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生物必修教材内容的认真学习和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以及向学生的调查问卷和通过与甲种本、乙种本教材的比较,我们认为,生物必修教材改编得很好。其优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必修教材的封面和封底的设计以及书中增加的15幅彩图,既有较高的艺术性,又有较强的知识性,还有浓厚的时代感,很有特色,使学生物学的学生大有一见钟情的效果。二、课后习题数目增加,类型多样。甲种本和乙种本习题数目有限,题型单一,很不适合实际教学需要。必修教材节节有习题,内  相似文献   

2.
目前,普通高中所用《生物》教材大体上有三种版本:1985年出版的《生物》甲种本和乙种本,1990年出版的必修本。现将三种教材之差异略述如下: 一、必修教材有别于甲种和乙种教材的特点1.直观性强必修教材具彩图17幅(封面、封底计入其内)、黑白图105幅。甲种本彩图3幅(封面)、黑白图89幅。乙种本具彩图3幅(封面)、黑白图67幅。现将三种教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中《生物》乙种本(图3)、高中《生物》甲种本(图4)与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本(图5)的对比,可看出以下一些问题: 1.现行课本已改正了原甲、乙两种版本对细胞壁位置的标注(即图中2的标注)。笔者认为,对此标注还应作进一步的理解。这就是,图中“2”所指的包括相邻两细胞的两层  相似文献   

4.
一线段图解法。例:有甲、乙、丙三种书共2500本。取甲种书的35,乙种书借出40本。丙种书买进70本,这时三种书一样多。求三种书原来各有多少本?依题意用线段图表示出来,从图(二)可以看出,乙种书借出40本,丙种书买进70本后都与甲种书的35相等。把甲种书原有的本数看成单位“1”,那么甲原有的本数为:(2500-40+70)÷(1+35+35)=1150(本),乙原有本数为:1150×35+40=730(本),丙原有本数为:2500-1150-730=620(本)。二、转化条件法。例:生产一批零件…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深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高中教材在“机械能”一章中安排了学生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实验所用的两种方法的比较 甲种本和甲种本以前的试用本,在该实验中是通过重物自由下落和小车沿斜面下滑两种情况来进行,而乙种本和现行的必修本中则只有重物自由下落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本介绍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但是没有涉及到转化的机制。转化是指用甲种细菌处理乙种细菌,使乙种细菌具有甲种细菌的某些遗传特性。细菌转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生物界进行遗传物质交流的一种方式。那么,转化是怎样进行的呢?研究证明,细菌转化的机制包括吸附、吸收和DNA重组3个阶段。首先,供体菌的双链DNA被吸附在受体菌细胞表面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确对待必修教材,是高中物理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高中物理教材改革是长期酝酿的必然结果,使用过乙种本的老师,都觉得这套书编得很好。因为它把甲种本三册知识内容压缩成两册,且能保持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完整,作为必修课本,要求所有高中学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用每周三课时学完,只有在知识内容如何删减上做文章了。作为教学第一线的高中物理教师,在肯定必修教材大方向的前提下,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提出两点修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年来,高中化学教材几经修改、变革,有关实验方面的内容及编排体系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试图通过比较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2000年3月第2版(以下简称试验修订本)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化学编辑室编的高级中学课本(甲种本)化学第一册1983年11月第1版(以下简称甲种本)实验的内容和编排的变化,以深入领会教材改革的精神,引导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层价值和功能,扬长避短,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益。1实验体系变动大,实验教学倍受重视a…  相似文献   

9.
一、乙种本的基本要求 自一九八四年秋季起,开始供应两种不同教学要求的课本。基本要求的课本称为乙种本,分上下两册。这套课本是在全日制十年制中学化学课本的基础上作较大精简的新编本。较高要求的课本称为甲种本,这套课本是在全日制十年制中学化学课本的基础上稍作修改的新编本。  相似文献   

10.
1 灯泡会立刻正常发光吗? 高中物理乙种本下册第139页(甲种本为第三册第73页)自感一节内容一开始介绍了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先合上开关K,调节变阻器R的电阻,使同样规格的两个灯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全一册)与1985年版甲种本、乙种本相比,作了较多的改动。编者用青海湖鸟岛百鸟飞翔的彩色图片作课本封面,可谓独具匠心,学生捧起书本,一个生机勃勃的生物界景象呈现在他们眼前,从而使他们兴趣盎然,求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过去的《平面解析几何》甲种本还是现在的《平面解析几何》必修本(其实就是过去的乙种本)都有这样一个复习参考题:“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求它的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不少复习资料也有选载。但同样一个题,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一种答案为  相似文献   

13.
翻译家是精通两种语言的人,也就是能适用两种语言来思维,来表达的人。同样一个意识,运用甲种语言该怎么样表达,运用乙种语言该怎么样表达,他都心中有数,而且熟极而流;他凭关于甲种语言的素养,吸取了甲种语言的原作里的全部内容,又凭关于乙种语言的素养,用乙种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翻译工作。翻译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文学作品的翻译更是如此。杨必先生翻译的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名利场》(VanityFair),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据萨克雷写此书时,为给书取一个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名字大费思索,最后在英国文…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教育部1983年11月颁发的有关文件,高中数学课程实行两种要求的教学纲要。一种是较高要求的教学纲要,即现行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另一种是基本要求的教学纲要,它比现行大纲的要求有所降低。与这两种教学纲要相适应的数学教材,分别称为甲种本和乙种本。甲种本即现行三年制重点高中数学课本,乙种本则从1984年秋季起陆续供书。下面着重谈谈有关乙种本的几个问题。 一、实行两种教学要求可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 我国地方大,人口多,各地情况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必修2》的“人口与城市”之七“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的要求,只要能举例说明其中一种即可。(《地理必修2》(中国地图出版社)将此内容安排在第二章的第三节。在前面两节学习影响城市的自然、人文因素的基础上,本节主要从地域文化这一人文因素角度阐述其对城市的影响。)为此,本节主要由两大部分内容组成,  相似文献   

16.
高中代数必修本对原来高中代数甲种本作了一定的修改,降低了要求,删去了难题,这对于中学生学习数学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张林 《物理教师》2000,21(4):12-12
现行物理教材必修本(第二册)第八章“光的本性”中的第一节“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是较难教的一节内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条:(1)本节内容基本上是叙述微粒说和波动说的发展史,没有练习量,课堂时间显得多了,出现“没事干”的现象.(2)有些教师不重视本节内容的教学,认为各类考试根本不会考查这些内容,因此上课时照本宣科,上不出新意,从而心理上惧怕上这节课.(3)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不足,甚至把本节课当作是听历史故事,弄不清楚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 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对本节课的处理出现了两…  相似文献   

18.
题目 河东中学初三(1)班学生到万绿湖春游,有一项活动是划船.游船有两种,甲种船每条船最多只能坐4个人,乙种船每条船最多只能坐6个人.已知初三(1)班学生的人数是5的倍数,若仅租甲种船,则不少于12条;若仅租乙种船,则不多于9条.  相似文献   

19.
转化策略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基本的思路是:把甲种问题的求解转化为乙种问题的求解,然后利用乙种问题的解题方法获得问题的解答。其先决生条件是:甲种问题与乙种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且乙种问题比甲种问题更熟悉、更容易解答。引导学生把这种解题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解题的灵活性和解题速度。一、数与形的转化“数形结合”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低,学习应用题常常借助形象的支持。数与形的转化是利用具体的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它有助于学生理解数…  相似文献   

20.
比较高中《生物》(必修本)和原使用的(甲种本)两书中的水分代谢一小节时,可以发现现教材虽保留了原教材的框架和基本内容,但删、增、改共达24处。下面谈谈对本小节教材的分析和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教材分析 结合国家教委1990年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本)和上述两本教材中的水分代谢一小节,我们可以发现改编后的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降低了教学要求 新教材的水分代谢一小节主要叙述了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和散失的原理,一共有7个知识点,难点是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概念和原理。但现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该知识点为一般了解。这就无疑降低了教学要求。 从内容上看,改编后的教材删去了原教材中的渗透压、膨压和细胞的吸水力等较难理释的内容,这就减轻了教学负担。 2、内容编排更加合理 改编后的教材不仅删去了较难理解的内容,而且还增加了少数必要内容,使内容编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