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畜牧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生存发展中所从事的重要基础产业。它既是独立的生产部门,又是大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部分。我国宜牧地域辽阔约半壁河山,资源丰富。因此,我国不仅是农业大国,也是牧业大国。但解放前畜牧业发展缓慢,草原天然植被退化,牧草质量也大大下降,优质牧草减少,杂草毒草相对增加,从而影响家畜生产性能的提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6):751-753
正草业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畜牧业是发展草业的出口;草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需要统筹考虑、系统发展。"草牧业"(grass-based livestock husbandry)一词最早于2011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提出;2014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召开的草原工作专题研讨会上,采纳了相关咨询报告中"草牧业"的提法,随后"草牧业"一词被写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而广泛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3.
苏大学 《资源科学》1981,3(2):79-86
对牧业资源进行全面、客观地估算和评价,找出我国牧业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才能制定符合自然经济规律的牧业发展方向和牧业经济政策。牧业资源包括饲料资源,家畜资源和牧业劳动力资源。饲料资源可分为种植业为牧业提供的精粗饲料、天然草地和工业性饲料三大类。家畜资源包括品种资源和畜群数量。我们的目标是要研究利用相同的牧业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畜产品,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黄河源区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关键技术及优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源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草牧业生产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改善当地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发生严重退化,对源区草牧业生产、区域生态安全和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但草地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本文系统梳理了高寒地区草地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凝练出区域适宜的黄河源区草地生态保护与生态草牧业发展技术体系,基于草畜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了区域功能耦合发展模式,结合案例分析了相关技术的应用效果,并对源区退化草地管理与生态草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上述工作对推动黄河源区草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雄县是拉萨市的一个牧业县,草地资源丰富,但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限制了畜牧业经济发展。根据当雄县的草地资源利用现状,及时把握我县草地资源和生态变化发展趋势,促进当雄县草原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利用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数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草原畜牧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对自然的依赖性,从草原畜牧业生态经济特征、家畜的两重性、放牧劳动的连续性、专业化生产的必然性等方面系统地进行了阐述。通过具体例子,说明了研究草原畜牧业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现阶段指导草原畜牧业发展和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草原不仅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对于水土保持、风沙防治等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些自然灾害却对草原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畜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从区域灾害系统角度探讨了草原的孕灾环境、承载体和致灾因子的特殊性,对我国温带草原的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后果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这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以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实施科技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我国草原牧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硬骨头"。面向新时代居民食物消费的多元化和高品质需求,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生态草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也为我国广大草原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草原牧区通过生态草牧业产业扶贫,全国已有不少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中国科学院生态草牧业扶贫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牵头,联合院内外多家单位在贵州省水城县开展"黑山羊草畜一体化"示范项目,并为云南省永善县肉牛养殖提供科技支撑,项目成果为草山草坡地区发展生态草牧业产业扶贫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我国面积广阔的草地资源不仅是广大牧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因此,发展生态草牧业,不仅是牧区实施产业扶贫的重要出路,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醉马草是草原上的一种毒草,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在改则县先遣乡开展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基本了解和掌握了醉马草的有关情况,并根据近三年来的发展局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生态保护工程对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民是生态工程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其对生态工程成效的评价、对未来生态工程措施的选择倾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文从内蒙古生态工程项目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研究了1995年至2010年来农牧民生产生活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以及鄂尔多斯三个地区的农牧户家庭拥有耕地均大量减少,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投入增加,总体呈现"减产、提效、增收"趋势,其中呼伦贝尔地区以牧业为主,锡林郭勒地区农牧并重,而鄂尔多斯地区牧户减少,打工人口比重增加;食物消费整体上向结构多元化、营养均衡化发展,肉类消费倾向有所不同,与各地区民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家畜干粪的用量正在减少,煤炭、天然气以及电等便捷能源消费逐渐增多。其中,呼伦贝尔地区干粪消费比重仍然很大,锡林郭勒地区秸秆、薪柴消费比重较大,鄂尔多斯地区以煤炭消费为主;农牧民意愿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居民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鄂尔多斯地区、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满意度水平与户均收入高低成正比关系;三个地区多数农牧民对草原生态环境和牲畜养殖抱消极态度,且其下一代倾向于脱离农牧业生产生活、移居至城市。  相似文献   

11.
1.我国的饲草饲料资源 1.1我国的草原资源 草原畜牧业是以草原为基地.利用草原牧草资源饲养家畜来获得蓄产品,因此草原资源的好坏对畜牧业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国有各类天然草地面积4亿hm2,全国总的原面积,占国土面积肥的40%,其中可利用面积为3、3亿hm2。按草地自然、经济、植被分布情况来划分,可分为三类:牧区草山草地面积为3亿hm2,占我国草地面积的75%;北方草山草地面积2.500万hm2.占我国草地面积的6.29%;南方草山草地面积7400万hm2,占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SWOT模型,分析了荒漠草原区四子王旗牧草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四子王旗牧草产业发展的优势是地势平坦,适宜使用机械提高生产效率、草原面积大、草地资源丰富;劣势是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严重、草地管理不足;面临的机遇是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种植少需求大,且畜产品消费市场大;面临的威胁是青壮年劳动力缺乏,且能够带动牧草产业快速发展的专业人才较缺乏。因此,荒漠草原区发展牧草产业的关键点,是加大四子王旗草地畜牧业的科技投入,构建高效的荒漠草原生态草业产业发展模式,从而带动整个草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气候学,牧业气象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藏气候条件与牧草生长的关系,着重从各种气象因子对藏北牧草类型分布,产量,品质进行系统的分析,正确平价藏北天然草场的气候生产力和资源,结合牧草的各个生育期,研究影响藏北牧草生长发育的各种生态和气象灾害,提出草原畜牧业开发利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章祖同 《资源科学》1982,4(4):31-39
草场作为一种农业自然资源,它是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因此,弄清和研究我区草场资源,并合理利用,使其不断地更新和提高,构成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达到有利于草原生产的生态平衡,使草场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畜产品,是我们草原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 内蒙古自治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适合于牧业生产。因而,自治区发展生产的方针是“以林牧为主,多种经济”的生产方针,是完全符合我区农业资源及自然条件的。从草场资源角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白城市草原资源状况及原变化,总结白城市大力开展草原生态综合治理,突出发展草原畜牧业等工作经验,客观地提出了健全草原保护制度、转变草原使用方式,推行依法治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钱军 《华夏星火》2011,(8):30-31
近年来国家在牧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方面投入较多,但对草原生态保护和牧业生产的投入力度不足,惠牧的生产性补贴政策明显少于惠农的政策。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根本目的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牧民增收,不会对畜产品供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俞锡章 《资源科学》1981,3(1):17-30
青海地区草场辽阔,有可利用草场面积五亿多亩,对发展高原牧区的草原畜牧业生产有着广阔的前景。为适应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本文对青海地区的草场资源生产能力及其评价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5)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的稳定上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畜牧业的经营水平国家已经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并已将其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草原是畜牧业的基础,同时也是有一种可以不断更新的可利用自然资源,可以为人类生存提供物质能量,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我们要将草原生态资源保护情况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掌握,按照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的原则,不断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从而将草原的经济效益和政策效益发挥。本文将针对草原存在的生态问题,对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做出介绍,对不断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做出阐述,希望能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草原资源是阿里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阿里草原畜牧业正面临着难以持续的困境,草地生态失调、草地急剧消失、草畜矛盾尖锐化、草场"三化"严重.可利用草场面积逐年减少,大批牲畜因饥饿不择食地直接啃食毒草而死亡,经济损失巨大.近年来疯草已成为制约阿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生物灾害"之一.因此,从保护草地植被、保持草地植物多样性、控制疯草蔓延以及合理利用等生态角度解决阿里地区草地疯草的危害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以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为研究区域,以89户牧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法,较深入地分析了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对牧民理性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以期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