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中以高校科技成果为主题的1 627篇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出该研究领域的基础文献、重要期刊、核心作者与机构、热点主题和研究趋势。研究发现:较为稳定的核心期刊群已经形成,研究机构及作者之间的跨平台合作有待加强;热点主题包括制度和政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等,“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新增关键词颇受关注;前沿研究变动频繁,“影响因素”“区域经济”“创新创业”等关键词表征了今后研究方向。对此,从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提供均衡充足资源、加强核心作者培育力度及推动合作交流、加强在更多产业中的创新与转化4个方面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用户体验领域2005-2016年间的3 235篇英文文献作为数据源,对其从时间序列、国家地区、学科、期刊、作者、机构等领域进行时空分析,并运用CiteSpaceⅢ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分析,以清楚认识到我国在用户体验领域与国际研究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王晶 《内江科技》2023,(10):102-104
<正>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1996年-2022年773篇核心级以上文献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我国在线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线教学领域文献数量经过较长的起步阶段,在2020年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电化教育》为文献发文数量最多的期刊;在研究作者中,韩锡斌发文最多为6篇,该领域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当前的发文机构以师范类高校为主;频次排名前四位的关键词分别为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在线教育、线上教学,构成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研究现状与知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献计量的分析视角,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该领域的文献发表数量、主要国家、学科分布、主要期刊、高产学者、主要的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献及高频关键词等八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发现:Research Policy是产学研合作研究领域国际最重要的学术期刊;当前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三重螺旋创新模型、技术(知识)转移、影响产学研合作的因素及产学研合作所带来的影响等研究;发达国家在产学研合作研究领域具有主导性地位;我国在该领域总引文数量、平均引文数量及H-index等指标值与其他优秀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与产学研合作在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性不相符。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权交易已在多个试点地区实施多年,利用建模分析方法,探讨碳排放权交易对地区工业碳锁定程度的影响。采集中国30个省区市2010—2016年面板数据,计算工业碳锁定系数,依此测算工业碳锁定程度,并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和空间计量-双重差分法(SDID)加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有效减轻本地区工业碳锁定程度,且我国工业碳锁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碳排放权交易在某一地区的实施,同样可减轻其相邻地区工业碳锁定程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1980—2018年间研究中国深潜技术的811篇文献数据,运用文献计量、支持向量机(SVM)聚类分析以及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深潜技术领域研究热点、热点年度变化、研究机构、作者及合作网络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显示:中国深潜技术领域总体上受到持续关注,2010年以来文献数量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研究热点集中在导航与通信、结构、控制等系统技术方面,对材料、生命支持(仅适用载人深潜器)等系统技术方面研究不足;军队系统与高校为研究主力,但合作研究未形成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7.
利用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0-2014年间我国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根据文献发表数量分析该领域核心作者、发表文献的机构确定该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通过关键词分析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突现词分析反映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煤炭大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发展程度与碳排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通过VAR模型分析了中国1990年~2018年间碳排放的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目前我国碳排放,并进行总结建议。研究表明:(1)减少碳排放同时兼顾经济增长;(2)基于碳减排加快产业结构转移;(3)完善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4)提高原有技术,发展清洁能源;(5)加强国际碳减排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十年来(2000-2010)SSCI收录的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的66种期刊中的中国大陆学者发表的455篇论文进行计量分析,包括各年文献量、期刊、著者、机构、研究主题和引文等,以期从一个侧面来反映我国大陆学者在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研究方面的科研生产量、核心期刊、核心人员、核心机构、主要的研究领域和国际影响力等信息,便于人们通过定量数据了解我国大陆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研究的现状和实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3-2017年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159篇关于神经经济管理学研究领域的CSSCI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及SPSS、CiteSpaceⅤ等软件,首先从文献计量的视角分析了国内神经经济管理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然后从知识图谱的视角,通过文章关键词、作者和机构等方面分析了国内神经经济管理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前沿。通过对国内神经经济管理学领域的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研究,以期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碳交易机制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市场机制,已经在全球各国逐步推进实施中。交通运输行业是三大碳排放行业之一,积极应用碳交易等市场机制管控排放是大势所趋。目前,交通运输领域项目碳交易已经在国内外逐步探索实践。系统梳理分析全球交通运输领域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碳交易现状,结合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从借鉴国际交通运输CDM经验、注重交通运输方法学开发和应用、探索创新交通运输碳交易机制、建立低碳交通基金等方面提出中国交通运输领域项目碳交易机制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交易国内外研究热点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碳排放交易初始配额分配机制、碳排放交易的价格机制和碳排放交易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简单评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碳排放交易发展的现状,对碳排放交易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未来中国碳排放交易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吴恒煜  胡根华 《资源科学》2013,35(9):1828-1838
学术界普遍认为,碳排放交易机制是碳排放减排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碳排放交易市场制度设计与碳金融市场方面。市场的分配与运行效率是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关键,而碳金融市场产品及其衍生品的价格特征则是稳定碳排放市场、发展低碳经济、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此,未来研究需在碳金融市场产品及其衍生品价格、碳金融市场与其它市场之间的关系方面作进一步探讨。另外,碳金融市场产品及其衍生品的定价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些研究,有利于建立我国的碳排放交易所,提升碳排放交易的效率,并充分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同时有利于充分优化配置碳资源,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14.
建立区域碳交易市场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掌握国际环境谈判主动权的有效途径和当务之急。本研究在分析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基础上,认为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必须先建立区域性碳市场;借鉴重庆市"地票"模式的成功案例,创新性地提出了"碳票"为主的碳交易模式;通过碳汇、碳源评价,摸清市场基础,创新设计重庆碳交易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在政策的规范指导下,推行区域碳票示范交易试点,逐步推向规范化的市场交易,并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推广;最后基于市场设计,提出针对性的配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碳交易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区域内碳汇与碳排放冲抵,实施碳交易,既是应对全球挑战、担当减排责任的远见卓识之举,又是适应经济迅速提升、降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行动之策。基于立足国情、探索新路的客观分析,我国实施区域碳交易的条件基本具备。以"碳票"为主的碳交易模式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模式和实践,具有操作的市场基础和技术基础。在政策的规范指导下,通过虚拟交易步骤全面论证测试后,推行区域碳票示范交易试点。待条件成熟和政策体系完善后,逐步推向规范化的市场交易,并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推广,为全国碳交易的推行提供范例。经过渐进实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洋蓝碳交易机制及其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  胡锋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3):187-193
通过对蓝碳相关理论一手文献的分析,明确蓝碳交易的研究进展。基于国际国内双重视角,运用归纳分析及学科交叉等方法,研究梳理国际蓝碳议题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蓝碳建设的实践历程,发现既有制度存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制度推进缓慢、交易各环节的市场监管及环境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等现实困境。研究结果表明,建立以持续发展为导向的蓝碳交易市场,应当以自然科学原理、陆海统筹等理论为指引,科学控制蓝碳交易配额总量并进行初始化分配,在中央与地方蓝碳专门保护立法统筹推进保障下,通过设立专门的蓝碳基金及保险制度,引入综合性海洋蓝碳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补偿等制度配套,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蓝碳交易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7.
借助于DSR模型,从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和发展状态两个维度,选取碳交易市场建立时考虑的8个指标,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5~2009年统计数据为样本,基于系统聚类分析,对中国碳交易市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首先构建跨省区域性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应分层逐步推进,建立代表性省份对应的碳交易先行区;火力发电应作为中国碳交易的先行行业。  相似文献   

18.
海洋碳汇发展机制与交易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碳汇是解决我国碳排放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在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容量的双重约束下,实现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需要探索更多的政策手段。我国海洋碳汇建设的潜力较大,通过将海洋碳汇与陆地碳汇协同起来,构造一体化碳汇体系,对我国碳汇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以海洋生态改善为基础的海洋碳汇增加路径中,海洋养殖、滨海湿地保护、污染排放控制都将对海洋碳汇增加提供可能。在原有碳交易市场基础上通过设计合理的碳汇交易规则,能够以市场的方式引导更多资源进入海洋碳汇建设领域,实现增强我国碳实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碳减排状况,为现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改进提供经验依据。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存在碳减排效应,并采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PSM-DID等方法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传导路径,最后分析试点政策的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1)试点政策显著降低试点地区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碳减排效应;(2)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试点政策实现碳减排效应的作用路径,绿色技术创新在降低试点地区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中分别发挥了12.38%和5.51%的作用,能源结构转型则分别发挥了3.74%和0.47%的中介效应作用;(3)北京的碳减排效应在6个试点地区中最强,其次是上海和天津,湖北和重庆的整体碳减排效应较弱。研究结论为更好实现“双碳”目标、同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的主要启示包括,要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减碳政策等。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关于碳交易机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分析缺乏微观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本文基于2009—2016年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以2013年末在7个省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三重差分的估计方法,通过对比碳交易试点政策实施前后、试点省市相对于非试点省市、高污染行业相对于低污染行业的企业绿色专利申请占比的变化情况,探究碳交易机制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影响,并进行了一系列异质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相对于非试点省市和试点省市的低污染行业,碳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提高试点省市高污染行业的企业的绿色专利申请比例。(2)相比于发明类绿色专利,该政策对绿色专利中的非发明类专利的促进作用更强。(3)相对于国有企业,该政策对试点省市上市公司中非国有企业的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更加显著。此外,本文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增加高污染行业企业的科研人才引进和提高科技研发支出、提高企业资产净利润率,进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中国实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提供一定经验支持;为如何实现提质增效、更好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和绿色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