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岚 《考试周刊》2015,(27):151-152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开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研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对于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要改变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目标缺失、辅导员队伍人才匮乏、工作效率低下等现状,就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过程观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内容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校企共育"是高职院校联合区域企业共同培养合作企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是高职院校与区域企业在达成人才共育理念共识基础上的对接性人才培养措施与手段。它既是高职院校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的现实需要,也是区域企业获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选择。"校企共育"需要以"人才供需联合体"和"共育性人才培养机制"为保障,为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人才对接提供有力支撑,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技术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将有力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人才供需对接、人才能力对接和人才成长对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才,和谐的人才离不开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必须孕育在和谐的学校文化之中.我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尊重生和谐,和谐促发展"的办学思想,即以尊重理念为指导,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教学改革,实施中职《机械基础》有效课堂教学,通过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并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机械基础》的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当前工业生产需要的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载体,舞蹈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在于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如何突破既定的教育模式,探究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舞蹈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简要分析当下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基于以教育为中心的课程目标进行"体验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以促进舞蹈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业为导向"要求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基于此,通过对台州市近年来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着重探讨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一些对策,以其进一步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基地,而产教融合是促进高职教育人才与市场、企业相对接的有效路径,从而促进"产"与"教"共同发展。美国社区学院产教融合成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给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叶青 《考试周刊》2013,(65):154-155
<正>"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技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处于"无问题"状态,究其原因,社会、学校、家庭相互关联,都是造成这一状态的重要原因。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状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思想指导为了促进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的转变,教育各界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建立"百年大计"理想。教育主管部门引领教育,改变对学校效益的评价机理,放眼未来,运用积极的评价制度促进教育转型。各学校领导班子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2):138-139
经济发展下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如何将"严"与"爱"渗透进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工作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的落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生态的正向改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契机。"双减"是地理教育"双增"的开始,即增加地理跨学科融合的通识教育内容,增加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劳动教育活动。文章以"垃圾分类"为跨学科学习主题,探索以地理项目式教学融合"双增"育人目的的设计思路,强调以实践获得地理真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更好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以海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深入剖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对当前课程设置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希望能构建出更具"丰富性"和"职业性"的课程体系,以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能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这是中国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契机。根据高职教育的宗旨和"一带一路"人才特点,以社会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人、行为、环境的交互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该思路有利于提高人才适应性、实用性,能够更高质、更精准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技能型人才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应以"工作过程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校本课程"为具体形态,通过更新教师与学生的教育观念,引入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校企合作,实行现代学徒制,以促进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2015年,我区将紧紧围绕全区教育发展大会部署的任务,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重点,深入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广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八大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的国家倡议,对高职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将加快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变革,提升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包括:跨文化沟通的复合型人才、多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勇于挑战的创新创业人才。高职教育应针对人才需求,积极改革创新,为"一带一路"培养优秀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7.
如今社会的发展对医学人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诉求,各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医学人文教育的新模式。结合目前国内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中山大学为例,探索以"三基三严三早"为理念的、以第二课堂的建设为基础的、培养"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的模式,促进我国医科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研究生联合培养长效机制,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满足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合作共享为驱动构建"协作发展"的互惠激励机制,以权责分明为基础构建"积极高效"的管理协调机制,以校企共担为载体构建"持久稳固"的质量保障机制,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为分析前提,从社会对人才需求和人才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分别论述、分析了"滚动教学"理念和"订单培养"模式,并基于这两个理论构建了高职教育的教育模型,强调教育中社会、学校和学生三者利益的统一,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在现实生产中发挥高级技能人才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与"90后"群体成为高校大学生主体的时代背景,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特点;同时,探讨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和未来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指出未来大学生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卓越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催生"人才红利"的重要作用,探索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助推"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的途径,提出高校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有效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四方联合互补反馈的运行机制,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才能有效促进"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