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职业刻板印象”对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深入访谈法,对理工科女大学生在选择和学习理工科专业时,对待职业刻板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特点以及克服行为或逆反行为,从而为增强女性的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素质提供依据,为促进女大学生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女性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采用CSRI和霍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测查338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和职业倾向得分。用方差分析和均值比较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职业倾向差异。结果发现:男性在R、I类职业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在A、S、C类职业倾向得分显著低于女性;性别角色差异:在所有6类职业倾向得分上。双性化者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者,男...  相似文献   

3.
职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我职业能力的认知,在职业行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职业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明显偏低,而性别角色观念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高校可以通过性别角色教育来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包括正视性别差异,注重双性化培养;引导正向归因,消除性别偏见;树立女性榜样,推进观察学习。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家庭CEO”有九成是女人,那么企业女CEO的比例绝对不超过10%,可谓寥寥无几。生活、事业与家庭皆幸福的三赢模式是无数职场女性的梦想,可为什么在职场混迹多年的女性并没能迎来最后的辉煌了职场女性面临着什么困境了女性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实现三赢了《职业》杂志联合新浪招聘频道、智联招聘网进行了“白领女性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为女性决胜职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毕业人数的增多和就业形势的严峻,高职女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就业及职业发展阻抗现状亟需改善。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将高职女大学生职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较全面的展现出来,并从社会、政府、高职院校以及高职女性个人等方面就如何改善这一状况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管道渗漏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从本土国际化、跨境交流国际化和参与意识国际化三个维度对女性学术职业国际化状况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女性的本土科研国际化、跨境科研国际化程度比男性低,但女性本土教学国际化的参与多于男性,并且国际化参与意识较男性更强。女性更容易从学术职业国际化管道中渗漏出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职业生涯初期缺乏接受必要的指导、母亲社会责任以及难于权衡好家庭和职业的矛盾关系、学术职业国际化和女性自身的特性、学术体制内的因素导致的。提高女性学术职业国际化程度,是争取女性在学术世界话语权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郑州市S房地产置业公司中的中高层职位的女性为例,探讨了社会转型时期房地产置业公司女员工的职业变动。本文认为,作为快速变化中的企业,S房地产置业公司应对转型社会的需求,为中高层职位的女性的职业向上变动提供了宽松的性别环境。为此,本文主要从机会和薪酬的诱惑,职位、压力与稳定性,公司不是家,妻子、事业、丈夫、家务等几个层面探讨了S房地产置业公司中的中南层职位的女性如何用实际行动实践着女性的职业变动,并在内心深处蕴积着积极变动的职业心理准备,从而不断推进女性职业平等地位的获得和性别平等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采用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DDQ),调查了江苏三所不同类型高校一至四年级773名女大学生,探讨了年级、学校、生源因素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加强女大学生独立性格的培养,开展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开展适合不同年级女大学生需求的阶段性职业发展教育,切实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转变不合理观念,提供女大学生就业优选机会。  相似文献   

9.
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苏南地区581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她们职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各人口学变量之间的差异性,探究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职业心理特征,以达到提升其职业能力的目的。结果表明:(1)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适应性位于一般水平,且各因子间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龄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职业心态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学习及技能适应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3)不同学历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心态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4)不同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薪酬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心态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学习及技能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女子教育的发展,使得女性获得职业成为一种可能,由此打破了职业领域男子占统治地位的状况,也为女性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许多女知识分子利用她们掌握的各种知识资源,开始向各个行业渗透,出现了诸如女教师、女医生、女护士、女报人等等.知识女性不仅成为独立谋生的人,而且她们的出现,提高了女性的素质和社会地位,是近代中国妇女的荣耀.谋求职业已成为一部分妇女新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1.
理工科女研究生作为迅速壮大的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关注,同时,其对职业发展生涯的影响也逐渐进入公众眼中。本文通过对理工科女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现状的分析,引出其就业困境,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旨在重构女性性别意识、提升主体意识,从内在自信心和外在形象气质双向出发,达到改善职业发展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福建省高校女性体育教师职业生涯现状。分析认为,福建省高校女性体育教师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高原现象,层级高原现象最严重,中心化高原较为严重,内容高原尚不严重。在人口学差异下,高校女性体育教师职业高原有差异。高校分布、学历差异对女性体育教师职业高原的影响不大;职称、年龄、教龄差异对女性体育教师职业高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青年女性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重要生力军;青年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直接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败。从叙事的角度出发来探究这个群体的职业发展,可以更好地呈现她们真实的人生轨迹,从而找寻经验的价值。由于性别差异,大学公共英语青年女性教师在职业发展道路上面临诸多障碍:为人师的教学与科研压力,为人妻/母/女的多重社会角色的生活压力。在谋求个人职业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同时,大学公共青年女性教师应积极寻求共同体发展,因为个体发展与共同体发展与密不可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综述国内外政、商界女性发展状况,认为女性职业阻隔现象广泛存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社会因素(主要有性别偏见和心理预期、社会传媒导向以及外界归因)、组织因素(包括因雇佣成本差异造成的雇佣歧视、男性的组织文化与制度以及镜像上下限效应)、家庭因素(主要有家庭一事业冲突以及生育问题)、个人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个体受教育因素)是造成女性职业阻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情境下,职业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女研究生就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女研究生的职业兴趣、职业决策和择业范围都具有重要影响。信息源、内部因素以及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是影响女研究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女研究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辅导心理知识、树立成功榜样、强化积极体验、引导正确归因、丰富实践活动,为解决当前女研究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提供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改革课程设置 推动职教创新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重庆女职中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被誉为"现代女性人才的摇篮".多年来,我们坚持科研兴校,以"改革职中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切入点,致力于提高女性的综合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塑造现代知识女性、诚信女性、礼仪女性、艺术女性、健康女性和魅力女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输送了1.3万余名"品优、业精、体健、艺广、仪美"的复合型中级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男性可以选择传统女性职业,女性也可以选择传统男性职业。但研究发现,男性对传统女性职业的自我效能感较低,并显著影响其对该类职业的选择;女性对传统男性职业的自我效能感也比较低,但并没有阻碍她们考虑选择传统男性职业。正确认识和对待职业选择中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有助于大学生认同和选择非传统职业,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金丽芬 《考试周刊》2012,(54):148-150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常州市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对女大学生择业和人员选拔和配置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施测.发现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显著特点是成就感、人际关系、经济报酬和独立性,她们不关注利他主义;(2)在女大学生各年级职业价值观的比较中,她们在智力倾向、独立性、人际关系中差异显著。其中在智力倾向这一项中.大一和大四差异显著.在独立性这一项中,大一和大四存在显著差异,在人际关系这一项中,大一和大二存在显著差异;(3)在女大学生户口所在地职业价值观的比较中.她们在美感、经济报酬和舒适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素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要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必须着力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素质。为此,高校要着力培养女大学生的自信心,建立信息充分交流的机制与平台,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女大学生自己也要了解女性的社会角色、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加强择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20.
晚清以来,女弹词经历了书寓女弹词、职业女弹词的前后更迭,身份也由高级妓女转变为职业女性,是江南社会历史变迁的产物和反映.拜师学艺预示着职业生涯的开始,只是书寓女弹词的师承限于同性之间,而职业女弹词逐渐打破了性别隔离.缘于两者身份特征的差异,书寓女弹词和职业女弹词的演艺生活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女弹词只是江南女性的一种身份标识,并非终身的.她们回归家庭、承担起女性传统的性别角色,预示着职业生涯的结束,也反映了晚清以来时人对女性性别角色期待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