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在温州,有200多万人跨出家门,走南闯北,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为真实反映众多温州人在外创业的独特现象,《温州日报》自2002年9月起,开辟了《天下温州人》新闻专版,对在外温州人的创业作为,予以最真诚的关注。专版创办以来,报社派遣了几十名记者奔赴全国各地深入采访,至今已撰稿1000多篇,发刊80多期,真实反映了在外温州人艰苦奋斗的业绩,在宣传贯彻中共温州市委全会精神——“把温州人经济转化为温州经济”等方面,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刊以编辑手记的形式对该专版予以较全面的介绍,或许对大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漂在欧洲     
一般在巴黎做生意的温州人,他们的生意都不是很大,最大的~家也就是年收入在7、8千万左右法郎。温州人做不了大生意,这与他们的文化水平有限、缺乏管理能力和封闭自守有关。 在巴黎的温州人过得很封闭,大多数人的生意都在自己圈子里做。虽然温州人能吃苦、勤奋、节俭,电聪明,但是大多数温州人都没念过几年书,法文也不会讲,根本无法跟法国人打交道,所以他们根本融不进法国社会,只能在自己的圈子里干活。 像叶兴秋这样有文化的温州人恐怕在巴  相似文献   

3.
捱夜炒更,省吃俭用,终于攒足了首期款,一跃成为有产阶级。像我这个年纪,一不靠父母,二不靠男人,在陌生的城市独自打拼,也算是得偿所愿。那些天,我逮人就跟人请教哪的材料便宜,装修公司有什么猫腻。不料,一盆冷水兜头泼来:“一个人装什么修,上有屋顶下有床不就齐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近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纷纷对温州购房团亮出了黄牌.尽管其他城市对温州人的热情不减.但由于缺乏接盘者.温州人也只能是越走越边缘。事实上.曾经红火一时的温州炒房团.并非地产利益链中的核心力量.他们更像一只玩偶。  相似文献   

5.
记者这职业,是创造的职业,发展的职业。只有独具慧眼,别具匠心,去创造,去发现,才能常写常新,记者工作也才能做到越来越有滋味。倘若在新闻报道上因循守旧,缺乏探索、开拓和创新精神,在新闻报道中势必缺乏竞争能力。浙江日报记者楼国平采写的摄影通讯《放歌瓯江三百里——随放排工摄影散记》,之所以受到读者好评,就是因为他能够跳出读者熟悉了的套子。楼国平是位年轻的摄影记者,他在拍摄了三、四年新闻照片以后,一天忽发“奇想”:能不能不重复自己、不重复他人?能不能踩出一条新的新闻摄影的路子来?他从小生长在温州,多次路…  相似文献   

6.
到目前为止,<温州日报>已改造、重新包装推出了"党报热线""六好博客""天下温州人""欧越副刊"等一批品牌专栏.传纷封邹皓与创新已成为新闻创新和改革的又一战略支点. 在重新定位中实现专栏创新 独特和个性是专栏内容定位的难点,又是争取读者、吸引眼球的关键. 受各种条件制约,<温州日报>和其他地市党报一样,既不可能对版面形态做大规模"改头换面",也不可能在版数上无限制扩张.因此,<温州日报>在报业集团组建后,按照集团总体布局,从进一步明晰报纸定位和功能人手,进行专栏改造性创新.给传统专栏注人新的活力、内涵和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锋 《中国出版》2012,(8):21-24
小平南巡讲话对中国报业近20年的经营改革历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小平南巡讲话中蕴含的不等不靠、先行先试的改革精神,局部突围、以点带面的试验精神,不畏艰险、克难奋进的创新精神直接促使中国报业从传统的计划模式向市场框架的转向,带来了中国报业的三次巨变。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8日全国首家收费数字报在温州上线,4月8日21时新华社播发了这条新闻,4月9日全国上百家网站转发了这一消息。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温报集团)发扬了温州人探索、创新的精神,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互联网用户吃惯免费午餐的意识中树立了一个有偿阅读的先例。  相似文献   

9.
刘浩宇 《新闻窗》2014,(1):87-88
随着传媒环境和人们获取信息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央视《新闻联播》传播方式老化、收视效果弱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各地《联播》节目上也如出一辙地体现着:如今相当一部分人不看电视、相当一部分人看电视不看新闻、相当一部分人看新闻不看《新闻联播》。若我们总是在央视后面学其具体的一招一式,则永远落在后面,国家所鼓励和倡导的创新精神将无从谈起。宣传创新精神的媒体首先应该创新,《联播》播音员作为栏目出声露脸的代表更应做创新精神的践行者。而创新一定要有抓手,有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8日全国首家收费数字报在温州上线,4月8日2l时新华社播发了这条新闻,4月9日全国上百家网站转发了这一消息.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温报集团)发扬了温州人探索、创新的精神,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互联网用户吃惯免费午餐的意识中树立了一个有偿阅读的先例.  相似文献   

11.
丁越飞 《浙江档案》2006,(7):17-19,61
我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温州会议以来的工作进展 2004年,省档案局与省工商联在温州联合召开了全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以“宣传、引导、服务”为主线.全面推进和重点提升全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两年来.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和工商联密切配合.认真贯彻“温州会议”精神.使全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开始由点状格局向面状态势发展,据统计.亿元产值以上民营企业的建档率温州会议前为70%左右,截止去年年底.已上升至87.8%。同时.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在推进信息化、动态化、一体化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档案工作在民营企业自主研发、管理创新、应对反倾销诉讼、品牌建设、信用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念 《大观周刊》2012,(16):173-174
开展创新教育,树立创新观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人的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上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整个世界在时问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人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把知识向前推移。  相似文献   

13.
"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创新干"的西畴精神,激发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状态,发挥了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站在村口的道路上,64岁的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岩头村村民小组长李华明向《民生周刊》记者讲起修路的艰辛:历经12年,岩头村村民在进村必经的悬崖上凿出一条长约一公里的进村简易路。  相似文献   

14.
有什么比生存更令人迫在眉睫? 有什么比品牌更叫人刮目相看? 有什么比创新更让人前景无限? 或许《长篇连播》节目已不存在令人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因为它一直有着地久天长的深厚的听众基础;或许《长篇连播》节目也不存在叫人刮目相看的品牌问题,因为它一直也有着源远流长的优秀的长篇作品;那么,让人前景无限的创新问题,是不是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小说连播编辑们最值得加倍研讨与实践的课题呢?  相似文献   

15.
现场提问是记者的基本功。这次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温州日报》记者向温总理的提问,遭到许多人的非议。她问到,"您曾经在多个场合赞扬过温州人的创业精神,这次温州人展示了创业之外的另一面,温州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以很强的大局观念和大爱精神投入救援。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动力,当前编辑出版事业尤其需要通过创新来推动发展.大量实践表明,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主动创新精神,就能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所允许的范围内,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做到不等不靠,大胆探索,在不断创新中打造自己的特色,在打造自身特色中不断求得发展.要加大图书策划力度,也必须着眼于创新编辑管理模式,许多出版单位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把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分开运作,收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就像在上世纪90年代开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那样,而今,温州的党政机关和网民又开创了怎样看待网络舆情民间监督的温州模式。703网或许就是这个正在形成的温州模式的标本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中共温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温州的决定精神,积极推进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温州特点的社会主义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温州城乡化品位,推进都市明,促进温州人素质的现代化,温州市政府制定了《温州化升位计划》。化升位的总体目标是:今后五年,造就一批化名人,  相似文献   

19.
温州改革,全国驰名。温州日报,以“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为宗旨,为温州改革鸣锣开道,赢得了读者,赢得了声誉。但是,这家诞生于解放前夕、已过不惑之年的报纸,在曲折的生命历程中,也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报社内部的管理体制依然是五十年代沿袭下来的那一套传统模式。没有可行的考核制度,采编人员长期吃“大锅饭”,有的人一年见报上百篇,其中不乏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好作品,但並不能得到“实惠”,而个别吊儿郎当者,也照样心安理得过日子。忙闲不匀造成“人手不足”的假象,不得不向社会招考,整批整批地增人,进得来,出不去,机构急骤膨胀,到了去年下半年,编辑部人员已从1980年复刊初期的40人增至108人。报纸肩负为改革事业鼓与呼的重任,自身也必  相似文献   

20.
我们这代人,或许已经很难看到启明的星斗;但东方现代性的自觉意识,恐怕已经是呼之欲出。这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自觉,更不如说来自求知寻源之后的自然理路。季羡林先生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因其缺乏学术论证而往往不太被学界所接受;但在我看来,似乎也应重视其学人理性基础上的跟着感觉走的良好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