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丽  布敏 《新闻世界》2007,(7):32-32
2005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八路军》中,人们发现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他就是扮演任弼时的演员祝新运——当年《闪闪的红星》中那个家喻户晓的“潘冬子”。从“潘冬子”到“任弼时”,祝新运离开人们视线30多年,并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在困境中,是他的  相似文献   

2.
库切的火车     
<正>他住在莫布雷火车站附近一个居室的公寓里……"南非作家库切在他的《青春》开篇即将一种可能远行的诗意推给读者。火车从远处开来,然后开向远处——不知车站的职工们离开没有,他们是否也居住在那个叫莫布雷的火车站附近。每天早晨或者黄昏,他们夹着铝制的饭盒,穿过喧哗的街道,踩着文学中的落叶走向调车场。正点的火车正缓缓开进车站,一些离开的人安静地站在高高的站台上,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的冷眼中,在诽谤和辱骂声中,在个人身心的极度失落中,那个颇有名气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猎艳高手——庄之蝶,忧郁地走向河边。”他期望寻求一片宁静。在河边,他发现了一个佝偻着的人的背影。起初他把他当成了一块圆石,随后他才认清那是个年轻人,待他走近时,才发现那个人原来正在为排解性欲而“自娱”。 这是近一段时间风靡中国的小说——《废都》中的一幕场景。然而,庄之蝶,这个中国当代“第一大”畅销  相似文献   

4.
40年前的《察哈尔日报》总编辑——何辛,在他的《长城内外十春秋》回忆文章中,满怀着深切的眷恋之情叙述他当年办报的境况和心情。他说,他从1942年起至1952年底那段时间,先后在长城内外的《黎明报》、《冀察群众报》、《察哈尔日报》等报社工作过10年,“那确是我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经受考验、锻炼和学习成长的十年,我的世界观、革命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就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那10年是我全部革命生涯和新闻生涯中最值得眷恋的岁月。”不约而同,原《察哈尔日报》另一位副总编辑——屈飞,也写了一篇回忆录——《满怀眷恋话当年》。他说:“我老来,有一种眷恋往事的癖好。对《察哈尔日报》  相似文献   

5.
张琳 《大观周刊》2011,(7):15-15
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让众多的都市痴情男女对“纯爱”充满向往,幻想着某年某月的某天,也能遇见心中的那个他,谈一场干净纯粹的爱情。不知是应观众所求,还是电影本身所需,电影《芳香之城传奇》打的就是“纯爱牌”。  相似文献   

6.
芦苇的编剧生涯已经足够辉煌。《霸王别姬》《活着》以及《图雅的婚事》都出自他的笔下,金棕榈和金熊,他的作品都拿到了,但他仍能对那些大牌导演作“炮轰”式的批评。他一方面与最主流的导演合作,另一方面又似乎与那个圈子保持着距离  相似文献   

7.
“阿星,这个15岁开始即在深圳的‘广西砍手党’团伙里做饭炒菜的小伙子,却一直拒绝同流合污。18岁开始,他便离开‘砍手党’团伙,在工厂里兢兢业业打工……7月8日,因为旷工一天,他所在的工厂主管辞退了他,4个月应得的2000多元工资只给了600元,并且在他收拾衣服准备离开工厂的时候,出言羞辱他,于是他一怒之下把主管杀了,随后自首。”(7月11日《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对“阿星杀人事件”的报道,透着一种深切的同情。7月14日,陪同阿星自首的记者在《南方周末》发表题为《新生代民工的城市梦想》的评论文章,追问阿星杀人事件的社会根源。此…  相似文献   

8.
杂志创新策略--访《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新城用“默默无闻”来形容自己就任《新周刊》执行总编前的12年,那时他在电台工作,干的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活。但也就是在这个岗位上,他连续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封新城对其12年广播工作的“不以为然”,倒是反衬了他对平面媒体的狂热———他自称做《新周刊》是多年积累的一次大爆发。他还把“引爆”的功劳归为他当年广东电台的同事窦文涛的引荐。窦和封在同一年离开电台,前者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去了凤凰卫视;后者一动笔便是滔滔江水,以说“不”的姿态使《新周刊》在青年人群中所向披靡。《新周刊》社长孙冕宣布封新城任执行总编时…  相似文献   

9.
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离开这片他曾经深爱着的“多情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已经十五载了,但人民并没有忘记他,提起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假如你要认识我》、《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亚洲雄风》,人们仍耳熟能详,百唱不厌,他的音乐如陈年的美酒般散发着恒  相似文献   

10.
“自传体”文学作品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是否反映了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本身的历史意义。《血色浪漫》是一部有着浓重自传性质的小说——尽管作者都梁没有承认过,但也没有否认过。这部小说讲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北京“玩主”钟跃民及其伙伴从“文革”到当代社会的生活经历。“玩主”这个概念,最先出现在王朔的笔下。不过是写作“顽主”。在《血色浪漫》中,都梁毫无  相似文献   

11.
一、在旅部 1942年夏,我在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政治部负责旅报《先进报》工作。这时正值一次反“清剿”斗争胜利结束,部队住在南通地区的一个村子里休整。一天上午,旅政治部主任卢胜同志的警卫员忽然来到编辑部通知我们说:“有一个大新闻记者来了,卢主任要你们快去接待他。”我和编辑卞庸中同志等随即跟着他来到政治部,只见卢主任正在和那个“大新闻记者”亲切地交谈着,还不住地向他敬茶。他每接过茶杯都仰起脖子  相似文献   

12.
徐家的天价“猫” 前不久,台湾收藏家查先生携着从诗人徐志摩家流出的一幅《猫》画离开北京回台北。这幅画是他以336万元人民币的竞拍价,今年六月底从北京2009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得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世界》2008,(7):116-116
“在越来越多的记者想方设法赶往灾区时,我却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见面’仅3天的黑水。”在6月2日《南国早报》上,一位“特派记者”刊文指出,5月27日,他满怀着帮助灾区人民的愿望,来到地震灾区。可他很快就发现,他想为灾区帮忙,却需要更多的人为他而忙碌。“但我为灾区做了什么?给灾民带去了什么?我常常对此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14.
六岁的索南次仁在尹莲的带引下,离开藏域高原修行的甘丹寺.启程的当天,堪布罗布“为他们诵经,打卦.得出的卦象吉祥”.也就在此刻,索南次仁第一次目睹日月同辉的天空异象,“日的明烈、变动和月的幽定、恒静”,一切都预示着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离开;三十一年后的“尹长生”,在夜间“凝望着大昭寺,默念六字真言,五体投地拜下去”,他曾在商海叱咤风云,历经世间如太阳般炽热的荣华富贵,如今,在沉静的月色见证下,他一次次地匍匐跪地,只为一步步找回曾经的自己——索南次仁.安意如新作《日月》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离去—归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据传,我国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当年在演《武松打虎》这场戏时,他扮演的武松演得非常精彩,场场都博得热烈掌声。一日,他在向人谈起这件事时,无意中流露出自满情绪,认为这场戏的演出成功,全在于他。这事被扮演老虎的那个配角知道了,心中很不服气。又一次演出《武松打虎》时,武松连打三次“老虎”,可“老虎”就是不“死”。至此扮演  相似文献   

16.
某诗刊发表了一首叫《思》的诗。诗文只一行:“载着梦的竹篮掉进深井——”。载着梦的竹篮子是什么样儿? 掉进了深井又象征什么? 那个题目是相思、思念或是思考? 有的作者写文章,爱搬弄新名词,生怕人家读懂了似的。如,某报宣传一位先进人物,讲到感人之处时,来了这样一句:“他未曾把缺乏食物的信息反馈到大脑”。什么意思呢? 说白了,就是“他  相似文献   

17.
甄西 《出版参考》2010,(11):41-41
“喜羊羊之父”黄伟明,出生于广州的一个艺术之家。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黄伟明三岁时就迷恋上了画画。那个时候,他的生活中只有两件事:一是画画,二是看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谈》《三个和尚》《没头脑和不高兴》等,黄伟明一直都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8.
47岁的储瑞耕常常会被自己感动,就像这回捧着那本厚得跟砖头似的、还在散发着好闻的纸香味儿的《储瑞耕文集》时,竟然又快要落下泪来。倒不是因为笔耕27年终于有了个“说法”而激动得不能自己,而是感叹于他那颗已经“修理”过的心脏屡屡“捣乱”时,他曾有过的那个很“悲壮”的想法:这60万字的结集难道就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句号? 那部《储瑞耕文集》的扉页照片上,储瑞耕一本正经地握着一支笔,照片下面是他自己题给自己的一行  相似文献   

19.
当罗开富一踏上征途,一位日本记者的目光就在注视着他。这位“每天都看经济日报”的日本记者,是《朝日新闻》驻北京特派员加藤千洋。加藤先生为了采访长征途中的罗开富,专程赶往遵义。然而他晚了一步,罗开富已于1月19日离开遵义,过娄山关,前进到赤水河畔。但是罗开富得知这一情况后,又于1月28日返  相似文献   

20.
王琦 《青年记者》2016,(20):67-68
在王小帅的电影中,总是能看出一种“漂泊”的味道.影片主人公的经历渗透着不确定的痕迹,他们在不同的城市之间游走,不停地寻找着,也失去着,始终得不到追求的那份归属感.这些与王小帅本人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他一直说自己是没有故乡的人,上海、贵阳、武汉、福州、北京,他也说不清他属于哪里,他的这种苦涩在《冬春的日子》《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青红》《我11》《日照重庆》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