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关于生物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解释生命从地球上诞生到现个地质时代的历史发展,并论证这一历史发展的科学原则,进化这一名词,在生物学中也就是历史发展的同义语,当指某一物种,例如马的历史发展时,就叫做马的进化;当指某一生物类群,例如鸟类或哺乳类的历史发展时,就叫做鸟类或哺乳类的进化;当指整个生物界的历史发展时,就叫做生物的进化。总之,进化就是历史发展的意思。在发明创造中,任何一项发明创造也有它的历史发展,即有它的产生、改进、革新、不断完善的历史发展过程。如果套用生物进…  相似文献   

2.
植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一般有叶绿素,没有神经,没有感觉。地球史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属于菌类和藻类,其后绿藻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首次登陆大地,进化为蕨类植物,为大地添上绿装。而后裸子植物开始兴起,进化出花粉管,并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形成茂密的森林。接着被子植物开始出现并代替了裸子植物,形成今天的被子植物时代。  相似文献   

3.
达·芬奇观察到的树木的生长规律 一棵树长到一定高度就开始分叉,长出几根枝丫来,每根枝丫又继续分叉成几条小枝丫,小枝丫上又长出小树枝,最后直到每条小树枝上都挂满了一片片叶子……树木的这种倒锥形生长方式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并不陌生,但恐怕很少有人注意到:一棵树在任何一个高度,其所有树枝的截面积之和是不变的。这一现象是15世纪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首先观察到的,但一直没有人解释为什么树木要这样生长,直到最近科学家才给出一个正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菌根     
在悬崖削壁的石缝里,会像封面所画的那样长出苍劲古茂的大树:在贫瘠的泥炭沼泽地上,会出现大片森林。这几乎是普遍的现象。我们知道,石缝里是缺乏可溶性养分,尤其是缺乏可溶性含氮盐类的。在不分解的泥炭里也是一样,养分被固定在有机物质里,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树木为什么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正常生长?还有,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草原里,是看不到树木的。在草原上  相似文献   

5.
该文根据作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推导出了计算森林气候生产力的模式 ,利用该模式计算了我国北方地区 1 0种主要树木的气候生产力 ,结果表明 :热量条件好的地区 ,树木的成熟年龄短 ,热量条件差的地区 ,树木的成熟年龄长。水分条件好的地区 ,树木的材积量大 ,而水分条件差的地区 ,树木的材积量小。影响该区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同时指出 ,在北方地区发展林业生产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林业生产目的选择相应的树种  相似文献   

6.
树木不能无限长高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引力,即重力。重力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水分在树木内的顺畅运输,特别是将水分运输到很高的树顶更是困难。大家知道,植物是通过从叶子表面气孔中蒸发水分所产生的动力来从根部吸收水分并将其运输到顶部的。因此,测量树木顶部组织中水的张力就成为确定树木高度极限的重要依据。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乔治·科赫博士率先爬上世界上最高的5棵树进行水分输送测量。其中最高的一棵是生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世界第一高树”美誉的红巨杉,此树高112.7米,与30多层高的大厦相当。在这些树的顶部,他们找到了处于…  相似文献   

7.
亚马逊大,它的河流流域世界第一,它的河流流量在地球上最大;亚马逊美,它的原始森林苍莽浩瀚,它的物种多姿多彩。亚马逊河冲积而成的亚马逊平原位于赤道附近多雨地区,全年雨水充沛,加上湿热的气候和强烈的日照,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它们是珍贵树木的家园、是奇花异草的世界,是鸟类的天堂、野生动物的乐园,是为地球人吐故纳新的“地球之肺”。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的树木,包括高132米的王桉、115米的红杉“世界爹”,为何不能无限长高呢? 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现今的树木是适应现今环境的佼佼者。试想,如果树木无限地长高,那就要招来风折雷劈等横祸,还会造成阳光、氧、水、养料供给不足,并受到温度等限制。自身支撑能力也是大问题。拿支撑树身重量的树干来说吧。假设一棵树长度和直径都增加到100倍,这时其体积增加100万倍,重量也会增加到同样的倍数,而树干的抗压力是跟截面积成正比的,即只能增加1万倍,因此每平方厘米的截面积上要受到100倍的负载。显然,如果树干的几何形状始终跟原来相似,树干就要被自身的重量压垮。高大的树木要想保持完整,它的粗细对高度的比就该比低的树木大。但加粗的结果,就要增加树下部的承受负载。因此,树木在适应外界环境的进化过程中,它的高度受到了限制。当然侧枝的生长抑制了顶枝的生长。这就是树木为什么不能无限长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进化=进步?     
关于进化论,教科书这样告诉我们:生物界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不断上升的。我们将漂浮在池塘里的单细胞生物——变形虫看作是低级生物,而人理所当然应该是进化的顶点。以脊椎动物为例,它的进化方向就遵循着从鱼类开始,经过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直至哺乳类。可是,“进化”真的就意味着向更高的层次“进步”吗?也许,把“进化”等同于“进步”根本就是一场误会。达尔文不用“进化”一词“进化”一词的英文原意是展现、展开,后来用于胚胎学中,指胚层的逐渐显现。再后来,进化被用于指生物界的变化。最早对生物界进行分类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07,(1)
享有“海天佛国”盛名的普陀山,不仅以众多的古刹闻名于世,而且是古树名木的荟萃之地。在普陀山慧济寺西侧的山坡上生长着一株被称作普陀鹅耳枥的树木。这种树木在整个地球上只生长在普陀山,而且目前只剩下一株,可见,它该有多么珍贵!因此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11.
以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性河流挠力河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合多种分析方法 ,对挠力河的径流演变特征及趋势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性河流径流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相依性 ;自 60年代至 80年代末 ,径流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 ,径流演变过程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这些演化规律均与沼泽化流域的地理特征以及近 5 0a来沼泽及沼泽化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必须加强沼泽生态用水和湿地水资源调控等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河流的工作     
我們可以把地球表面分為四部分:环繞地球的大氣層叫做氣界;構成地球外皮部分的(即地殼)稱为岩石界;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統稱生物界;地表水如海洋,河流,湖沼以及存於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包括天水、原生水、岩漿水、化學反應水)稱为水界。我們今天所要談的河流是水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河流按大小來講,雖然比海洋小得多,可是它對我們影響之大,比起海洋來也並無遜色。下面我们就來談一下河流的工作。河流的工作是地質作用中很重要的一種。地球表面高山削為平地幾乎是靠河流所為的,風力作用和重力作用只能佔配合的地位。風化作用是以机械的破壞為主,可是在機械的破壞中,水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水的作用可以算是地質作用中的一員大将。  相似文献   

13.
<正>地球上最古老的树是哪一棵?1870年,美国矿业工人在纽约州吉尔博阿市一采石场爆破作业时,发现了一块树木化石。后经鉴定,发现这种树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树,名叫瓦提萨树,距今已有3.8亿年。但由于它仅是一段树桩的化石,科学家无法依据它勾勒出树木原貌。2004年,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的两位古生物学家又在吉尔博阿市附近,发现了一块完整的瓦提萨树的树冠化石和部分树桩化石。一年后,他们又在同一地点找到一块长  相似文献   

14.
Science     
《科学中国人》2022,(2):11-11
轻质、坚固、可塑的木材通过细胞壁工程成为可持续的结构材料《科学》封面:平板木材制成多功能3D结构。《科学》杂志第6566期封面报道了一种可操作的低密度、扩散多孔硬木的改性和成型工艺。木材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材料,进化为多层结构,可以支撑数百英尺高的树木。木材的复合结构既起到了机械支撑的作用,又起到了树木内部水分和养分运输的作用。木材由长股纤维组成,沿颗粒方向较强且有弹性,但横向较弱且较脆。由于木材在机械性能上的这种各向异性,某些加工和制造技术不能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杨世伦 《资源科学》1989,11(1):29-34
潮汐沼泽(Tidal marsh and Swamp)是指在潮水淹没影响下生长着高等植物的滨海湿地环境。它一般分布在淤泥质海岸上部,其下限位置可达平均小潮高潮位附近。潮汐沼泽的宽度除与潮差和滩坡有关外,还取决于海堤位置的高低。 一、潮汐沼泽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6.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在最近数十年内是否会发生什么变化?显然.在人类积极活动的影响下,地球的地理状况势必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许多人可能还没有想到,就在不远的将来——21世纪中叶,地球上的气候将普遍地急剧变暖;其后果之一是,地球上的自然条件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归根到底,在地球表面,能最持久地起作用,因而也是最强大、最有影响的力量是生物界的力量,即自然界生物体总和的力量。生物从太阳吸取能量,制造出化合物。当这些化合物分解时,其中所包含的能量又会促进许多化学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生物界下论在过去和现在,都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现今地球上的各种动物与植物,都是由较原始的古代种属进化而来的。那些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古代动物与植物,其中的绝大多数,现在都已绝种了,有些只有它们的後裔,还生活在今天的地球上,但也都已经在身体的构造或生活方式上,起了很大的改变。虽然大多数的古代的生物,它们的个体,甚至种族的生命已经结束;但它们的遗体,或是当年生活的痕迹,却并未消灭。尤其是它们身体的坚硬部份,常在适当的条件下,被保存在地层里,变成了“化石”。根据“化石”,古生物学家可  相似文献   

18.
为预测气候变化下的森林植被生长季特征变化,本文基于华北晋冀山地区和黄土高原区两个区域44个气象站1961-2013年日气温数据,分析了华北湿润半湿润地区两个区域树木生长季特征的变化趋势。定义生长季开始时间为当连续5天日平均温度≥5℃,选第5天作为生长季开始时间;生长季结束时间为当秋季连续5天日平均温度<5℃,选第5天作为生长季结束时间。结果表明:①1961-2013年晋冀山地区和黄土高原区以及两个区域整体树木生长季开始时间呈现显著提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1.7d/10a、-2.1d/10a和-1.9d/10a;树木生长季结束时间均呈现显著延后趋势(p<0.05),变化速率分别为0.9d/10a、1.1d/10a和1.0d/10a;研究区树木生长季长度表现出明显的延长趋势,晋冀山地区和黄土高原区以及两个区域整体的树木生长季长度时间变化速率分别为2.6d/10a、3.2d/10a和2.9d/10a,树木生长季长度分别延长13.3d、16.4d和14.8d;②1961-2013年,海拔对树木生长季指标的影响,除了对晋冀山地区的树木生长季开始影响不大以外,对于两个研究区的其他树木生长季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研究区树木生长季指标(生长季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生长季长度)与春季和秋季气温都显著相关;③1961-2013年,树木生长季开始时间变化趋势在整个研究区空间上大部分呈提前趋势,树木生长季结束时间大部分呈延后趋势和树木生长季长度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则大部分呈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漫谈三叶虫     
介绍一个几万万年前曾经作为生物界之主人, 而今又已完全绝迹的古生物——三叶虫的故事。地球自诞生以来龙去,已经过十分漫长的岁月了,至于生物的出现比较起来还算是很近的事。在七、八万万年以前,虽然太  相似文献   

20.
仿生机器鱼     
王硕 《科学中国》2006,(6):33-35
鱼类在地球上生活了千百万年,经过不断地进化、适应海洋、湖泊、河流等不同水域的环境,成为水中生物进化的佼佼者.兼具水下运动的高效率和高机动性。而鱼类这种独特的游动运动方式也给人类研制水中运输工具带来了很多灵感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