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影片解析及数据处理,获取其投掷步技术指标。然后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类比,找出规律及特点;同时具体阐述国内运动员的投掷步幅、投掷步节奏等动作存在的问题,较全面地对投掷步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为促进该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优秀板球运动员快速投球中投掷步技术的运动学测量,并且与国外运动员在关键指标上进行比较发现:在我国运动员中存在着混合型快速投球方式,且我国运动员球出手速度较低,在投掷步开始时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较低,在前脚着地至球出手期间前腿膝关节弯曲幅度较大,在球出手时前腿膝关节角较小,在投掷步中肘与腕关节的最大速度较低,投掷臂运动对球出手速度的贡献较低。因此,我国运动员成绩提高的有效途径:转变已有的混合型快速投球技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其它合适的快速投球技术类型;注重助跑速度的适当地提高以及跳步与投掷步衔接技术的改善;在前脚着地时前腿膝关节屈曲至150°以上,然后维持这个角度直至球出手;适度地增加投掷步步长;加强投掷臂挥臂技术以及肩关节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和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分析与对比,结果发现: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1、2步躯干后倾角过大,第2~3步躯干后倾角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以至于交叉步的动作速度及幅度受到影响;女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下肢前移幅度过小,影响躯干相关肌群收缩;我国男女运动员投掷步第4步都存在躯干后倾角下降较大,左膝弯屈角较小,左侧支撑无力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力学解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与世界优秀选手投掷步躯干后倾角等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标枪运动员在投掷步和最后用力技术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是影响运动员成绩提高与稳定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我国标枪运动成绩,完善我国运动员投掷步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标枪最后两步助跑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世界和亚洲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两步步幅的分析研究,发现亚洲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两步技术上存在着步幅比例不合理、步幅稳定性差、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亚洲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两步的节奏模式应是“长—短”式结构;最后两步的比值即倒数第二步与最后一步步幅的比值,应为1.0~1.8  相似文献   

6.
我国竞走运动发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髋关节转动幅度大、步幅大、重心平稳,频率较快是国际公认的先进竞走技术的标志。而我国运动员的竞走技术,频率快、步幅小、髋关节转动幅度小仍是技术主流。这种技术因其步幅小,前支撑时间短而容易被裁判员判罚为屈腿,同时又因其支撑与腾空时间之比更接近于跑(支撑时间短于步幅较大者)而易被裁判判罚腾空,限制了运动员能力的发挥。这种技术必须尽快改进。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 2 9人次投掷步技术纪录影片的解析 ,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投掷步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 ,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 1、2步躯干后倾角过大 ,使第 2~ 3步躯干后倾角变化量相对较小 ,影响了交叉步的动作幅度。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下肢前移幅度不够。男女运动员都存在着投掷步第 4步左膝弯屈程度较大 ,左侧支撑无力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十运会田径比赛女子掷标枪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投掷步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快,但速度利用率却不高;投掷步时短,步频快,不能为最后的用力做好充分的准备;投掷各步躯干后倾角变化小,对标枪施力不够;左脚落地时膝角缓冲过大,制动效果差。同时,投掷成绩与最后交叉步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参加第 4届城市运动会 (1999.西安 )男、女标枪比赛运动员 2 5人次投掷步技术现场摄像的解析 ,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投掷步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 ,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 1、第 2步躯干后倾角过大 ,第 2~第 3步躯干后倾角则相对较小 ,以至交叉步的动作幅度受到影响 ,女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存在下肢前移幅度不够 ;投掷步第 4步左膝弯屈程度较大 ,左侧支撑无力是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该技术环节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方法,对6名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腿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并与国外优秀标枪运动员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腿前摆技术较差,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不够连贯,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多等,而在投掷步最后一步左腿支撑能力和标枪出手瞬间左腿蹬伸能力方面我国运动员却不劣于国外运动员。希望我国教练员从中得到启发,促进我国男子标枪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外100m短跑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指标进行差异比较、偏相关分析及有关研究的综述发现:运动指标对100m跑成绩影响程度依次排序:相对步幅—相对步频—步幅—步频—身高;中国优秀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成绩有显著性差异,步频和相对步频比国外优秀运动员快但无显著差异,身高比无差异,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步幅和相对步幅比国内的大并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孙卓艺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4):42-42,46
对国内优秀运动员途中跑的有关数据进行研究,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结合专项理论对我国优秀男子100m运动员步幅较差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男子100m运动员途中跑的步幅小主要表现为在支撑阶段所获得的步幅小;2.我国男子100m运动员途中跑支撑阶段所获得的步幅小的主要原因是着地距离短,膝关节活动幅度小以及摆动腿摆动时机晚、摆动慢、摆动幅度小;3.在腾空阶段,我国运动员以增大腾起角来获得的较大腾空距离对支撑阶段人体的转动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我国与国外优秀男女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相关运动学参数的比较分析,试图进一步认识交叉步动作的作用,进而改善投掷步(交叉步)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到我国部分高校高水平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用力两阶段的相关运动学参数,并与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有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发现高校高水平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1,第2步和交叉步以及右腿最后用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与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标枪技术的生物力学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步技术存在一定差距。表现为投掷步前两步躯干的后倾角度过大;交叉步躯干的后倾角度相对过小;最后一步丢失超越动作(躯干后倾角丢失);左腿膝关节弯曲角度较小等。当前完善标枪技术尤其是投掷步技术,是提高我国标枪运动成绩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我国优秀男子跳远优势和不足,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运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优秀运动员在腾起初速度、水平速度和起跳时间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在这三方面运动能力是较强的。(2)我国优秀运动员腾起角度、垂直速度和运动成绩与国外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我国优秀运动员腾起角度和垂直速度都小于国外运动员可能导致跳远成绩小于国外运动员。(3)我国优秀运动员腾起角与垂直速度都小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原因:①是运动员起跳腿缓冲和蹬伸能力不足;②是摆动腿和手臂的摆动速度慢;③是髋关节和骨盆运动原因;④是运动员最后3步积极加速上板意识不足。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速摄影对高校高水平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和最后用力两阶段进行定点拍摄获得相关运动学参数,同时根据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有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投掷步获得的动量和扭转力矩缺位,导致"鞭打"、"满弓型"无法完成,投掷步第一、二步躯干角度小,交叉步后倾角度过大.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竞走运动员目前在技术风格上存在主要问题 在竞走专项技术上我们与国外优秀选手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是我国优秀选手参加国际大赛经常被判犯规的主要原因。欧美国家运动员技术规范、步幅大、步频稳定,动作连贯、流畅、柔和;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着步长较小的问题,尤其是高个子运动员步长太小,步频很快,没有充分利用腿长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合理跑速系数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高校部分优秀大学生男女标枪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投掷步速度、运动成绩等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出标枪投掷步合理跑速系数的概念,并应用于训练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洪 《体育世界》2009,(8):35-36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铅球运动员的投掷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其在投掷技术上的差别和差距,对我国此项目的运动员提出合理的训练建议.争取对他们在基础训练时的正确目标及以后的专项成绩提高有所帮助。对我国的投掷事业的前进能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