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互联网搜索引擎业务的发展对商标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中带来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搜索引擎公司涉嫌关键词检索广告商标侵权。广告发布者从搜索引擎商那里购买包括商标名称在内的词语供网络用户检索,并弹出自己产品或者服务的广告,这就引发了商标权的保护问题及搜索引擎商的商标侵权责任问题。大多数美国法院认为购买商标作为检索的关键词构成商标的商业使用,这种行为也是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消费者在网络上检索这些商标关键词时,有可能认为是获得了商标权人的授权或者是搜索的结果与商标权人有利害关系。尽管如此,美国法院迄今为止还没有判决此种行为构成商标混淆。  相似文献   

2.
电子游戏引用现实场景能够为玩家提供沉浸式体验,但同时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在我国法律背景下,电子游戏引用现实场景的争议主要焦点在于是否侵犯商标权。文章认为电子游戏引用现实场景不必然构成商标侵权,一是其不必然构成商标使用,不满足商标侵权的前提条件;二是即使其构成商标使用,也存在构成商标合理使用的情形。尽管电子游戏制作方可以从这两种路径反驳电子游戏引用现实场景侵犯商标权,但为了规避商标侵权风险,应当注意电子游戏对现实场景的使用方式以及引用现实场景对商标权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商标淡化在本质上是对商标所凝结高强度能量的稀释、耗散和削弱,导致的最终后果是使商标丧失能量,不再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商标。商标混淆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商标所指代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发生混同和误认。商标淡化与混淆的联系主要在于:证明责任承担相同、损害商标功能相同、保护对象范围相同、保护利益相同、主观作用相同。商标淡化与混淆的区别主要在于:联想的程度不同、涉及商标种类不同、具体存在类型不同、侵权抗辩范围不同、危害表现形式不同。我国对商标淡化问题并未明确立法规制。为完善我国商标淡化立法,建议:一是在商标法中构建规制混淆侵权与淡化侵权的双轨并行总体立法框架;二是从商标法实施条例和商标法司法解释中完善商标淡化的具体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4.
隐性商标侵要权在近年叶明显上升趋势,严重损害了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妨害了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本着重论述了生商标侵权的基本特征、具体形式以及防范和控制该类侵权行为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商标功能是商标侵权判定理论建构的基础和理据,任何一种商标侵权行为在本质上都对商标功能构成了"破坏(或妨碍)"。商标功能与商标混淆行为、商标淡化行为、商标显著性受损行为、反向假冒行为、商标擅自处分行为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利用这种逻辑联系可以建构以商标功能为基础的商标侵权判定模型。  相似文献   

6.
商标法的主要任务是对商标混淆侵权行为进行规制,防止消费者在市场中发生混淆。一般来说,商标保护与自由竞争和表达自由之间并不存在冲突。但随着商标权的扩张,商标权的保护与自由竞争、表达自由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冲突,商标权人可能通过其商标权损害市场自由竞争、压制表达自由。由此,商标法需要建立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将商标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商标权过度强化损害市场自由竞争和表达自由,妥善处理好商标保护与市场自由竞争、表达自由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关键词检索"是付费搜索的一种模式。"关键词检索"引发的商标侵权案件因广告主选定他人商标标识作为关键词而产生。针对中、美、欧近年来出现的"关键词检索"案件及相关判决,应坚持"商标性使用"在商标直接侵权责任构成中的前置性地位。同时,网络搜索服务提供者对广告主选定的关键词须负有一定的事前主动审核义务。这样不仅有助于完善网络时代的商标侵权责任理论,而且对于关键词检索中广告主及网络搜索服务提供者商标侵权责任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商标反向混淆是和正向混淆相对的一种商标侵权类型,和正向混淆相比,商标反向混淆的侵权人没有以占用商标权人的商标商誉为意图,并且侵权人的市场地位也一般高于被侵权人。虽然反向混淆与正向混淆在特征上有所不同,但我国法律在认定反向混淆侵权及侵权后果上与正向混淆适用的具体法律相同,这样的统一适用使得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法院法律制度适用不统一,缺乏对原告商标正当性审查,认定商品类似时较为机械及侵权赔偿难以认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商标在网络环境中的功能出现了异化,商标侵权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因此,寻求网络商标侵权的刑法规制对策成为了遏制商标侵权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维什尔伦的顺应论出发,认为商标的翻译应顺应商标的标识性、目的语的文化内涵、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审美心理等要求,以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分析化妆品商标的翻译特点,提出化妆品商标的翻译应顺应女性消费者心理。对407个欧美化妆品品牌商标汉译选词、166个中国化妆品品牌商标的英译选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化妆品品牌商标翻译时在选词上往往挑选女性消费者喜爱的字眼,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注重顺应女性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12.
现行相关的法律制度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是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权利本质特性是发生冲突的内在原因。解决商标权与字号权冲突的根本途径是预防。笔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预防这种权利冲突的发生:第一,完善有关商标和字号的法律制度。第二,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尽量做到商标与字号的统一,以获得商标与字号的双重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
语言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根据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顺应论对翻译有如下启示:任何一种翻译策略或手段,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都有其可取之处。因此,商标翻译中,译者可以采取各种变通手段使译文顺应商品的特点、目的语语言系统、目的语文化、目的语消费者心理等要求,以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4.
网址标识所标识和商标所标示的商品、服务可能有混淆之处,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商标的效力应自动延展至网络。但在网络上,商标应仅取得禁止权而无使用权的效力,且禁止范围有一定限制。网络标识持有者仅在故意的情况下才能构成商标侵权,且不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5.
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在商标法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利益平衡作用,它直接调整消费者、竞争者、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利益;在这三方利益中,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利益是平衡的重心。这一制度平衡利益的目标是在维护驰名商标权利人应有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三方利益的最大化,以实现商标法的目的以及其对公平和效益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商标淡化理论随着商标表彰性功能的崛起而崛起,它以广义的显性和广义的混淆理论(联想理论)为基础,将商标权和保护对象从识别性的保护扩及识别性和表彰性的保护,将商标权的保护领域从同类商品或服务扩及到不相类似的商品或服务,甚至扩及商品或服务之外的其他领域。较之传统的混淆理论和无谓竞争理论,商标淡化理论为驰名商标的保护提供了更为完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品牌是构成产品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它是产品质量的象征,对于企业来说,优质的品牌还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要做强必须提升品牌竞争力。品牌竞争要以市场为中心,质量为保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发挥竞争优势,充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是基于商标功能变迁而产生的对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有利于自由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利益。但随着现代社会对商标权人的保护越来越强,各种利益冲突也不可避免,如果不加限制地对一切未经许可的使用驰名商标的行为都构成“淡化”,则会造成一种“知识霸权”。因此,在适用反淡化理论时,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限制,以维护公共利益,限制不合法的垄断。  相似文献   

19.
反向假冒商标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消除他人的商标而将自己的商标用于他人的商品或腮务上进行销售的行为。通过对理论界关于商标反向假冒中几个争论较大的观点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商标反向假冒不仅构成侵权行为,而且构成对商标权的侵害。  相似文献   

20.
以历史名人注册商标,一是便于记忆,可以减少广告成本,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二是很少引起名人家属争议,注册成功率较高。故此在我国目前的商标审查中,历史名人商标核准注册的几率很高,但亦有部分未获初步审定或在争议等程序中被撤销。历史名人作为商标是否具有可注册性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