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如何兼顾"新"与"深"是新闻报道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版以日报的组合报道方式,为我们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环球人物网"视频新闻为例,认为它对网络视频新闻文化叙事的建构有三点启示:一是挖掘新闻故事中的人情味,讲述好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开拓新闻报道的广度.二是碎片化展示故事中的悬念与冲突,灵活运用新闻背景,深度发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三是找准每个新闻报道的亮点以精准定位,不断创新网络视频新闻报道的表达方式,提升新闻传播的效度.  相似文献   

3.
方堃  周玲 《声屏世界》2022,(1):13-15
体育新闻是新闻题材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在2020东京奥运会的相关报道中,许多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理念、新闻报道内容、新闻报道方式上进行了突破与革新,不再仅限于对比赛结果和成绩的关注,而是更注重体育人,注重体育精神,注重体育精神对生活的启迪,这对我国体育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纪行式报道是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构成,也是传统媒体新闻优势的最佳体现.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型纪行式报道日益成为国内传统主流媒体展示综合实力的舞台.本期"新闻论坛"以近年来河北日报大型纪行式系列报道为案例,分别从如何增加纪行式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内容)、如何在纪行式报道中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媒介)、如何实现纪行式报道的跨文体写作(体裁)、如何确立纪行式报道版面的美学定位(版式)等角度展开论述,对河北日报大型纪行式系列报道展开多层面、全方位的深度解析,对新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纪行式报道路径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以新华网为代表的权威媒体护航报道的一个重要策略是综合运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历史眼光"主要是从纵向的时间因素考察的,"世界眼光"主要是从横向的空间因素考察的.护航报道努力扩展和延伸新闻报道的时间纵深度和空间广博度,使时间之"线"与空间之"面"交错而成新闻报道的立体时空.护航报道综合运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使新闻报道眼光更具时空穿透力和辐射力,从而真正领略到新闻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6.
于小艳 《今传媒》2016,(4):32-33
新闻报道是对新闻事件的诠释.目前大量的新闻报道的失实是对"冰山理论"的误读和误用.新闻报道应从诠释学的文本中心论出发,坚持在"冰山理论"下的"阳光普照",对新闻报道祛魅、去遮蔽.这要求新闻从业者有中立的价值观、正确的利益观、兼顾新闻伦理与社会伦理,同时也要求建立健全新闻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科技学术期刊增加科技新闻报道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立新 《编辑学报》2005,17(1):56-57
科技新闻报道是学术期刊内容中比较薄弱的方面,在学术期刊中增加科技新闻报道是非常必要的.认为可以行业内最新科技成果、科技政策、科技人物为报道内容,采用动态性报道、评述性报道、深度报道的形式,期刊加强科技新闻报道应具备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张晋 《当代传播》2004,(4):103-105
新闻报道竞争中除抓独家新闻,“先发制人”之外,抓好深度报道,“后发制人”,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深圳特区报》是地方报纸,其所开辟的“南粤新闻”版对广东新闻的报道,有时在时效上不及兄弟媒体,深度报道乃是它弥补自己先天不足的一个重要策略。一、勇于出新,开掘“后发制人”的深度1997年,在被舆论界称作“第三次思想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具有追求正义的天然倾向,而深度报道对正义价值观的理解和诠释却比其它类型的新闻报道更加深刻、明确.大众传媒的消费主义价值观给当下的传媒环境造成困惑,导致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舆论监督功能衰减,媒体从业人员的新闻职业道德滑坡等负面影响,本文对"社会正义"理论与深度报道价值取向的考察中发现,深度报道具有正义的价值内涵,其中包括正当性(Legitimacy)、客观性(Objectivity)和效率(Efficiency)三个基本因素.正义的深度报道对消费主义的批判是有力的,在结合功利主义、性恶论和权利的相对性的批判论述中,理论上构成了具有正义价值观的深度报道对大众传媒消费毛义价值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面对激烈的竞争,党报要想持续性地吸引读者,就必须在做强、做优时政新闻的同时,加大社会新闻的报道力度,让党报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 为此,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的《石河子日报》,从2006年起进行了全新改版,在千方百计增加时政新闻的可读性的同时,以社会新闻为突破口,在兼顾可读性的同时,力求拓宽社会新闻的报道领域和深度,成功推出一批具有党报特色的社会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1.
黄芳 《青年记者》2017,(22):18-19
澎湃新闻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内容为王”,做专业的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同时追求速度和深度.在信息碎片化、浅阅读的舆论传播环境下,澎湃新闻的深度报道仍能获得影响力,这背后是改造生产流程、把握时度效、创新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报道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12.
"央视新闻"微博作为国家级媒体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权威性的特征,在发布国内外重大新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增多,网络直播逐渐成为新媒体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央视新闻"微博在运用直播方面也有了不少实践.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相比,网络直播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通俗化的特点,能够给受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在新闻报道中利用直播技术,提高了报道的时效性,丰富了报道内容,拉近了观众与事实真相、新闻人物的距离,满足了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信息的最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各项事业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大众传媒也是如此.在各种新闻报道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新闻的深度报道,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度,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媒体人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将简单分析新形势下做好新闻的深度报道的方式,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吴冬艳 《记者摇篮》2007,(4):54-54,69
“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是深度报道的总体特点。相对于客观性报道而言的,深度报道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思考和判断,不仅追求报道的真实,更追求报道的深刻。经济新闻报道历来是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重点。因而,在各类深度报道中,经济新闻深度报道尤为抢眼。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活瞬息万变,社会生活中的各类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出现,这既给新闻报道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为广播新闻进行深度报道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度报道往往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联,因此广播媒体进行深度报道时,必须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  相似文献   

16.
范嵘 《青年记者》2017,(2):56-57
在新媒体时代,一些媒体工作者常常喜欢以奇、异、怪来博取读者的眼球,深度报道逐渐成了奢侈品.如何倡导深度报道,引领新闻报道的方向,净化新闻环境,发挥新闻报道的引导效应,成为新闻工作者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与其他新闻报道一样,深度报道的基础是采访。深度报道的采访比一般报道的采访更为复杂、主动、深入,也更为全面。在深度报道的采访过程中,需要解决很  相似文献   

18.
吴思佳 《青年记者》2006,(22):27-28
伴随着一些新的报道方式和思潮,如深度报道、新新闻主义的出现,纯客观报道模式受到一定冲击,一些记者开始在报道中有意识地展现自己的创作主体身份,记者的行为和思想直接构成报道内容的一部分。这便是文中所要讨论的报道主体在新闻报道中的“自我呈现”。为了使研究更为全面,这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深度报道是有别于一般资讯传递的特殊报道方式,从它的特殊性上说,完美报道角度的选取和运用,对新闻深度起着挖掘的作用。新闻报道的深度受新闻报道角度的制约,也就是说好的绝佳的报道角度会将新闻的深度拉长,使新闻报道的内容厚重而详细,增进受众对新闻内容的了解。一、深度报道中角度选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拜读贵刊2005年第9期夏雨禾先生的《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一文后,笔者觉得该文有夸大“疫苗事件”报道风险性之嫌。所谓“报道的风险性”,属于报道真实性的范畴。就“疫苗”报道个案而言,报道的风险性就是整个事件报道过程中,把疫苗作为“假疫苗”、“问题疫苗”、“夺命疫苗”报道而可能产生的不良传播效果。考察整个“疫苗事件”的报道过程,把新闻报道的风险性归结为新闻时效性俘虏客观性;媒介公正立场的缺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功近利、妄加猜测、不负责任报道行为;解决问题缺乏科学.对新闻事实过早的“盖棺定论”而使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等原因,都有失公允和简单,值得深入探讨。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