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那个寂寞的夏季。当坐在槐树的浓阴下,静静地读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和纪伯伦的《先知》时,我根本没有想到,我的这些写在书边上的字,会成为岁月淘尽一切所剩下的几枚书签。今天,它们静静地夹在我思想的履历里,竟然有着我意想不到的精致和质朴,让我惊讶中不禁怀疑起来。怀疑它们也许并非出自我这粗糙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一六《呐喊》自序仔细阅读下边这段文字,然后答题.在我自己,并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①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籍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③使他不惮于前驱.④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①左边画线的这句话的意思是:a本以为现在已经不是一说话就没完没了的人;( )b本以为现在是一个切迫得不能不说话的人了;( )c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不是一个切迫得不能不说话的人了.( )②这里所说的"当日自己的寂寞"是指:③猛士这个词在鲁讯的《》中也曾出现过,其内涵都是指______.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要求: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 )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 )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  相似文献   

4.
《故乡》最早发表于1921年5月的《新青年》上,1923年鲁迅将它收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并且在小说集的前面写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他说自己做小说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里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从这些文字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写小  相似文献   

5.
与自己交友     
寂寞,寂寞,无边无际地把我包裹在其中。偌大的房间别无他人,radio里正放着一首老歌《寂寞的眼》。闲着没事,打开了窗,试图看看是否有熟悉的背影。那是谁?哦,原来不认识。那人是谁?不,也不是的。还是看书吧,顺手拿过《上海电视》,咦,周末的电视一点也不精彩,我真怀疑编排节目的人到底有没有用心去编辑。平时,我总是埋怨周围的人太多,现在,又特别想有一个知心朋友。突然,有一个奇妙的想法,与自己交友……尽管心底是灰色的基调,尽管自己有点烦躁,不愿伤神去想想过去不尽人意的事,但我还是准备与自己做一个十分知心、十分要好的朋友。从哪儿开始…  相似文献   

6.
一年前,院里让我开一门《应用文翻译》课,为此我到书店里去寻找有关书籍作准备。书店里有关应用文的书籍大多只集中在经贸、书信等有限的几个方面,这与我想通过这一课程让学生接触到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关的应用文体的愿望有着一定的差距。当我看到在书架的一角静静地摆放着的井升华先生主编的《英语实用文大全》一书时,并没有大喜过望的感觉,因为现在社会上名为“大全”的书能够名符其实的并不多,更多的倒是为了  相似文献   

7.
翻开《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我们会发现,在精美的彩页和插图之外,几乎一半是文字,一半是空白,这些空白也就是教材中所谓的“留白”。诸多空白,有着许多意犹未尽之处.它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引领性和生成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留白,理解它的内涵,更应该善于借助这些特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欲做此一题目,必先解读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关于“曲笔”的这段论述: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愁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  相似文献   

9.
我的梦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一段文字令我  相似文献   

10.
欲做此一题目,必先解读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关于“曲笔”的这段论述: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人花环,在《明  相似文献   

11.
寂寞深巷里     
深巷与山坡,同样的寂寞 主持人:王  瑨 城市越来越喧闹,寂寞却越来越深刻。迂回的深巷、长满野花的山坡,没有听众,我对我轻轻地诉说。从没觉得生活无忧的孩子们却有着深深的孤独感的奇怪与可笑,他们从寂寞开始懂得生活…… 《寂寞深巷里》像是一卷黑白的有划痕的胶片被老式的电影机放映在心灵的屏幕上,一个朦胧的故事被朦胧地记叙。文字都舞着“戏子”凄美苍凉的水袖,带着一阵阴阴柔柔的轻轻的风。一条深巷给了黄峥一个遐想一点心灵的激荡一种时空交错的灵感,让他在“梦和现实”之间用文字表白什么。 追 忆 童年 总像 一 杯烫 咖啡,淡淡…  相似文献   

12.
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之后,我对“幸福”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作为教师,面对越来越多的来自社会、家庭、工作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压力,如何找到平衡点,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魏书生无疑称得上典范。在这本书里,他把他的哲学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体现在书中每一处文字的背后。  相似文献   

13.
寂寞夜读     
冷雨敲窗,一灯如豆。好书在手,香茗在侧。在物欲横流的年代里,在纷繁琐碎的生活中,这寂寞的夜读常常令我的内心世界平静而充实,浸淫在书香里,感悟人生,回归本真。 一本好书,不到夜晚,不到灯亮,我是不会打开的,不然就觉得少了一份情趣。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米·普里什文的《林中水滴》,这些寂寞的书,也许不会让我产生多么大的冲动,但只要一打开它,我就会随着书中文字的宁静而宁静,清醒而清醒。在这个时刻,我不是被教诲而是被神示,不是被蛊惑而是被感化,不是被质疑而是被信任,不是被指责而是被慰藉……如同野花的…  相似文献   

14.
三月的高原,有一天竟突然地热了起来。我靠在床头上,享受着窗外热闹的阳光,无端地想起东北一个叫做呼兰的地方,有一片原野,该是泛出绿色的时候了。多年前,也是阳春三月,在那个蒲公英刚刚发芽,河冰消融的地方,曾经留下过一个顽皮、聪颖而又倔强的小女孩的身影。她的名字,以及她留下的文字,无数次地打动过我,特别是在我寂寞、无助的日子里,她几乎成为我的密友,我的知己。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几十年前生活在东北边城的女孩子的命运会这样长久地冲撞着我,让我常常为她叹息、落泪。她是萧红,起初,我是在《小城三月》《生死场》《呼兰河传》《后花…  相似文献   

15.
秋月那清亮的银辉,宛如一首无声的歌赋,散落在一篇叫做《荷花》的散文中。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但荷花还在这浓如水银的秋月下静静地开放,绽放着粉色的、红色的,或是粉中带白、红中带黄的鲜艳。荷花也会舞蹈,在一阵微微的风儿吹来时,那荷花就如同一只只飞舞的花蝶,想要飞向月光一样。这些站在文字里的荷花,好像一首古典诗词,有着古时的韵味。  相似文献   

16.
这几天,我们学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主人公童年在祖父园子里美好、快乐的生活。这些文字,一下子让我回想起了我在爷爷的菜园里发生的那些趣事。  相似文献   

17.
节选自鲁迅先生散文《藤野先生》的《在仙台》(小语十册23课),有些词语容易和现代汉语中通用的词语相混淆。如果照现在通行的意思和用法去理解这些词,就往往产生偏差。下面举出几条,简析它们同形异义的情况。每条里有  相似文献   

18.
这几天,我们学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主人公童年在祖父园子里美好、快乐的生活。这些文字,一下子让我回想起了我在爷爷的菜园里发生的那些趣事。  相似文献   

19.
正数月前,一个温婉文静的女孩在好友的陪伴下来到我的办公室,递给我一本平日的随笔,询问是否能帮忙推荐。我看那文字,有着同龄人少有的老练与沉静,令人惊艳。适逢《语文世界》"写作之星"栏目约稿,我便从这些随笔里选了几篇发给编辑,果然被编辑一眼相中。  相似文献   

20.
分子生物学从诞生之初到现在,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一门应用领域广泛、发展潜力巨大的学科。殊不知,在它的背后有着许多为之辛勤工作的科学家们,正是他们才使得分子生物学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生命的构思———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分子生物学》为我们展示了分子生物学诞生之初,一些鲜为人知却极富史料价值的事件和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