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编辑加工改进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的写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10(4):311-312[4] 周宗锡. 从谈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J].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研究,1999,10(4):311-312  相似文献   

2.
郭建荣 《兰台世界》2012,(27):39-40
成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的京师同文馆,揭开了中国外语教育本土化的序幕,京师同文馆的创办不仅标志着一所真正的外语学堂出现在中国的国土上,更表明清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决心与探索性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正> 对于绝大部分外国人来说,了解中国的途径并不是很多。以前他们只能从西方媒体上获得一些零星甚至不够准确的关于中国的报道。1995年12月,中国日报网站(www.Chinadaily.com.cn)创立后,这种局面完全改变了。 中国日报是我国第一家上网的全国性报纸。当时,网络在中国远没有发展起来,最初的网站只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电子版,并没有接入到因特网中。读者想查询信息,只能通过电话连接的方式。没想到,电子版一建  相似文献   

4.
何霞 《当代传播》2003,(6):46-47,5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内地的英文报刊一直被认为主要是办给外国人和大学生看的。笔者通过亲身参与了华南地区第一家英文报纸《广州英文早报》的读者调查,对目前中国英文报纸的读者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中国英文报纸的最主要读者是在职人员。并进一步结合《广州英文早报》针对主体读者的改版和扩版实践,分析了当代中国英文报刊读者的主要特征,从而试图为中国英文报刊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肖 《新闻界》2006,(5):74-75,32
作为中国报业有机组成部分的新闻类英文报纸是中国对外宣传的一块重要阵地,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也是促进国外相互交流的一条重要信息通道。然而,就目前学界的研究状况来看,人们对中国现有英文报纸的关注度不够,本文拟对中国现有的英文报纸做个简要的分析,以求引发学界、业界对中国英文报纸未来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深层思考(作者注:本文未涉及港澳台地区的英文报纸)。  相似文献   

6.
李跃群 《新闻前哨》2012,(12):80-81
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向海外发行的英文期刊《中国文摘》(China Digest),1946年12月31日在香港出版,其前身是1946年在上海出版的英文刊物《新华周刊》(New China Weekly)。这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向世界宣传中国革命的唯一刊物。  相似文献   

7.
鲍芳  张月红 《编辑学报》2018,30(6):574-585
自1887年第一种英文刊诞生,中国英文学术期刊至今已有130年的历史了。从本文的名录可知,前90年的发展并不景气,仅有不到40种;而从改革开放至今40年间,其数量翻了近14倍。尤其是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等国家级项目的支持下,新刊不断涌现。截至2018年3月,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含港、澳、台)达到548种,且学科门类齐全。本文基于STM(科学、技术与医学)和社会科学这4大门类,对中国英文学术期刊进行分类统计,并结合地域分布、创刊时间、被SCI/SSCI数据库收录情况等,系统展示我国英文刊信息。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对欧美有关东亚与中国研究的英文学术专著进行量化分析,通过介绍欧美关于东亚及中国学研究出版现状与趋势,使国内学者和图书馆员对东亚,尤其是中国学研究在欧美的整体状况有一了解,进而理解国外学者研究中国的关注点及侧重点。本文所用数据取自美国最大学术图书发行商YBP(Yankee's Book Peddler)的书目系统全球在线书目信息数据库(Global Online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简称GOBI。文章包括文献综述、研究出版现状和趋势的新方法、统计分析及结论等部分。  相似文献   

9.
《新闻导刊》2009,(6):59-60
华南地区第一份英文手机报于日前创刊,这是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第三份英文手机报。  相似文献   

10.
陈肃  王成志 《中国索引》2006,4(4):16-21
本文旨在对欧美有关东亚与中国研究的英文学术专著进行量化分析,通过介绍欧关关于东亚及中国学研究出版现状与趋势,使国内学者和图书馆员对东亚,尤其是中国学研究在欧美的整体状况有一了解,进而理解国外学者研究中国的关注点及侧重点。本文所用数据取自美国最大学术图书发行商YBP(Yankee's Book Peddler)的书目系统全球在线书目信息数据库(Global Online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简称GOBI。文章包括文献综述、研究出版现状和趋势的新方法、统计分析及结论等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从名字说起大概刚认识我的人都会好奇,一个美国人为什么会取这样一个中国名字——龙梅,其实早在二十年前我就有了第一个中文名字:伊丽莎白,因为我的英文全名是Elizabeth Brantley Turner,但我在美国并不常用Elizabeth这个名字,所以之后在北京读书时的一位好友为我选择了"梅"字,与美国的"美"音似,并冠以龙姓,因为我生于1976年,属龙。另外,"龙梅"还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人公之一,代表着一种中国精神和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的发展,并同我国在各个领域的交往愈发密切。现今,英语这种语言的强势地位不容轻视,我国的英语媒体自然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担负起对外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任。本文将分析我国全国性英文媒体与地方性英文媒体在对外传播上的特点和不足,力图能为英文媒体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黄芳  张志强 《出版科学》2016,(6):116-119
作为中国近现代出版巨擎,商务印书馆广泛运用各种书刊广告,进行各类图书推介与营销。1928至1938年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上持续发布英文广告,宣传推介各类中英文图书。这些英文广告投放频率疏密有致、设计风格灵活整饬、主题类型丰富多样,体现出商务印书馆独特的图书广告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徐会永 《编辑学报》2020,32(4):372-375, 379
近年来优质稿源外流是制约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主因。结合《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我国优质稿源外流的表现、导致的结果进行深入讨论,提出了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但前提是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真正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各级评价体系改革需要寻找新的平衡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优质稿源才是办好英文科技期刊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改革开放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的发展。并且到中国来旅游甚至常住。由于语言的优势,我国的英语媒体自然成为对外传播中国信息的主力军,英文报纸正日益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担负着向外国人宣传中国、介绍中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利用网络工具促进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婧媛  郭飞 《编辑学报》2013,25(5):469-471
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创刊目标应定位于国际化,着眼于提升国际影响力。文章归纳了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现状及对策。认为需要借助相应的网络工具使对策具有可操作性;将纷繁复杂的网络工具进行梳理和归类并举例分析,使广大的英文科技期刊工作者能更好地运用,借助它们来筛选编委、审稿专家、约稿作者,通过其定位目标学科、创办特色栏目。期望各类网络工具在当今的网络环境里能成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中有力的工具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陆学术期刊地址栏内有关"台湾国、一中一台、为台湾正名、两个中国、中华民国"的英文版政治性错误已经相当普遍和严重,亟待有关部门把关和杜绝.  相似文献   

18.
对外传播的有效性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建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找准媒体定位,有效报道国内外突发性公共事件,考验着中国媒体的传播能力。本文以《中国日报》为研究对象,从话语体系、新闻题材、传播主体三个方面,重点探讨我国英文媒体对外传播过程中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树立良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英文社科期刊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学术声音的重要媒介,但目前我国英文社科期刊数量少,学科分布不均衡,影响力低,其发展受到语言表达、期刊评价、运营模式等因素制约.重塑评价体系,联合办刊力量优化期刊内容,搭建集成平台,创新传播路径,是中国英文社科期刊走出发展困境的有力措施,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学术期刊虽然经历了多年发展,但整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明显不足,如何破解其发展过程中的难题至关重要。文章从出版模式和运营理念创新、专业编审团队建设、学术评价体系导向、经济和社会效益转化等方面的困境对中国社会科学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学术期刊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扩大其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