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E—learning已经成为教育机构的一种战略性知识传递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局限在吸收模式,不能达成高层面的学习模式,而且学习者易产生“隔绝”感,因此其应用范围和效果受限。本文从知识管理视角重新审视课程体系设计,提出以知识管理的编码化策略和个性化策略为指导,广泛使用知识管理技术构建后台知识体系和前台互动界面实现有效的E—learning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通过知识管理和E—learning的结合构建了一个由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联通性、分布性和社交关注性等特点的知识库和有利学习环境组成的课程体系,改善学习者的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2.
自本世纪初起,E—learning作为一种灵活、丰富、高效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接受,而伴随着学习技术的逐步成熟,学习者对E—learning应用的要求也从最初的知识推送提升到能够在讲授者与学习者之间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将零反馈的封闭式学习变成多反馈的协作学习。E—learning的评论信息隐含了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从中可挖掘学习者对学习资源及授课者的意见。这对改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支持服务意义重要。现有E—learning系统所提供的海量评论信息中正面评论与负面评论夹杂,给挖掘学习者的真实意见和需求带来困难。本文对文本情感分类过程进行归纳,构建了一种情感分类应用模型,在完成预处理、创建词典、提取情感特征后实现了一个情感分类引擎,并将该引擎与实际系统整合。改进后的系统能够将学习者的评论文本自动分为正面评论、负面评论和中性评论,实际性能及用户体验评价结果表明,新的基于情感单元的情感分类方法能满足E—learning评论文本的情感分类需求。  相似文献   

3.
马丽 《现代企业教育》2007,(6X):158-159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竞争力的核心。本文探讨了在E—learning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了将E—learning与个人知识管理进行有效整和,从而提升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同时也指出了在实践方面,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其呈现的特点,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E—learning平台在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将现代客户服务理念引入E—learning平台中,提出学习者关系管理(LRM)理论,其核心概念有学习者满意度、学习者忠诚度、学习者让渡价值、学习者终身价值、学习者细分等。把LRM理论与现有E—learning平台整合,提出一种在现代客户服务理念指导下的E—learning平台理论模型,尝试建设学习者服务中心,给出学习者服务中心的理论模型并分析具体功能,希望为E—learning平台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猛 《现代企业教育》2010,(24):158-160
鉴于目前企业E—learning课程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在总结目前企业E—learning课程的不足基础之上,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提出一个以任务驱动为核心,以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为指导设计与开发企业培训课程的模式,并依据教学设计的各个阶段详细阐述了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6.
《远程教育杂志》2010,(1):24-24
Edutainment是关于电子学习与数字娱乐(游戏)的国际会议,由中国图像图形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主办。第五届“电子学习与数字娱乐国际会议”(Edutainment2010)将在8月16—18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会议议题包括:E—learning平台与工具、学习资源管理、体验型学习、自适应学习、E—learning标准、移动学习、教育与远程课堂、终身学习、协同学习环境、远程群体仿真、协同学习、教育中的虚拟现实技术、游戏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7.
E-learning环境是对各种数字化媒介为支持性条件的学习环境统合,旨在支持自主、探究、协作的解决问题。其设计存在着忽略交互的协同知识建构功能、学习目标线索的过于明晰化倾向、学习者的情感变迁机制依旧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以及新旧设计理念的冲突等问题。E—learning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在于教和学不再是单纯的线形、封闭的过程,活动是E—learning环境的重要媒介,也是其中的产物,活动的社会化和情景化可以产生深度学习。E—learning的评价有其独特的一面,是预设评价和真实评价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企业数字化学习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峰 《远程教育杂志》2010,28(5):105-110
企业e—learning有区别于学校e—learning的显著特征,如战略服务性、具有经济特征、成人学习对象等。在比较了企业和学校e—learning差异。分析企业数字化学习项目案例基础上,研究出企业数字化学习项目评估模型,提出企业数字化学习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本体系涵盖8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并且实地调研了我国15家知名企业e—learning项目。运用本指标体系对它们进行评估。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于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化分析。并做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学习无处不在——呼之欲出的U-learning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无所不在的计算技术(ubiquitous computing)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人们开始考虑用“u”(ubiquitous)来取代原先的“e”,描述21世纪“无所不在的”网络。与E—learning相比,U—learning将继承E—learning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等特点,并为教育信息化注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E-learning方式——日渐兴起的教育培训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网报道: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媒体化的特征让学习获得了新的载体,一种标准化的“电子学习”(E-learning)概念正为全球企业、教育机构和政府机构所接受,演绎着教育培训新的趋势。国内较早倡领E-learning教育培训服务的知识天地公司于近日公布一组数据显示:E-learning比较传统的面授培训模式具有一些明显优势,比如学习新知识所需总时间的时间是传统面授方式的40%;对知识的记忆保持力比传统方式提高了25-60%;学习所接收的新信息量比传统模式增加了56%;培训时间比传统方式样减少30%。E-learning对于培训中心、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系统E-learning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并通过对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阐明了E-learning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Web2.0时代的E-learning2.0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b2.0给我们带来了网络思维和网络应用方法的变革,也为E—learning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它将促成E—learning2.0的产生。本文首先介绍Web2.0的核心内容和特点,然后分析讨论了web2.0在E—learning中的应用,最后对E-learning2.0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移动学习是E—learning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新方向。本文结合移动学习的特征,在保证移动学习有效性的前提下设计了四种学习模式,希望以此推动移动学习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结合传统课堂学习和e—learning两种学习方式,站在知识建构立场上,基于知识建构理论与方法,通过实验设计证实通过知识建构的学习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从知识建构的理论、模式等方面对以知识建构为导向的混合式学习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普适计算技术(Ubiquitous Computing)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热点.日本和韩国相继制订了U-Japan和U—Korea计划.一个U时代正在来临。在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在线学习(E—learning)正逐渐转向普适学习(U-learning)。本文通过对普适学习的介绍和分析,对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普适学习三种学习形式进行了比较,概括了普适学习的主要特征,以期为普适学习勾勒一个大致的框架,为普适学习时代的来临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来学习的方式,渐渐为企业及学校所接受,这就是所谓的“E—learaing”。E—learning一词在中文世界有多种译法:电子学习、在线学习、网络学习和数字学习等,自何克抗教授2001年提出译为“数字化学习”以后,国内教育界逐渐认同了这一种比较达意的译法。  相似文献   

17.
E—learning是当今流行的术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到底什么是E-learning,其说法并不一致。文章分析了E—learning的特征和四种维度,探讨了E—learning设计中四种维度的16种具体组合场景,同时讨论了四种维度的连续和非连续性质。  相似文献   

18.
T-Learning研究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T—learning(基于数字电视的交互式学习)引入教育领域。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先界定T—learning的定义,然后从技术支持、学习环境和市场开发三个维度对目前T-learning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关于T—learning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多数E-learning支持系统基于内容对象设计,由此造成的学习者控制、网络迷失和认知超载等问题已成为制约E—learning发展的瓶颈。本文借鉴“工作流”的理念,结合学习活动的流程化特性,提出了“学习流”的概念,并建立了学习流的数学模型——ATC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习流的构成要素和控制策略设计,试图为E—learning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最后简要介绍了本研究开发的基于“学习流”理念的管理系统功能架构,该系统已于2006年成功地应用于一项由教育部主持的面向全国的教师培训项目。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对于“学习流”管理系统支持下的培训有着很高的评价和认同度;采用基于“学习流”的方式组织和管理学习活动,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学习活动的组织效率,避免学习者网络迷航,从而为实施有效教学、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利用移动学习环境进行学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计算技术的进步,一个新的概念——移动学习(M—learning)逐渐进入大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项目正随之展开。文章主要对大学生的M—learning环境,可以实施的方式以及大学生M—learning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