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云  曹金 《传媒》2021,(11)
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了发展契机,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光彩.中国声乐艺术印刻了传统文化的标记,体现了民族艺术创作者的非凡智慧,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需要继续加强文化建设,助力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海外传播.由张帅所著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探讨了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全球化背景,阐释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预测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现状,提供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路径.该书重点突出、结构完整、理论性较强,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民族声乐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段。出土于河南曾侯乙墓的战国编钟深刻的说明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对于音乐的研究已经深入到音乐的整体音质效果当中。建国以后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美声唱法是结合了传统音乐的演唱的精华同时吸收了西方音乐演唱理论,在新的社会欣赏眼光下的声乐唱法的新形式。本篇文章将从现代媒体与民族声乐传播的角度着手,系统的介绍了现代媒体在传播民族声乐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韦嘉 《传媒》2017,(20)
声乐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古老艺术,从人类最初模仿虫鸣鸟叫之音、劳动之余的"杭育杭育"和涂山氏"候人兮猗"等声乐起源,一直到当代民族声乐的多元发展,经过历史沉淀与升华后,声乐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核心养分.民族声乐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构成,其发展史也是民族艺术史的基本分支.我国民族声乐理论体系十分宏大,内容涵盖非常广泛,但很少有专门针对民族声乐历史演变和流派进行梳理研究的理论著作.尤其是近现代以来,音乐史研究理论体系日益完善,为民族声乐发展史的研究提供重要保障.随着中国民族声乐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系统梳理和研究民族声乐历史演变与流派划分,对推动中国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雅 《传媒》2018,(13)
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但真正呈现出系统化、健康化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一定程度上使得艺术交流环境得到全面的革新和改善,促进我国声乐艺术得以健康、快速传播与发展.而声乐教学作为推动声乐艺术得以快速传播的重要方式,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声乐教学的质量是决定艺术传播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5.
胡劼 《大观周刊》2012,(17):36-36
声乐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步与演生一路走来,承载着文化与时代的厚重,也凝聚着人类伟大的艺术创造。声乐艺术所具有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源泉,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自身的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声乐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的结合呈现着多彩的风貌,而对其文化价值的探求就是对声乐艺术发展历程及其文化价值的尊重与认同。  相似文献   

6.
马蕊 《传媒》2015,(18):51-53
戏曲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涵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大众文化的代表,戏曲的传播方式经历了"从戏台到电影、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变迁".新媒介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戏曲的传播方式,还丰富和拓展了这一古老艺术的表现形态.当电视媒介与戏曲艺术结合,形成了戏曲类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7.
中国艺术依托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而且呈现了国人的非凡智慧,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与此同时,中国艺术相应地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西方人对中国艺术的兴趣逐渐加深,并开始主动学习和接受中国艺术.由此,中国艺术的海外传播变得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众多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当中,戏曲又以它独特的魅力绽放,填补了大众的审美空白.2016年8月,陕西省合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场曲子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文化生态的变迁、这一珍贵剧种濒临消亡.本文通过对小场曲子起源背景现状、以及它所面临的资源、传播、市场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内容、形式、习俗、市场等策略,使小场曲子适应环境、适应当代人需求、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9.
房伟杰 《大观周刊》2011,(49):138-138
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应该以本民族声乐艺术成果为基础.广泛汲取和借鉴西洋声乐艺术先进的经验和理论,形成世界性的中国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装帧艺术民族特征的形成是中国哲学思想、民族文化、艺术审美等多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反映。坚持文化思想的民族化对未来装帧设计民族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妮娜 《传媒》2021,(18):后插3-后插4
艺术是全世界通行的语言,是世界各国互通的窗口.纵观艺术传播的历程,可以发现国家发展必然伴随艺术革新,艺术的流动性使国际传播成为可能,各国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碰撞,在相互欣赏中实现借鉴经验、优势互补.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除了在本国范围内的传递与传承外,还离不开对域外各国各民族的传播与交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包含了书法、篆刻、国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和园林.从传播学的视域出发来思考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动因、媒介、方式、路径和效果问题,结合古今重要的艺术传播现象和传播事实,对各门类传统造型艺术作综合性的宏观把握,当是研究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走向世界的一个崭新视角.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艺术魅力无穷,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引领时代风尚.为进一步发扬中华传统艺术,拓宽中国艺术的对外传播渠道.由张安华所著的《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研究》一书将着眼点放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上,运用艺术学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播现象,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技术影响下,艺术传播进程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发展形式,并且逐渐成为整个艺术领域的重要内容。当然,在新媒体发展驱动下,这不仅成为一种艺术传播的推动力,更在于该技术将传统文化、艺术等资源,以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来呈现。新媒体艺术,也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本文拟从新媒体驱动下的艺术跨界融合表现分析入手,结合新媒体驱动下的艺术类型特征认知,探究新媒体驱动下的艺术跨界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3.
自艺术起源以后,人们对艺术的探索、追求与传播从未停止.从亚欧大陆古代艺术的两河流域文化艺术,发展到20世纪的现代艺术,世界艺术史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与发展.艺术传播的方式与载体也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发展完善.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艺术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国艺术传播仍然只是以一种新闻传播类型存在,艺术传播理论体系并不完整,加之新媒体诞生对传统艺术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的巨大冲击,导致传统艺术传播逐渐走向衰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研究艺术传播发展史的发展现状,对完善艺术传播理论体系、促进艺术传播方式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成了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的民族,蒙古族文化正在展现出新的生命力。为了继承和发展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必须解决蒙古族文化传播问题,革新交流形式,展示自己的特点,并按照新媒体时代的时代规律,探索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式,从而促进蒙古族文化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宁 《大观周刊》2012,(11):75-75
声乐艺术是以技法的延伸革变为其主要发展标志的。回望历史,民族声乐技法的历史变迁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远古至隋唐,声乐以乐舞、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技法中还未揭示歌唱的本质特征,总体上属于启蒙时期;宋元明清,声乐以戏曲、说唱为主要表现形式,技法中追求“气、字、声、腔”的合理操控。在认识程度上处于技术开发期;民国至现代,声乐以歌曲演唱为主要表现形式,技法中借鉴了西方的技术理论,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步入了技术飞跃期。至今,民族声乐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研究民族声乐的历史价值,意义重大。本文从民族声乐发展概况、民族声乐的重要地位、如何做好民族声乐的传承发展、探讨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对于民族声乐历史价值研究方面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浪潮对各民族国家的文化要素作出了调整与重组,传统文化因此受到解构与冲击,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符号、价值认同趋于弱化.民族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传播类型,在保护族群记忆、传统文化认同上起到重要作用.探求价值嬗变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路径,以及叙事困境,是"非遗"微电影生产、传播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7.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对于文化事业的繁荣,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在主流大片中建构中国的民族文化形象,这对于主流大片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国电影国际形象的确立,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有效传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分别从后殖民语境下中国电影的民族文化建构、文化氛围的创造与"二次创造"、主流历史的正面表述、故事与人物载体、民族化、多元化、现代化视觉传播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传统大众传播的有效形式,影视艺术已经有百年的历史,无论从传播内容的更新还是传播形式的发展,都经历了种种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影视艺术又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形成具有明确变化及发展内涵的大众传媒方式,而其传播形式的现代化,又加剧了其传播效应的大众化,在现代化与大众化的双重驱动下,影视艺术的内容及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与艺术是我国动画本土化的设计灵感源泉,而现代动画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动画传播传统建筑文化的现状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表现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动画设计的实际要求,探讨了传播传统建筑文化的动画场景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记述这一文明史的图籍--汉籍,浩若烟海,广布宇内,流播域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周边国家的文明进程.其中产生于日本的"和刻本汉籍"便是日本民族吸收中华文化的证物.和刻本汉籍是中国古代典籍在日本流传的一种特殊形式,构成了中国古籍在域外传播与保存的一个重要系统,是中国古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