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竞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欣赏加。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深受屠格涅夫影响,这已成为学界共识。在“零余者”与“多余人”上,在情感基调与创作手法上,郁达夫都主动地向屠格涅夫进行了学习。本文通过对郁达夫早期小说《南迁》对屠格涅夫《罗亭》的借鉴的分析,更加确证了这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善良的欣赏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相似文献   

4.
学会欣赏     
19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竞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且钟爱有加。  相似文献   

5.
学会欣赏     
19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竞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且钟爱有加。  相似文献   

6.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欣赏、钟爱有加。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  相似文献   

7.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欣赏、钟爱有加。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  相似文献   

8.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树林和草原》,节选自屠格涅夫的特写集《猎人日记》的最后一篇,屠格涅夫十分擅长于描写自然风景。在选文中,他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充满喜悦、充满蓬勃的活力,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诗意。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作家。他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  相似文献   

10.
初恋     
《初恋》是屠格涅夫的自传性小说。这部小说对于纯真爱情的诗意描写,对于美好青春的深沉追忆,百多年来一直使读者为之动容。屠格涅夫自己承认:“《初恋》也许是我最喜爱的作品。其他作品或多或少地有编造的部分,《初恋》却根据真事写成,不加一点修饰,每当我反复阅读时,人物的形象就在我眼前鲜明地显现出来了。”下面就是我们精选的《初恋》中一段: 有一天,我正坐在墙上,望着远处,倾听钟声。……忽然有什么东西在我身边掠过——不像是风,也不是颤栗,仿佛是一阵人的气息,仿佛有人走近的感觉。我朝下一看,下面路上——齐娜伊达…  相似文献   

11.
在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S版第三册中,有一篇题目为《诚实的孩子》的课文,写的是屠格涅夫小时候诚实的故事。一天一位大作家到屠格涅夫家去作客,问屠格涅夫是否喜欢他写的寓言,屠格涅夫很认真地说:“喜欢,但我更喜欢另一位作家的,因为他写的比你写的更好。”听到这句话,屠格涅夫的妈妈很生气,等客人走了之后,她质问小屠格涅夫为什么当着客人的面说这样的话,屠格涅夫反驳道:“我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难道让我说谎吗?”妈妈听了儿子的话,笑了。对于这篇  相似文献   

12.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深受屠格涅夫作品《罗亭》的影响。巴金通过借鉴屠格涅夫作品,使其作品《雾》在"人物""思想情怀"以及"行文方式"等方面都与《罗亭》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并且通过重构又具有其个人独创性。  相似文献   

13.
"我从来不会光凭脑子去创造,要在小说中描写一个人物,我必须选择一些真人作为我的凭借"。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正是按他自己的这个信念写小说的。屠格涅夫一生写下了许多小说,著名的有《猎人笔记》、《罗亭》等。他是第一个被西欧评论家承认的俄国伟大作家。据说屠格涅夫在彼得堡拘留所里写成的中篇小说《木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学语文与外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学作品最早出现在由洪北平、何仲英编纂,商务印书馆1920年出版的第一套中学白话教材《白话范》(四册)中,共有四篇:胡适译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刘半农译英国诗人虎特的诗《缝衣曲》,耿济之译屠格涅夫的小说《航海》,托尔斯泰的小说《三问题》。此后30年,外国学与中学语教材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过客》和《门槛》之比较薛伟一前面?前面,是坟。──《过客》知道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死亡吗?──《门槛》鲁迅的《过客》和屠格涅夫的《门槛》描绘的两个奋勇前进的战士所面临的共同命运,都是坟墓和死亡。而且这两个人物形象又都...  相似文献   

16.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对这篇小说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  相似文献   

17.
【关于屠格涅夫】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主张废除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民主倾向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长于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抒情,对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代表作有随笔《猎人笔记》和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  相似文献   

18.
《鹌鹑》(十册)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作家屠格涅夫晚年的作品。当时,屠格涅夫已经住进了法国巴黎的一家医院,他应托尔斯泰的邀请,为俄国儿童留点“纪念”,写了这篇文章。那么,饱经沧桑的屠格涅夫在《鹌鹑》这篇文章中,给孩子们留下了些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9.
邱窝 《华章》2011,(6):54-54
屠格涅夫和冈察洛夫都是19世纪俄国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两人的友谊曾经持续了一生,但他们之间却曾因为屠格涅夫的馈族之豸谚和《前夜》而发生过一次剧烈的冲突,甚至险些决斗。  相似文献   

20.
屠格涅夫是俄国著名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早年在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学习,是俄国自由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长篇小说《前夜》、《父与子》、《贵族之家》等,还著有散文《猎人笔记》和《散文诗集》等。屠格涅夫的散文属于大自然文学,多关注大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批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主宰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