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约在十六七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认为应该对结构助词"的""地""得"三字,实行精兵简政,凡需要用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地处,全都用"的"字,停止"地""得"二字作为结构助词的使用职能.然而没有发出,后来就丢失了.想法依旧存在,而且不时叠动,这里旧话重提.  相似文献   

2.
请用"标志",免用"标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远 《编辑学报》2008,20(1):78-78
在图书、报纸、期刊、电视屏幕乃至不少标准、规范、文件中,频频可见"标识"一词,如"期刊出版标识""文章标识码""商品标识""标识方法""用连续的阿拉伯数字标识各个分册"等等,这些都是不规范的.很多人还把"标识"读成"biāoshi",这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双轮驱动,攻坚克难,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村视察。虽然已过去半年多时间,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仿佛依然在耳边回响。疫情就是命令,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双轮驱动,攻坚克难,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4.
信息脱媒并非完全去媒,而是媒介的隐藏、简化、易得和遍在,实质是跨媒.信息脱媒表现为信息的碎片化、全网流动和自传播.信息的"内容元""形式元""技术元""影响元"各自在脱媒传播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入5G时代,要改变"人本位"的信息观,摆脱"媒体本位"观,树立"信息本位"观.  相似文献   

5.
新闻生硬,是党报新闻写作中的一个通病.一写到工作就是"抓",有一篇反映某项工作的报道一连写了四五个"抓"字,什么"狠狠地抓""坚决地抓""反复抓""抓反复";一开会不是"强调"就是"指出":什么"会议强调""会议指出""会议要求":一报道经验就是"提高认识""政策到位""领导重视"……  相似文献   

6.
看到<编辑之友>2009年第7期吴长安先生的论文<关于"的""地""得"合一的建议>,我深感悲哀.我认为,"的""地""得"切不可合一,现将理由切实而简短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风暴式"报道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风暴式"新闻报道构成了一种报道现象.如国家审计署李金华署长公布了一些部委的审计报告,被称为"审计风暴";其它还有"问责风暴""官员文凭审查风暴""廉政风暴""反腐风暴"……  相似文献   

8.
10月12日,天津日报和今晚报等媒体旗下的天津北方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登陆"新三板"市场.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中小新闻出版企业跃跃欲试,准备在"新三板"市场上挂牌. "新三板"是相对于主板、二板以及"老三板"的概念.我国证券市场由"主板""二板""三板"三个层次构成.中国证券管理委员会对进入"主板"市场的企业要求较高,例如,发展完善、管理规范、规模要大、赢利要好等.  相似文献   

9.
"给力"泛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很烦"给力"两个字,因为报纸上"给力'标题泛滥让我由审美疲劳至尤生厌恶. 何为"给力'?一说中国北方土话,表示给劲带劲之意,一说系从闽南话演变而来.作为形容词用类似"牛""很带劲""酷";用作动词相当"给予力量""加油'之意.  相似文献   

10.
徐硕  顾波 《声屏世界》2016,(10):56-57
当下,传统媒体因为新媒体广泛应用,也纷纷开起"微博""微信".媒体"双微"编辑发布母媒体内容时,通常会对标题和文风根据网络特点进行改写.如何既要生动活泼又能真实准确,一是要根据新媒体特点,建立完善的发布审核机制;二是要辩证看待"大数据",以质量论英雄;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鉴别能力;四是坚持弘扬正能量,避免低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上班搞主业,下班搞副业"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常态.近年来,不少人热衷于"搞钱",与此同时,各种可在线上兼职的副业宣称"有手就行""包教包会""在家接单""月入过万",引得很多人心动不已.稳住主业的同时,开发一门副业被很多人提上了日程. 由于门槛低、操作简便,经营抖音、快手等平台的个人账号成了许多人副业的第一选择;而随着喜...  相似文献   

12.
姜泽玮 《出版科学》2021,29(5):31-40
以移动应用"微信读书""微信听书"为中心,围绕"内容""形态""场景""满足"四个角度,对移动新媒体有声书的用户使用现状进行量化与质化结合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声书传播的问题与发展进行讨论.目前移动新媒体有声书传播包含"AI语音—文字有声化""真人语音—口语传播"两种声音与表达形态的对位,用户对二者的使用基本相等;用户收听内容以文学类为首,整体"重文轻理",且内容大多与用户自身职业(专业)无关;夜晚的卧室与白天的家庭起居空间为主要传播场景,"时间管理满足""情感满足""身体满足""知识满足""经济满足"构成有声书用户主要的使用满足.总体来看,内容的有限性、场景的封闭性、传播的交互性和声音的艺术性是移动新媒体有声书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四个重要问题,有声书的发展能否迈入新时代,取决于实践对这四个问题的回应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所谓商品广告,就是把商品的名称、性能、生产厂家、价格等等相关的、消费者欲知的信息,向社会公众"广而告之". 在商品广告问题上某些厂家和媒体联手,不仅有"出血大甩卖""跳楼价""买一赠五"等等在商品价格上夸大其辞的东西,而且有什么"几十年顽疾几天除""使你的孩子又长高又聪明""一分钟使你白净明亮"等等在商品功能上不科学、反科学的东西.但到底还是在商品广告的范围内,因为人们一看那是广告,也就会说:"嗨,广告嘛,不吹牛怎么可能?"  相似文献   

14.
《重庆时报》伦敦奥运报道的主旨是:金牌之外,将奥运与人生高度关联.我们认为,奥运就像一场浓缩的人生,除了胜利,"尊严""公平""命运""爱""银牌"等要素更应被极致展示.而这些要素,最终也成为《重庆时报》伦敦奥运报道的版面名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中比较普遍被使用的主要是"文""卷""典""册""簿""籍""书""牍"等.这些单音节文档名词起源早,可以单独使用,不仅是各类双音节、多音节文档名词的源头,而且是从深层次剖析中国古代文档名词内涵与意义的基础.总体来看,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使用频次较高.其中,"书""文"为高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典""簿""牍"为中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册""卷""籍"为低频单音节文档名词.  相似文献   

16.
"的""地""得"的用法是编校差错高发地带,可能造成文字差错和语法差错,甚至造成知识性差错或政治问题.本文从图书质检中发现的常见典型易错问题入手,梳理"的""地""得"的语用原则、编校易错点和相关标点符号的用法,希望能给同行提供编校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一分""两统""三协调",形成以党委统领下的"两纵"(宣传、经营组织指挥系统)、"三横"(上中下三层次的横向协调组织)为基本构架的"两分开"集团管理体制. 在体制改革试点过程中,大众报业集团继续进行宣传、经营"两分开"的理论探讨,不断调整机构,完善组织体系,从而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两纵""三横"式"两分开"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做好新闻立台,关键是持续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城市广播在当地受众心中和行业内打造高知名、高权威、高口碑的节目品牌至关重要.文章从"本土典型,全媒体首发""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创新创优、打造精品""拥抱新传播技术"等方面,通过对江苏南通广播多年的实践分析,探讨城市广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这实在是一对滑稽的双人犯罪组合--张德才是一个"贫农",却是"懒汉"、投机分子、"日伪汉奸""国民党走狗""强奸犯",还成了被贫下中农多次集体批判的对象;回申娃是一个"地主",却勤快、"老实本分""善画老虎",从没受到过贫下中农的集中批判,最起码在成为"投毒犯帮凶"前没有被批判过.  相似文献   

20.
据考证,"公牍"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的《戎幕闲谈》一书.它是由"公"和"牍"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在唐代以前,单音词"牍"就已经具备了文档含义,并组成了"竿牍""案牍"等"牍族"文档名词.在宋代,"公牍"的使用次数大幅增加.在元代还出现了"公牍文"这种新的文体.清代其使用次数激增,民国时期出现了两部以"公牍"为名的著作,分别是《公牍学史》与《公牍通论》.到现代,"公牍"仅在人们引用旧时文献时才会出现."公牍"的含义较为稳定,从出现之时就泛指公文,后代也沿用了这一词义,且多为官员、文人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