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80年代以来,“三个平面” (语法研究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或三个角度 )的理论受到语法学界的普遍关注。“三个平面”的理论不仅拓宽了语法的内容,而且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目前在高校的语法研究和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反映。我以为,在中学的语法教学内容里,也可用这个理论来讲语法,即除了句法分析以外,还可适当补充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这样也许能使中学的语法教学有所改观。那么怎样用“三个平面”的理论来讲语法呢 ?我想,中学语法教学中,老师可以从析句、造句和评改病句等方面给学生传授语法知识,在这几方面,都可进行句法…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青少年学生对具有“音韵美”的东西,既爱学习,又易记住,兴趣十分浓厚。如儿歌、民歌、顺口溜之类的东西,他们一听则喜,一见即背,一念就熟,几句、几十句,乃至上百句的东西,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背熟了,成了他们脑子里永不忘却的东西。因此,根据我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特点,针  相似文献   

3.
廖序东先生重视理论研究与教学研究的融合,吸取前人成果之精华,概括规律,探索方法,撰写了《现代汉语》。从“江苏本”、“兰州本”到“高教本”,反映了以经典文献为根基,对汉语语法系统的透彻思考;教材形成的历史轨迹和新鲜观念,也体现了语法教学由句本位向词组本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在解放前后的六十余年间,撰述了许多论述语文教学的文章,其中有些文章深入探讨了语法修辞教学问题;在他编写的语文课本中,编进了语法修辞的教学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和总结叶老关于中学语法修辞教学的实践和理论,对于当前语法修辞教学,是有指导作用的。一两种编排形式叶老主张对中小学生进行语法修辞教学。早在1924年4月发行的《作文论》中,叶老专列一节“修词”,“讨究造句用词”,并且指出“不论是出于不自觉的或者是出于特意的,凡是使一句句的话达到刚合恰好的地步,我们都称为修词的工夫。”1943年3月,在《语言和文  相似文献   

5.
三、关于连动句和兼语句 1、关于旧系统的“复杂谓语”。旧语法系统有所谓“复杂谓语”之说,所指对象主要是指“谓语的连续”和“谓语的延伸”。新系统取消这样的说法,称前者为“连动句”,称后者为“兼语句”。取消“复杂谓语”的理由何在? 第一,在汉语中,真正以单个词作谓语的情况很少见,以短语,特别是复杂短语作谓语的情况很普遍,复杂的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等都可以作谓语。例如:  相似文献   

6.
教句子的连带成分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句子的基本成分,再用基本句式如“鸟飞”、“我爱祖国”等要学生作扩句练习。在课堂练习中,学生你一句我一句,一下子把这三个只具有基本成分的句子扩成了几十个句子。例如把“鸟飞”扩成的句子有:“鸟在天空飞”、“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一群小鸟在头顶上空飞”、“美丽、活泼的小鸟飞过了小山岗”、“一群黄色的小鸟飞到远处去  相似文献   

7.
一、语法教学的理论原则1.Implicit(隐性原则)在语法教学方面,外国教育专家提出了两种方法:“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显形语法教学)和“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隐性语法教学)。前者侧重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后者则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境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  相似文献   

8.
<正> 传统语法认为:句子由词构成,一个成分一个词。所以词就成了各类语法教材论述的中心问题,这是“词本位”观点的表现。从1984年《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以下简称《系统提要》)颁行以后,短语在整个语法体系中约地位和意义开始得到重视。《系统提要》本身就以三分之一的篇幅重点论述了短语的有关问题。这几年,中学语法教学已由“词本位”转变到“短语本位”。 中学语法教学的重心的转移,说明了短语在各级语言单位中所处地位的提高。吕叔湘先生说;“传统的语法分析句子,从词到句,短语没有正式地位。”又说:“把短语定为词和句子之间的中间站,对于汉语好象特别合适。队语素到句子,如果说有个中间站,那决不是一般所说的词,而是一般所说的短语。”(《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短语本位”的观点认为,句子是由词或短语组成的,更主要的是由短语组成。短语可以直接作句子的成分,这就解决了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分析句子存在的一些矛盾。 由词构成的短语这一级语言单位在汉语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汉语中由小到大的五级语言单位,它们的组合规律具有一致性,而到了短语这一级,各种组合方式、组合手段和组合关系都具备了。短语前承词、后起句,它不仅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大多数短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带上一  相似文献   

9.
这项研究是北京市“八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阶段成果。中学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语法,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语言规律和语法规则,对理解和运用语言有重要作用。语法教学,要密切联系读、写、听、说实际,学用结合;要注意教法,以求实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中学语法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培养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水平。初中语法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词类、短语、句子、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本知识,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培养在…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语文教学中,《劝学》和《师说》难住了一群从胎教就开始学习语文的高一学生,学生普遍跟不上老师讲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语法方面的知识。学生也向家长诉苦,高中学习比初中是难了不少,连语文也跟不上了。加之2017届开始浙江省新课改强化语数外三门主课,无形中让更多的家长也焦虑起来:万一高中语文学不好,那高考的出路在哪里?一、高中语法教学现状成因分析(一)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脱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法、修辞知识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中语文教师总是抱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素质竟然差到连什么是“主、谓、宾”都不知道,更别说“定、状、补”了。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你若问高一学生这个问题,他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倒装句”。至于什么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大都是一头雾水,一脸茫然。其实,静下心来好好深思一番,这跟学生素质差不差并没多少关系,而是现如今的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甚至不教语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义霞 《考试周刊》2013,(90):88-89
一、当前初中语法教学存在的误区1.淡化语法教学.阻碍学生语言基本能力的形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认为.交际才是语言的主要功能,教学中不需要专门教授语法.只要让学生有充分的交际活动,就可以自然“习得”语言能力。如此片面的教学方法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语法概念,语言运用不规范。语法知识是正确使用语言不可或缺的前提,是交际能力的支持系统。有些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却因为缺少基础性的语法知识.而说不好一句完整的话,写不出一个正确的句子。  相似文献   

13.
高中英语新教材(SEFC)每单元均由对话、阅读、语法、听力与写作四课组成。每个单元都紧紧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听、说、读、写活动。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以话题为中心,以单元为教学整体,以听说为教学主脉络,实行“对话教学交际化,课教学整体化,语法教学情境化,听、写教学系统化”的“四化”模式。现就每个单元的语法教学为例,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语法即教学使用的语法,一般指的是中小学教授本国浯文听使用的语法。因此教学语法也可以叫做“学校语法”或“课堂语法”。教学语法有两个特点:一是教学语法的内容是社会公认的定论,至少也是能为社会接受的折衷体系,而不是有争议的一家之言。二是教学语法的主要任务是讲授祖国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进行规范的语言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学生,而不是培养研究语法的专家。因此语法教学必须力求实用和规范。教学语法不同于理论语法(专家语法)。理论语法指的是语法学说或语法著作。“教学语法一般是‘述而不作’的,  相似文献   

15.
师范院校和中学的语法教学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语法体系和统一的析句方法.目前,汉语语法教学在语法体系和析句方法上都存在着分歧.各种语法体系的相互干扰,使教师、学生都感到很吃力,费时多,收效小,不能很好达到语法教学的目的.如果有了一个统一的教学语法体系和统一的析句方法,那么,学校的语法教学、特别是师范院校和中学的语法教学必将有较好的效果,有一个新的发展.我们之所以特别提出要有一个统一的析句方法,是因为分析句子的结构是语法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法教学中,一般采用两种分析句子的方法,即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根据培养目标和语法教学的目的要求,师范院校的语法教学采用哪种析句方法好呢?本文拟对这个问题简略地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句群及其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把两个(以上的)单句或复句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构成的语言单位叫“句群”,也叫“句组”或“语段”。如: ①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头货台伸向森林,路基周围是蚂蚁一样密集的人群。②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附单句和一般复句的区别单句由一个词、一个或简或繁的短语构成,其组成要素是句子成分。句子成分在结构上互为依存,形成一定的格局,主谓句或非主谓句,即一套“结构中心”。一般复句(以下称“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其组成要素是分句。分句之间意义相关,但结构上相对独立(不互为句子成分)。从分句的角度看,一个复句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格局,亦即两套或两套以上的“结构中心”。  相似文献   

18.
我在教学茅盾同志的著名散文《风景谈》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该文描叙的“号兵英姿”这一风景片断的内容,就曾引导学生对其中四个有特色的句子作了语法上的分析。其中有这样一句:“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在分析中,我先让学生找出这个句子主语部分的中心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笞:主语部分的中心词是“警觉”。他们为什么把“警觉”当成这个句子主语部分的中  相似文献   

19.
一、语法与教法教学语言单位要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才能表达思想,才能传递信息.这种语言的结构规律,就是语法。规则也可以说是“公式”。“人们说话都是从一些公式推演出具体语句来的”,人们听话也要按照语言的结构规律(公式)去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人们的听和说,都要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支配着。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叫语法学。学校里教学用的语法学是教学语法。教学语法告诉学生“哪是正确的,哪是不正确的,什么是合乎语法的,什么是不合乎语法的”.  相似文献   

20.
耿鋆 《现代教学》2004,(3):36-37
语法教学的重点开始转移。Grammar(语文、文法)一词源自于希腊文“Grammatike”,是一门研究语言的说与写的学问。何为语法?可定义为对语言构造形式规则的总体研究和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