忆中,音乐老师每教唱一首新歌,“范唱”是必不可少的。自从录音机以及后来的音像视品普及以来,“范唱”被悄然打入了“冷宫”,退居“二线”了。上音乐课,老师只要按动一下键盘或轻点鼠标,动…  相似文献   

2.
金洁 《今日教育》2010,(6):32-33
有着东方芭蕾美誉的凤阳花鼓又称“花鼓小锣”“双条鼓”,是凤阳传统的民间艺术,也是凤阳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重大节庆和传统佳节,凤阳人民都会以民间舞蹈形式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热爱之情。基于发展凤阳本土文化的现实需要及根据《纲要》精神和当前音乐教育课改的主导思想——“审美与快乐”,  相似文献   

3.
凤阳花鼓,凤阳花鼓灯与凤阳花鼓戏是历史上流行于此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被誉为"凤阳三花"。现如今凤阳花鼓已不仅仅一种简单的地方曲艺,其作为一种体育形式,其体育文化内涵也极其丰富。  相似文献   

4.
范唱是歌曲教学中的表率性活动。它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一堂课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和欲望,那么,如何在声乐课中做到“范唱美”,使新歌范唱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受益于学生呢?我认为教师好的范唱,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直接感染教育学生,使学生对新歌的内容,思想感情、风格等形成初步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课中随时需要教师范唱。凡是教师在音乐课中的演唱统称为范唱。它是音乐教师业务素质的基本体现。是学生“听得见,看得到”的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范唱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它还起着语言讲解无法代替的作用。正可谓教师要“言传身教”,而音乐教师还应该“歌传声教”,因为教师的范唱对学生来说是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学生就能从中模仿,且“有法可依,有法可学”了。所以,不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也好,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中,笔者观摩了一位老师执教的《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他“运用大量生动的现场范奏、范唱,带领学生聆听、赏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小夜曲》和《鳟鱼》,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获得了专家评委们和广大观摩教师的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7.
凤阳花鼓戏虽有过一时的辉煌,但整体来看,其发展的境遇一直并不太顺利。究其原因,既有它作为地方戏种艺术发展上的先天不足,也与政治经济环境忽视对它的保护和学界长期忽视对它的研究有关。社会上不少人(包括有的学者)以为"凤阳花鼓戏"就是"凤阳花鼓",其实两者并不是一回事。凤阳花鼓戏一旦灭绝,我们对整个"凤阳花鼓"的认识将会是片面的、肤浅的,以后也将很难认识伴随着整个"凤阳三花"所形成的凤阳花鼓文化。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才能为濒临灭绝的凤阳花鼓戏提出真正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新授之前 ,进行“整体式”范唱。教师完整地演唱新歌 ,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完整了解 ,激发他们学习新歌的欲望。教师在备课时 ,对歌曲须作正确、深刻的理解和确切的演唱处理 ,尽可能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新授之中 ,进行“局部式”范唱。这种范唱可以帮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中 ,学生对某个小节或某个乐句唱不好 ,教师在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教学时 ,也可随时用范唱来帮助学生。这时可范唱一小节、一个乐句或一小段。例如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学生不易唱 ,教师可采用划拍等方法 ,并配合教师的范唱 ,学生就容易接受了。在新授完成之后 ,进…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范唱”在中小学唱歌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新歌的教学是否成功,与教师的范唱有很大的关系。不管科技发展到何种地步,音响器材如何先进,这些电声设备都不能代替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正确“范唱”。首先,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其中又有相互感情交流的需要。因此“范唱”一般安排在新歌教学以前进行,它的目的和作用是运用歌声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  相似文献   

10.
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的范唱,是对学生直观发生影响,激发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教唱歌曲的效果好坏与否,教师的范唱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教师能把一首歌范唱得正确、熟练,充满情感,富有感染力,这就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开端,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产生兴趣和美好的感情。如果教师范唱唱得呆滞,没有情感,缺乏表现力,那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学唱情绪。廖家骅在《音乐审美教育》一书中说:“音乐教学必须注意以情动人,必须有真挚的情感投入,充分从教材、教法等方面去发挥感情的力量。如富有感情的范唱……”这是…  相似文献   

11.
范唱,就是教师面对学生进行的示范性演唱。其目的是教师运用歌曲所刻画的鲜明艺术形象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新歌的内容、风格特点、思想感情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唱歌教学中,我是分四个阶段来安排范唱的。一、在新授之前,进行“整体式”范唱所谓“整体式”范唱,就是完整地演唱新授歌曲。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大致了解,激发  相似文献   

12.
杜若 《小学生导读》2014,(12):16-18
说起凤阳,人们一定会想起那首流传很广的安徽民歌《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歌词里说的朱皇帝,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  相似文献   

13.
龚咚梅 《广西教育》2010,(28):63-63
目前,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一些中小学的音乐课教学常常是按照“导语—范唱—学谱—学唱—情感处理”模式进行的,课堂大半时间里,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唱谱、读词和唱词。有部分农村中小学的音乐课,学生“喊唱”现象普遍,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成了没有情感的曲子。部分教学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学校,音乐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工具,而忽略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唱歌教学中,音乐教师范唱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好的范唱,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诱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唱歌的欲望和兴趣,提高学生学唱歌的积极性。音乐教师如何使自己的范唱达到较好效果,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与提高。 一、唱法的选择要准确合理 有的音乐教师只会美声唱法,或只会民歌唱法,这样在范唱时就有局限性。擅长美声唱法的教师往往把一些活泼、风趣、具有民族风味的儿童歌曲,用美声唱法去范唱,而改变了歌曲应有的风格,把一首好端端的歌曲唱成了“四不像”。擅长民歌唱法的教师,把具有“洋味”的儿童歌曲用…  相似文献   

15.
说实在话,我在看了范老师的《“修正带”风波》案例之后,比较认同后半部分的教育措施。案例的前半部分集中了范老师对学生太多打压式的做法,说白了,这里更像范老师个人情绪宣泄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李娟 《班主任》2010,(2):63-63
(一) 范老师:《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一文中,“以水沃面”的“水”是什么意思? 学生:冷水。 范老师:那么“以水沃面”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7.
稿源采珠     
江苏顾刚琴谈平时在上音乐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省事,用放录音代替老师的范唱。久而久之,录音带成了众多老师手中唯一的电教工具,同时也使学生对其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殊不知,老师这一做法,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1、导致音乐教学的形式主义。由于老师和学生对录音带的依赖性,使得一到音乐课,老师总是录音机一放,让学生去听、去唱。学生呢,也乐得清闲,跟着录音带就这么唱着。2、导致学生创新的泯灭。在学生心目中,录音带的演唱具有权威性。他们认为能灌成录音带,肯定是好的。那么,在这种标准下的学生,永远只会“依…  相似文献   

18.
走进音乐课堂,范唱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富有情感的范唱是通过人声传递的审美情感,它比采用其他艺术手段更直观和具体,更能诱发学生情感共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很好地运用。但是教师也应该用辩证眼光正确看待范唱,不能忽视范唱在教学中存在的弊病。教师应该把握范唱的尺度,合理运用范唱才能避免范唱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范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范老师借“修正带”事件教育学生做老实人,这当然是对的,然而他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呢?这是我们的希望。范老师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其实就是告诉学生:“你们这么做是错误的,你们必须记住学生行为规范,必须改正。”这太简单了,基本上属于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凤阳花鼓做出新解:凤阳花鼓原为"三花",因历史发展与区划变迁,现仅存一花——"双条鼓";凤阳花鼓与《茉莉花》的源流之争,为地方利益驱动,而非学术课题;《凤阳歌》长盛不衰,奥秘在歌曲的情绪和风格以及节奏上的快慢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