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雅》宴飨诗的篇目共有三类:天子宴会诸侯的诗,表达了强化宗法血缘关系,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宴兄弟朋友的诗,用来增强联络亲朋之间的情感,同时又寄寓了政治意义;宴会场合中的通用诗歌,与前两类诗的功能没有原则区别。宴飨诗是礼乐文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进一步加强和维护了宗法统治。  相似文献   

2.
《小雅》宴飨诗的篇目共有三类:天子宴会诸侯的诗,表达了强化宗法血缘关系,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宴兄弟朋友的诗,用来增强联络亲朋之间的情感,同时又寄寓了政治意义;宴会场合中的通用诗歌,与前两类诗的功能没有原则区别。宴飨诗是礼乐文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进一步加强和维护了宗法统治。  相似文献   

3.
论词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名姓。衣冠故敞。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  相似文献   

4.
“夸富宴”是一种古老的民俗,在馈赠的背后,隐藏着交换的动机和保证交换得以顺利实现的暴力机制。它与后世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诸多领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也存在“夸富宴”这一习俗,《诗经》中的宴饮诗便与“夸富宴”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宋代省试、解试多数时间考诗,这类诗内容多以歌功颂德、讽谏献忠、希冀功名为主,有质朴尚理、讲求贴题、音韵、格律等艺术特色,其发展趋向是逐渐经义化,在科举考试中有较高地位。宋代省试、发解试诗及拟作对研究宋代科举考试内容、宋代诗歌及文学风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爱国诗歌是华夏诗歌之魂,宋代的爱国诗歌更是我国爱国主义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宋代爱国诗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之貌,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不仅其他朝代难以企及,就连诗歌王朝李唐王朝也只能望洋兴叹。宋代爱国诗的发展盛况主要表现为量多质高、风格杂陈、内容丰富,具有气势由“逸”转“怨”,揭露时弊,痛陈厉害等特点。宋代爱国诗之所以堪称奇葩,值得驻足品评,是社会现实、社会观念形态的反映,也是诗人笔耕不辍努力和诗歌自身发展规律所致。  相似文献   

7.
唐代出现大量与科举直接相关的诗歌即科举诗,它是反映唐代科举活动及其在此活动中心理的诗歌,其中及第抒怀诗主要抒发了士人及第时的心理感受。士人由于性格、文化背景、人生境遇等差异,在及第时表现出种种不同的心态:春风得意、志得意满之情;心存感激、感恩报德之意;清醒认识、平静对待之心;业成身退、归隐山林之念。  相似文献   

8.
闻喜方言语音面貌多与中原官话一致,也有少许特点;拿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山西闻喜县之方言》比照,可以看出近百年来闻喜方言语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描写了闻喜话的音系,指出了变化的情况及原因.  相似文献   

9.
唐代恢复并发展了"诗可以观"的"考见得失"传统,原因有三:推行进士制为诗人参政创造了条件,皇帝纳谏及谏议制度促使谏诤精神的确立,文网较松使以诗论政成为了可能.从"观风俗之盛衰",到"考见得失",是以诗干政的理论概括,其变化关纽在唐朝.孔颖达以官方立场阐释了诗歌的功能,杜甫、元结、白居易等都强调了诗歌的政教作用,而皮日休道出了以"诗"言政多类"歌"的特点.唐代具观政价值的诗歌兼涉内外,不仅是杜甫,盛唐边塞诗和悯民诗、张王乐府、元白讽谕诗及晚唐指陈弊政之作,都属于此类.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诗话十分注重自然生态对诗歌创作的感发作用,并将自然物象作譬喻来阐述作诗之法则、诗歌之体格.论文以 《历代诗话》 中的宋代部分为例,从以自然生态解说诗因、以自然生态比拟诗体、以自然生态论说诗格三个方面,论述宋代诗话中体现出的宋代文人的生态审美智慧.  相似文献   

11.
唐代开科取士,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最佳途径。应试者得失之际,常赋诗抒怀,落第者羞愧、悲愤;及第者欣喜、得意。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应试者对进士的渴望及取得进士的不易。  相似文献   

12.
中唐诗人卢仝所作的茶诗是后世熟知的千古佳作,其对宋代诗人的影响包括显性和隐性两大方面。显性影响主要由宋代诗人对卢仝茶诗的再创造情况体现出来,宋代茶诗大多出现了卢仝茶诗中经典诗句的回音。隐性影响则是表现在宋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自觉地向卢仝茶诗新颖的题材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两方面靠拢。在题材上以俗为雅,将诗人的情感注入生活琐事,做到生活日常情感化;内容上以故为新,讲究诗歌情趣与心灵隐逸,追求宋代诗人的一片新天地;在艺术风格上,卢仝茶诗中的以文为诗、以奇为诗、以思为诗的艺术特色对宋代诗人的创作风格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闻喜方言的程度表示方式较为丰富,可以通过状语、补语、重叠式和利用修辞形式表达,其意义、色彩各有不同。本文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简单描述闻喜方言的程度表示法。  相似文献   

14.
宋代诗论颇多新辟创获,其中"以书喻诗"的诗歌批评方式很值得关注,其论涵盖诗变、诗风、诗法等多方面内容,典型体现着宋代诗论的特征。"以书喻诗"之所以在宋代形成并流行有其原因所在:对诗歌与书法互通性的认识上升为"诗书一律"的艺术观念是其根本来源,而打破艺术门类固有规定性的"出位之思"的美学追求最终促成了这一论诗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宋代同题唱和诗不仅具有切磋交流性、游戏性、竞技性,而且具有互补性以及深厚的文化意蕴。嘉秸二年,欧阳修、梅尧臣、韩维、刘敞、司马光等人为杨褒家琵琶女奴演奏《啄木曲》而作的五首唱和诗,就是同题唱和诗的典型范例。五首诗中传达出的宋代文人生活情状与雅趣、宋代乐奴的生存状态、宋代琵琶及器乐的演奏与流行,都展现出宋代诗歌十分具体乃至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中的古典诗歌鉴赏题中出现了这样一首诗:“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这首诗的作者就是中唐时期文经武纬德馨的裴度(公元765年—839年),这首诗题为《溪居》,是裴度晚年退居洛阳时所作,全诗写得清新自然,是典型的隐逸诗。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贞元五年(公元789年)进士。据说这一年裴度赴京赶考前,在洛阳请相面先生相面,先生看他其貌不扬,身材瘦小,很不入相,就说他这副  相似文献   

17.
能歌善舞的乌拉特人在近代主要生活在巴彦淖尔市境内,宴歌是乌拉特人在宴会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本为通过从乌拉特宴歌的代表希鲁格哆的角度出发,对希鲁格哆的特点进行分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乌拉特宴歌希鲁格哆来说有着重要的保护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玉津园,宋代四大皇家园林之一。玉津园不仅是皇家的游乐、宴会场所,还是皇帝检阅军队的校场;不仅是宋朝官员的内部活动场所,还是宋代的对外交流中心之一;不仅是世俗欢乐的场合,还是端庄、严肃的国家祭祀场地。玉津园与宋代的政治、文化、宗教、军事、外交有着密切的关联,其活动显示出了宋代政治文化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亲爱的各位观众,各位辩手,大家好。宴饮聚会乃生活常态。古有百官宴、大婚宴、鹿鸣宴;时至今日,宴会形式多样发展,宴会名目林林总总,譬如国宴、家宴、招待会、婚宴、寿宴、接风宴等等。有一种宴会近来盛行,它为学子们而摆,谓之“升学宴”。今天,我们就以此为话题,来辩一辩:升学宴到底该不该摆?正方一辩:所谓“升学宴”就是学生结束某一阶段学业后,由本人或其家庭举办的以庆祝为目的的宴会。我方认为升学宴应该摆。理由如下:首先,升学宴古已有之,当代犹存,是对传统文化因子的继  相似文献   

20.
清华简《(旨阝)夜》篇的出土,证明《尚书.西伯戡黎》中的西伯是周武王,戡黎的时间是在武王八年,即武王继位之明年(前1049)。本篇还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戡黎凯旋后举行饮至典礼的盛况,周武王及开国元勋毕公、召公、周公、辛公、史逸、吕尚皆亲临宴会。武王和诸位功臣举爵酬饮,赋诗言志。简文记录了武王的2首诗和周公的3首诗,而保存下来了武王的1首、周公的2首残诗。这种情形和《穆天子传》中所记穆王和西王母瑶池宴咏很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