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堂场景]学生学习通分,懂得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先应找出原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而学生对于最小公倍数只会用短除法,如果要一眼就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觉得相当困难。该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快速看出几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慧眼”呢?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通分,懂得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应先找出原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而学生对于最小公倍数只会用短除法,如果要求他们一眼就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觉得相当困难。那该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快速口答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慧眼”呢?  相似文献   

3.
课堂场景学生学习通分时,懂得了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后,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应先找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而学生对于找最小公倍数只会用短除法,要想一眼就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觉得相当困难。该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快速看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慧眼”呢?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习通分,懂得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应先找出原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而学生对于最小公倍数只会用短除法,如果要求他们一眼就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觉得相当困难。那该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快速口答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慧眼”呢?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一课时,需要引导学生将异分母分数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即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有的老师认为:“一定要以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有的老师指出:“只要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这个过程就叫作通分。公分母不一定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因此,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来计算。”  相似文献   

6.
课堂场景学生学习通分时,懂得了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后,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应先找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而学生对于找最小公倍数只会用短除法,要想一眼就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觉得相当困难。该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快速看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慧眼”呢?正在我一筹莫展之际,脑海中跳出了学生“帆”曾经在课堂上的一个回答。记得刚接触最小公倍数时(还没有学习短除法),学生“帆”就曾提出他会用自己的方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他说:“只要用这几个数中的最大数,从1开始分别乘连续的自然数,等到乘出的积也是其他各数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中的通分类知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涵盖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在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了解分数和通分的意义,从寻找最小公倍数、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三步入手,使学生能够运用通分进行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加减运算等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8.
求最小公倍数是《数的整除》单元的重点内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为了帮助教师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题目灵活地选用最佳求法,特介绍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十种。 1.倍数查找法倍数查找法就是分别求出要求最小公倍数的那几个数的一些公倍数,从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例如: 求6和9的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智慧地学习.作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出结果,核心的知识目标就可以达成.当然,作为教师,我们总希望学生少走“弯路”,用最小公倍数更简单、更便捷、更有利于学生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中的通分问题,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他们有自己的认知风格,有自己的知识背景,所以,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用最小公倍数进行通分.  相似文献   

10.
学习最小公倍数、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当容易的.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提升练习品质上,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分数的美丽与奇妙,开发创造性思维,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富内涵.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比较34 和 56 的大小”教学片断。在即将下课之时 ,我鼓励学生提出了许多较好的问题 :生1:刘老师 ,比较 34 和 56 的大小 ,为什么要用12作4和6的公分母 ,能不能用24、36、48……作公分母呢?为什么?师 :比较几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一般的方法是 :先用通分的方法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为分母的分数 ,再进行比较。能够用24、36、48……分别作4和6的公分母 ,但24、36、48它们不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较繁易…  相似文献   

12.
事实上,选择以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的学生,其计算正确率明显高于以两个异分母的乘积(公倍数)作为公分母的学生,主要是后者由于通分后分子和分母的数比较大,导致计算难度增加,或者很难找到计算结果中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没有对计算结果进行约分或约分不彻底,也就不符合在分数运算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常用的方法是:先求出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这两个分数的公分母。然后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异分母的分数化为同分母的分数,最后按“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较大”的规律进行比较。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能力,笔者介绍用“十字相乘”的方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例如,在讲完六年制数学第十册第  相似文献   

14.
在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中,使用了“公分母必须是最小公倍数”的技巧,使得在化简结果时,工作量得以减小,教学之初,我也采用了这种思路.但是,正当我为传授给学生好的技巧窃喜时,新的苦恼来了:无论我如何强调“公分母必须我最小公倍数”这种思路的好处,部分学生依旧还是不用,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5.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有五步:(1)去分母,即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依据是等式的性质2.在去分母时,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不止一项时应添括号.(2)去括号,一般是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  相似文献   

16.
以异因合数为分母的真分数,化为循环小数,循环节的位数为其中各因数循环节位数的最小公倍数.以n位全1数为分母的真分数,化为循环小数j=n;若为合数,则n是各因数循环节位数的最小公倍数.《n》中至少有一个或多个质数j=n.欲求j=10(位)的质数,就去分解《10》.  相似文献   

17.
通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前提。它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设计的,重点是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探究通分的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8.
通分     
教学内容;通分教学重点: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懂得可以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难点:为什么要对分母不同的分数通分。教学过程:(一)复习1.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口答)4和6 3和2 7和21  相似文献   

19.
一、分式 知识链接 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个不等于0的数,分式的值不变. 2.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母不同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一般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这样的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相似文献   

20.
我的发现     
星期一晚上,我在家里写作业。咦!做到题目3/5-3/5时,我发现了一个规律:3/4-3/5=3/20,得数的分母是被减数与减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