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苏州新区实验小学紧紧围绕"提升儿童学习力"的目标,为儿童的"自然和谐的发展"努力构建绿色的生态课堂,通过"以点带面"的样板教学工程、改革课堂评价模式、强化科研意识等促使师生自然、健康成长,充分展现师生主体精神,提升儿童学习力。  相似文献   

2.
"合作力"是儿童数学"学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合作力"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目标追求。回望课堂,合作早已成为重要环节。但细细琢磨,我们不禁思考:课堂中的合作是真合作吗?合作让学习真正发生了吗?合作让儿童的"学习力"真正进阶了吗?我们的研究与实践在不断思考与追问中开启。  相似文献   

3.
"童真课堂"是儿童自主学习、创造的课堂,"以真为先"是童真课堂的核心理念.教学中要从生命视角、儿童视角以及学科视角关照"童真课堂".把脉儿童"真学"起点、建构儿童"真学"过程、提升儿童"真学"效能,关注儿童"真思""真言"与"真情"."童真课堂"具有强大的发展力、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8年第6期《"生态课堂"视阈下的创意学习力提升》一文,介绍了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在提升儿童"学习力"基础上,开展了"十三五"规划课题"提升小学生想象力的创意学习研究"的科研。学校努力践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以"想象力"为触发点,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主阵地,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积累、综合运用、自主实践的过程。"儿童问学课堂",以"问"为引擎,扬起生长的帆;以"学"为核心,培育生长的力;"问""学"相生,蓄积生长的能。学生在"问学"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PBL是指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力和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从本质上看,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基于经验的自然生长。在基于PBL的课堂上,儿童能够进行深度学习,领悟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更多的学习可能性,继而提升学习力和反思力。探索一条PBL与儿童相遇的最佳路径,也将成为儿童数学学习有意义的寻绎之旅。  相似文献   

7.
"让学引思"的数学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主张从儿童本体、课堂本色、教学本旨、数学本质的视角,理解教师、学生、教学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课程设计从教学力、学习力、认知力、思维力四个维度展开,让教师开启"让学"之旅,让学生生成真学样态,让教学引导认知体验,让数学提升思维境界。  相似文献   

8.
<正>"学习性课堂"是以儿童自觉主动地学习为根本的课堂。在学习性课堂中,不存在等级森严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身份和职能也将发生本质变化。课堂是师生协同合作的共同场所,师生围绕着核心问题开展主动学习,解决问题、实现目标、促进共同成长。教师过度注重"自己"要说什么,也正源于对学习的误解,对课堂成败的记挂。一节  相似文献   

9.
"小研究"学习可以打通课堂前后与内外的"壁垒",伴随儿童学习语文的全过程。"以小见大""以研立学""以学会友"彰显了"小研究"学习的特质,让语文学习更有吸引力和生长力。当"小研究"学习的设计与交流成为一种自然、自由而自觉的新常态,更富个性、品质和意蕴的语文学习也将真实地发生。  相似文献   

10.
高效课堂是师生双方借助于一定媒介共同打造的,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教师教学力的投入,更需要学生学习力的参与。教学力由备课能力、教案设计能力、课堂组织实施和管理调控能力等要素构成,而学习力则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等要素构成,两者在课堂教学中是共生共长的关系。只有同时提升教师教学力与学生学习力,才能使课堂教学的目标顺利达成,从而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效课堂是师生双方借助于一定媒介共同打造的,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教师教学力的投入,更需要学生学习力的参与。教学力由备课能力、教案设计能力、课堂组织实施和管理调控能力等要素构成,而学习力则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等要素构成,两者在课堂教学中是共生共长的关系。只有同时提升教师教学力与学生学习力,才能使课堂教学的目标顺利达成,从而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学习力"是指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学习创造力等,可以做到:激发动力、影响毅力、训练能力、引发创造力、鼓励转化力。学校主要通过三项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即手指活动与学习力、幸福课堂与学习力、运动健身与学习力。手是人的第二大脑。学校重视开展手指活动以促进脑的开发,手指操、手指游戏、小乐器等走进了课堂,也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是提升学习力的主渠道。学校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思考如何通过学习力的提升实现幸福课堂?反之,又如何通过幸福课堂的落实促进学生学习力新的增长?在研究与实践活动中设计并实施了三个渐进性的过程,即  相似文献   

13.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自然建构需要基于儿童视角的教材追问,方能实现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应然转变。所以,儿童视角的课堂教学理应引领学生在自主追问教材中经历"经验到重构、习惯到认同、情境到模型、形式到内容"的学习过程。如此的课堂教学不仅凸显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概念的本质内涵以及教与学的自然融合,更能助推学生主动理解数学概念、运用数学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构建"儿童主人"地位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应有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本课堂向学本课堂转型,课堂文化内涵、特征和创建策略将随之转型。学本课堂文化是突出师生学习地位、激发师生生命活力、提升师生生命质量、促进师生发展的智慧型课堂文化。主要体现特征:以饱满、尊重、安全、和谐、向上为特征的课堂学习精神文化;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思考学习为特征的课堂学习素养文化;以制度科学、民主合作、自主自治为特征的课堂学习管理文化;以合作探究、展示对话、智慧指导、思维灵动为特征的课堂有效教学文化;以激励评价、团队评价、多元评价、自我评价为特征的课堂学习评价文化;以学会学习、成绩提升、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为特征的课堂学习质量文化。创建策略强调:在精神层面做到一"放"二"扶"三"激",追求"扬"文化;在制度层面做到一"转"二"规"三"研",追求"新"文化;在物质层面做到一"设"二"换"三"美",追求"活"文化。  相似文献   

15.
"幸福课堂"是我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理想课堂学习状态和教学方式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开启"幸福课堂";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获得幸福体验;开展分层教学,提升学习幸福感;注重师生互动,构建幸福"情感场"。  相似文献   

16.
于梅芳 《教育探索》2021,(10):20-23
中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边缘人"出现在自主学习中、师生互动中以及小组活动中."边缘人"的产生是由于师生位势差存在、学生理解力不同、课堂氛围不积极造成的.为促进这类群体主动参与课堂、积极转化,需将课堂教学中的外生力、内生力和黏合力这三大内驱力相结合,构建中小学数学课堂中"边缘人"的转化路径.从外生力上看,要分层组织教学内容,交叉运用教学方法,反馈教学评价过程;从内生力上看,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率;从黏合力上看,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自主"是儿童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儿童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儿童参与、创造、自组织学习的过程.通过"备学""共学"和"延学",实现师生教与学的融合、交汇.数学课堂由此成为儿童智慧、生命自然生长的舞台.  相似文献   

18.
仲霞 《职教通讯》2017,(36):39-44
"间离"不仅是进行戏剧革新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是构成"布莱希特戏剧体系"的要素之一。职业学校译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间离"手法分析学情、处理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设计、掌控课堂、反思课堂,从而释放并提升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课堂学习力。以《神的一滴》教学实践为例,分析了如何运用"间离"打造译文阅读课堂,释放提升译文阅读课堂学习力。  相似文献   

19.
学力课堂是从儿童的基础学力出发,基于儿童的已有认知和能力基础,开展学科学习活动,通过进阶性学习任务驱动,儿童在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等活动中主动学习,促进学习力的螺旋上升。学力课堂通过“五有”基本样态,即有大概念问题引领、有进阶性任务驱动、有过程性实践操作、有灵活性迁移运用、有表现性评价体系,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而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力。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基于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自然生长。在PBL视域下建构小学数学项目式课程,是通过学科间的统整融合给予学生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数学学习路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与探究力,让学生应具备的数学学科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在课堂上真正"长"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