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平 《图书馆学刊》1995,17(3):29-31
加快建筑21世纪图书馆信息“通道”迎接“信息高速公路”的正常接轨张平(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兴建“信息高速公路”或称“国家信息基础”这一世纪工程计划,是目前国际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少报纸都在谈论这个问题。我国也不例外,无怪乎人们认为,它对经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炒作是利用网络媒体或新媒体,通过专业化的幕后推手,发动雇用的网络写手对某个知名或不知名的人物或者公司、机构进行褒贬两个方面的评论,从而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广泛、热烈的讨论,以此增加人气,提高人物或者公司、机构的知名度. 网民的“本能释放” “本能释放”指的是人自身所存在的一种本能在特定环境中不自觉地释放出来,网络炒作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能释放”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世纪之交谈论“21世纪出版”,我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是:在新的世纪,谁是我们的“上帝”? 这个问题的提出绝非故弄玄虚,更不是危言耸听。回顾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到,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是中国出版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这种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四个因素:一是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广  相似文献   

4.
有一则广告语是“简约不简单”!在许多人热衷于谈论大量新概念的现时代,我却把“简化原则”拿出来做一篇文章,似乎有点儿脱离“主旋律”之嫌。其实,在现实的档案管理实践中,我们的管理思想如果能够时时注意坚持简化原则,那么我们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日本社会,与其他国家、地区一样,人们的生活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正在使得日本人更加顺利、有效地适应“全球化与信息化”这两个21世纪的大浪潮,是名副其实的、时代的大工具。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的心目中,“第一”往往与进取、拼搏等词相关联,在任何领域获得世界第一都是令人瞩目的,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第一”都应该是我们要追逐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杨粟 《传媒》2002,(10):51-52
过去人们曾说: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现在人们会说:电视是改变生活的“怪物”。今天,我们正迎来一个电视的时代,在现代的主流媒体中,电视占有一个非常独特和富有魅力的地位。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可以听到人们在谈论足球、在欣赏音乐电视、在谈论电视连续剧。不断增多的电视频道和电视栏目,使世界与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世界成了一按键钮就可以  相似文献   

8.
张晓婷 《青年记者》2007,(14):107-108
“脱口秀”是对英语“talk show”的音译,指的是主持人对来宾的访谈或者是上门对人物进行的访问,通常主持人和来宾都不准备讲稿,而是靠现场随机应变,美国业内人士通常将日间和夜间时长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聊天或杂耍节目称作“talk show”。在美国,电视“脱口秀”是从广播“脱口秀”中走下来的,早期的“脱口秀”以新闻评论为主,主要对近期发生的新闻热点进行谈论评说。  相似文献   

9.
也许自从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们还不曾以如此轻松或者轻薄的态度谈论过“跳楼”!然而,在人文精神成为世界共同价值标准的今天,“跳楼”已经被媒体习惯性地称为“秀”了。近年来,民工因为领不到工钱而跳楼,或以“威胁跳楼”讨工资的事件络绎不绝。除了在春节前民工们要急着回家时,有一次相对集中的:“跳”,平时,一个城市一个月之内不会没有一起这样的报道。以至于在媒体看来,这已经不是新闻,报也不是不报也不是。所以每次都弄得记者老大不高兴。这回倒好,有7人在18层楼上坐成  相似文献   

10.
张舒婷 《大观周刊》2011,(31):215-216
二十世纪初,在城市人口过于聚集,经济受到制约的大背景下,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蓝图。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成都市作为西部重镇也提出了建立“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目标。在赞成和肯定的舆论背景下,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个目标。我们面临着怎样的问题,有以怎样的方案去解决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在全面了解田园城市的具体设计以及发展模式之后,我们会得到启示并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1.
纪录片“过程”的意义及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英 《新闻传播》2009,(6):12-12,14
如果把纪录“过程”作为叙述理念进行谈论,“过程”就是一个事物(事件、事态)由开始到结束。是一桩事物从这一点到另一点之间的进程,或者是被摄者的某个行为的完整过程,过程是世间万物共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传奇式的交流史,是学界公认的研究丝绸之路的权威之作。全书以时间为经,以文明交流为纬,展现了东西方文明以两条丝绸之路为纽带碰撞、融合的宏阔场景,分析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影响,对习总书记提出的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对丝绸之路这个以和平、繁荣为内涵的历史概念与中国未来全球化发展的关系,做出了学理性阐释。  相似文献   

13.
细节描写是电视新闻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在叙述一件事或谈论一个问题时,牢牢抓住一个典型细节,从而“一滴水见太阳”,举一反三,揭示一个重要主题,可以很好地丰富新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杜晓莉 《新闻界》2005,(5):146-146,111
一、媒体语言中的“洋泾浜”现象 媒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加港台语言习惯的影响,我国大陆地区的媒体语言中夹杂外语词的现象不少,这些外语词或者以外语拼写形式的本来面目出现,或者以汉字记音的方式出现.本文要讨论的是那种以汉字记音的方式出现的外语词.我国的媒体语言以普通话为基础,间或夹杂一些穿着汉字外衣的外语词,可以说是新时代的“洋泾浜”。  相似文献   

15.
1968年 ,美国传播学者马克斯维尔·麦考姆斯和唐纳德·肖率先提出“议题设置功能”理论假设 ,并采用定量方法加以验证 ,成功地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领域的崭新境界。这一理论认为 :虽然大众传播媒介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样思考 ,但是它可以为人们确定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因此 ,当大众传播媒介大量、集中报道某个问题或事件 ,受众也就会关注、谈论这些问题或事件。当时 ,中国 (本文专指大陆 ,下同 )正处于“文革”热潮之中。如今回过头看 ,就大众传媒的实践而言 ,“文革”倒是将“议题设置”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但由于错误路线主导下的传媒…  相似文献   

16.
苑丽萍 《今传媒》2005,(8X):29-29
“拟态环境”,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的概念。“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其实也就是经过“加工”后由媒介所展示的环境,它并不是完全真实的现实,而是对现实环境的反映,这种反映或者较为真实,或者虚幻,或者歪曲。  相似文献   

17.
“出乎意料”和“出乎意料之外”这两个词组,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并认为它们都是对的。但是,仔细琢磨一下,后一种说法实际犯了语法上的错误。我们先看正确的说法“出乎意料”,它指的是事情的结果超出人们事先判断的范围,而在其后再加“之外”两字,则不仅显得重复罗嗦,表达不规范,而且违反逻辑,令人费解。如果进一步挑剔的话,你会觉得“出乎意料之外”同“出乎意料”的意思刚好相反,解释为“意料之中”了。因为“出乎外”不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生活好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开始“讲究讲究”:房子要装修得舒适一些,衣着要美观一些,食品、用品也要尽量精致一些……这些都是我们迈向二十一世纪,走向小康的标志。可是我们在“讲究”中,也应该把握好尺度。  相似文献   

19.
我们多少年讲文化传统,现在有组织地把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送到世界上去,这样,我们面对的交流就是双向的,而不仅仅光进口,出口很少。我们现在的工作真正促进双向交流,是中国文化界空前的盛事;我们有组织地介绍和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这也是中国出版事业的空前盛事。新闻出版署倡议编译《大中华文库》,是对于所谓的“全球化”,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我自己的理解,现在所叫嚷的“全球化”,并不是我们的祖先,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所提出来的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现在的“全球化”是一个在霸权、强权指挥下的“全球化”。我们中国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谈“修饰”     
张文英 《大观周刊》2011,(17):100-101
在如今的语言运用中,谈起“修饰”,也就不可避免地用“限制”来表示其定义或者用它来与修饰联系。但是随着学术界中的众多研究,“修饰”和“限制”的本质区别和必然联系也随之浮出水面。然而,在语言不断多样化的过程中,“修饰”本身也就给读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本文就从现代语言运用中来谈论“修饰”除“限制”层面以外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