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中国古代养生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养生文献典籍,不啻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中最为丰富的是道家养生文化。道家养生文化是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主流和主体,不仅功法众多,而且理论全面系统。道家养生功法门类众多,内容丰富齐全,无所不包;并且有关养生内炼的文献典籍也如浩瀚的海洋,无与伦比,有着自己独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早在汉代时期,人们就极其重视生命个体的健康,因而诞生了"养生"一词,在古代也被称为摄生和保生。本文仔细分析了汉代体育养生理念以及汉代养生体育的价值,并总结出几种汉代体育养生活动。  相似文献   

3.
"行气术"是我国一种古老、独特的体育养生方法。本文拟从历史的视角,对"行气术"的产生与发展类型及特点进行考证,以挖掘这种古代养生体育方法对促进现代人身心健康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养生家,他继承及发展了孔子的"仁寿"理论,并创立了自己的"浩然之气"养生思想,从理论及伦理的高度阐述了长寿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在积累了先朝历代的保健卫生、延年益寿的经验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系统的养生理论。而深谙养生之道的西汉张苍不仅官至丞相,更享年百余岁,也成为了中国古代福寿两全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界定“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和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学”等概念,在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比较中阐述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研究在学术立场、目标定位和致思取向诸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之“史”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藏书历史中,图书馆不仅将藏书实践作用在现实层面,还将具体文献工作"进之于道",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由此产生。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探讨了其理想追求对中国古代人格、社会及生态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牛凯 《兰台世界》2014,(5):87-88
早在汉代时期,人们就极其重视生命个体的健康,因而诞生了“养生”一词,在古代也被称为摄生和保生。本文仔细分析了汉代体育养生理念以及汉代养生体育的价值,并总结出几种汉代体育养生活动。  相似文献   

9.
魏胜敏 《兰台世界》2014,(6):134-135
晋代葛洪是中国著名的医学家、气功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养生学家,他的道教神学理论是其养生思想的重要基础,他的养生思想是以神功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的养生学说。  相似文献   

10.
晋代葛洪是中国著名的医学家、气功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养生学家,他的道教神学理论是其养生思想的重要基础,他的养生思想是以神功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的养生学说。  相似文献   

11.
“行气术”是我国一种古老、独特的体育养生方法.本文拟从历史的视角,对“行气术”的产生与发展类型及特点进行考证,以挖掘这种古代养生体育方法对促进现代人身心健康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史衍 《兰台世界》2015,(3):37-38
"养生"发展到宋代已经成为独立于传统体育之上的高层次体育,其内养、修为、调理肌理、延年益寿之功效,成为宋代养生体育修习者最直接的感受。本文从行气、按摩、导引三种养生方式,探讨宋代养生体育展现出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一书对秦代以前,尤其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概括性总结,是战国文化中心西移的标志性产物,包含有丰富的体育养生思想.其中对生命现象的科学认识、对保健养生理念的凝练、对音乐健身功能认识的升华等等,在中国体育思想史上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礼乐思想影响下,音乐因素是古代体育运动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其自身特性起到促进运动发展和"礼乐教化"作用。这不但增添了运动竞技的娱乐观赏性,也使文明素养在音乐中融入体育,促进了古代社会体育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5.
陈惠花 《兰台世界》2012,(36):121-122
汉代主要有以静为主的心理调摄、以舒经活络为主的按摩、以锻炼呼吸为主的行气、以引申为主的导引等养生体育活动,形成了强身祛病、形神俱养、动静结合的养生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献分类思想的价值取向是功能主义而非认知主义。中国古代文献分类活动一直贯穿一根"红线",就是以尊经重教为表现手段,以成为"为治之具"为旨归。文献分类活动中尊经重教的表现包括:以经为首,明道为要;经史子集的差序格局化;以义归类而非学科分类;会通理解,不求精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分类思想,对进一步挖掘古代图书馆和目录学思想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对建立"中国的图书馆学"理论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古讲求"阴阳平衡、强精固本"等养生观念,并成为国人养生瑰宝。本文解读了我国奴隶制时期养生思想的产生及长寿思想的代表,考察论证了后续养生体系的形成,以及长寿思想对养生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袁智亮 《兰台世界》2012,(25):86-87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著有五千言《道德经》(又称《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其不但具有深厚的哲学造诣,而且具有独到的养生观念。一、老子的养生观渊源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个人实践生活的感悟体验。老子出生于没落贵族奴隶主家庭,李门祖上曾因直谏犯上而遭到迫害株连,家道中落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书籍抄写困难、制作成本高,且文化活动一直掌管于隶属于王室的史、巫、贞手中,因而产生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思想,而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人士的主张之下,中国古代渐渐有了图书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古代中国是一个图书馆实践与理论早熟的国度。古代中国人在几乎完全封闭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馆实践方法和理论认识,就是梁启超所言"中国的图书馆学"。本文正是为了归纳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而作。[研究设计/方法]古代中国人完全自主地提出诸多图书馆学思想范畴,本文选取其中的五个范畴加以阐释,分别是:"书即道,道即书";"藏秘书,处贤才";"部次流别,申明大道";"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爱书须传布"。[结论/发现]发现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极富专业性和哲理性,丝毫不逊色于西方图书馆学理论。[创新/价值]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对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