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堂主体已由"教的主体"转变为"学的主体",以求"教是为了达不教"的最终目的,这也是洋思教学的精髓,也就是说,原来站在课堂边缘地带的学生要站到课堂的中心位置去主宰课堂,真正地让课堂"一切为了学生",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心必须由"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不断改进教育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发展要求。当前,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以及生本教育理念在我县教育界得到普遍的认可,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正成为大家教育教学的共识。"学导用"分层次教学课题研究也在我县大部分学校中全面展开。结合英语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想就如何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开发学生英语学习潜力等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实施谈几点措施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现在很多教师都很重视课前的预设,在备课中思考得更多的是"我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而很少问自己:我为什么确定这些内容?为什么要这么教?这样教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什么帮助?在教研活动中,一些教师听课也只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很少关注或不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这种做法违背了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常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体现不足。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积极探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叶圣陶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给优化数学教学课堂结构指明了方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开展"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认为"少教多学"源于"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是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的地位和作用的教育模式。"少教多学"课堂的教学目标,由传统课堂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化,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写字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写字教学在学生素质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加强写字教学"教"与"学"的管理,对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和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白先锋 《考试周刊》2012,(27):69-70
"开放式教学"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它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它以努力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己任,以"以人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观念为本质特征,它属于"生本教育"的范畴。开放式教学是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实验证明"开放式教学"能够改变课堂,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氛围更加民主、和谐,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刘琼 《广西教育》2014,(21):96-96
"少教多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和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实施"少教多学"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二是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学相结合;三是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并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思考。在教学古诗文时如何做到“少教多学”,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理论家皮亚杰曾深刻的阐述道:学生、教师和课堂构成了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相比较教师而言,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个主体,我国提倡在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中小学教育依然难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更多的时候是"以教师为本",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笔者主要以当下的小学语文为教育对象,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出发,深刻阐述如何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从而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诱思探究教学”与科学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思探究教学』与科学素质培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过渡。浙江省现行的《自然科学》教材在这方面作了较成功的改革,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以怎样的方式授课才...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教育应充分体现教育的两个主体作用,即一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一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教学的效果。学生尤其是“差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由于笔者所教学生的基础素质不高,就如何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普及教育的一个重大创新与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实践证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小先生",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推行"小先生制"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即知即传人"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变革教学模式、培养"素质型、能力型"时期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琳 《考试周刊》2011,(49):130-131
当前,我国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这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决定性意义。课堂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将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因而我国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变革。新型课堂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下面我仅就英语课堂的"互动"教学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三导式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师在课堂上灵活交替运用"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由原来的"教"变为"导"。通过创建有序、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的教师作为有效的引导就体现在"三导教学"的设计上,因此,我们要根据新罗区进修校编写的"课堂三导"材料,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进行个性化地设计教案和学生学习活动,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上出有自己特色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5.
让“问题”驱使学生主动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生成性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促使其潜能充分发挥,进而达到"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数学问题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具体环境,启发他们独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证性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在不同条件下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可能出现的答案。因此,"问题解决"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想载体。本文重点探讨了数学问题教学的具体实施以及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重在培养能力"。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为此,教师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今天的"教"就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就是要让学生"会学"。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邬云德 《中学教研》2014,(11):14-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旨在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需要的"过程教育",但调研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符合"过程教育"要求.深度访谈发现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教什么"和"怎样教"的认识存在偏差,而导致认识上偏差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没有经历深入、细致地确定"教什么"和构思"怎样教"的分析与决策过程,教师不经历该过程的原因是教师缺乏相关的分析与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程度,是由这个高校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是否积极决定的,也体现并影响了每一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态。本文提出了如何有效地、科学地、创新地、全面地改进当今高校以"9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它将对进一步地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全面贯彻实施高校学生素质教育,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金馨 《考试周刊》2013,(16):63-64
<正>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为本位、以开放为本位。这就是说我们要改变过去以知识为本的理念,要坚定以育人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  相似文献   

20.
教育生产关系严重阻碍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学"与"教"的关系严重扭曲、错位,学生成为学习的客体与知识的容器,其主体性、独立性严重缺失;"教"与"育"疏离甚至背离,作为"教育"辅助形式的"教学",其工具性价值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