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红领巾》2011,(12):26-27
名称:土星 定义: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直径约119300千米(为地球的9.5倍),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它与邻居木星十分相像,表面也是液态氢和氦的海洋,上方同样覆盖着厚厚的云层。  相似文献   

2.
火星的距离 开辟新家园,当然从近的地方开始更容易.在太阳系中,火星是地球轨道以外的第一颗行星,它是地球的近邻.火星最靠近地球时,彼此相距5600万千米,约为月地距离的150倍;最远离地球时,彼此相距约4亿千米. 表1列出了地球及其近邻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表2则列出这几颗行星最靠近地球时各自与地球相距多远.  相似文献   

3.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在中考题中占的比重较大.现分类介绍其解题思路.一、行程问题要注意题中的同向、相向、背向、相遇、追及、先行、后行、同时、同地等关键词语.基本关系式为例IA、B两地间的距离为120千米,甲乘机动车,乙骑自行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后,各以原速度继续行驶.甲到B地后立即返回,返回的速度是原速度的2倍,结果甲、乙H人同时到达A地.求甲的原速度和乙的速度.(1994年河北省中考题)分析设甲的原速度为X千米/时,乙的速度为y千米/时,如图示,设在C处相遇,则*C一3X千米,*C一勺…  相似文献   

4.
分析全国各地历年中考物理试题,本章考点有五个.考点一:质量和密度的单位及换算例1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0.5千米=5×109微米;B.1.7×10-27千克=1.7×10-24毫克;C.54千米/时=15米/秒;D.78千克/米3=7.8克/厘米3.(94年,天津市)分析与解本题考查了长度、速度、质量、密度的单位换算,只要掌握了它们的单位进率,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因为1千米=10’微米,1干克=106毫克,1千米/时米/秒,1千克/米3=10-3克/厘米3,所以选项A、B、D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考点二:天平的使用例2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  相似文献   

5.
1.当飞行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时,才能克服地球引力环绕地球飞行,而不至于落回地球表面。当飞行器速度提高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时,可以脱离地球,飞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提高到  相似文献   

6.
题目用某种合金制成的小球,体积为10厘米3,当温度从10℃升高到20℃时,吸收的热量为153焦.已知合金的密度为8.5X103千克/米3,比热为045X103焦八千克·CC).问小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此题涉及密度、质量、体积、比热、热量和温度等物理量,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其中任一物理量解答此题,因此有多种解法.解法1比较热量.用小球吸收的热量Q吸,与同体积的实心小球,升高同样的温度,吸收的热量Q吸。比较.若o吸实二q吸,则小球是实,U的;若O吸实<O吸,则小球是空心的‘体积为10厘米3的实心小球…  相似文献   

7.
分析全国各地历年中考试题,本章考点有三个.考点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例1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8×108米,合千米.(1993年,四川省成都市)[分析与解]因为1米=10-3千米,所以3.8×108米=3.8×108×10-3千米=3.8×105千米.故本题正确答案应填3.8×105.例2下面哪个量最接近4.5厘米?()A.火柴盒的长度;B.铅笔的直径;C.课本的长度;D.钢笔的长度.(1991年,广东省)[分析与解]估测物体的长度,一是要熟悉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二是要对单位形成具体概念.解答此题如果没有弄清1厘米到底有多长,则会出现猜答…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一章之后.知道了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又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简单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在运动当中最多的还是变速运动.加深对变速运动情况的理解.特别是对平均速度的正确理解.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就对平均速度一题加以分析.以便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手均速度这一概念.例题一辆汽车驶上某一坡路时测8度是24千米/时.驶下这一坡路时的速度为48千米/时.那么汽车往返这段坡路的平均速度为:A24千米/时;B.48千米邓寸;C.36千米/时;D.32千米川十.此题有人选答案(C),也有选(A)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物理中有一题常被作为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的典型例题.本刊1992年第3期《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及其应用》一文中的例3也正是这题,但文中的解答我认为是不正确的.下面对这题进行一些讨论。题目:一根很轻的细线,系一质量为0.5千克的小球C,另一端穿过水平光滑桌面中光滑小孔O挂一质量为1千克的小球A,A的下端通过细线b挂一质量为1千克的小球B,小球C做半径为0.1米的匀速圆周运动,而此时小球A和B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当把细线b烧断后,达到稳定时小球C在桌面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A则在新的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求此时小球C作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g取10米/秒~2)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 分,共48分) 读图1完成1~4题。 臼..勺....... 土星 图l 1.①嗯遭越)均为太阳系中的大行星,下列序号与行 星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①金星B.②火星C.③水星D.④木星 2.天文观测已证实,行星①没有大气,由此可以确 定,行星①与地球相比() A.质量较小B.密度较小 C.公转速度较慢D.表面昼夜温差较小 3.赤道上某地观测到土星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此 g.J该地地方时为() A .0时B6时C.12时D.18时 4.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上的电离层,从而() A,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B.造成“磁暴”现象 C.引起降水…  相似文献   

11.
地球少地非正球。地球是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特殊行星,全球大洋面积约3.62亿平方千米,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1%。因此,有“水的行星”之称。地球又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为6356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形状像个“梨”,并非正圆球体。水星水星无水。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其质量和体积均约为地球的1/20,表面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的2/5,它的表面空气极为稀薄,温度(向阳面)高达400℃,水分是无  相似文献   

12.
顾家国 《物理教师》2008,29(11):13-15
通过对万有引力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是√gR(又称第一宇宙速度),此时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当发射速度达√2gR时(又称第二宇宙速度),卫星以地球球心为焦点作抛物线运动,当然再也不可能返回地球,因为抛物线为非闭合曲线;当发射速度介于√gR和√2gR之间时,卫星作椭圆运动,并随发射速度的增大椭圆越扁,地球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发射点为近地点;当卫星速度大于√2gR而小于第三宇宙速度时,它将在地球引力范围内做双曲线运动,当卫星脱离地球引力后,将绕太阳运动成为太阳的一个行星,如果控制发射速度和轨道,它也可成为其他行星的卫星;当发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时,卫星将脱离太阳系的束缚,向其他星系运动.  相似文献   

13.
运用积不变     
<正>问题:从A城到B城有320千米,甲车要行8小时,如果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那么乙车从A城到B城需要几小时?思路点睛: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可以求出甲车的速度是320÷8=40 (千米/时);再根据“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可以求出乙车的速度是40×2=80 (千米/时);那么乙车从A城到B城需要的时间就是320÷80=4 (小时)。  相似文献   

14.
第一部分(43分) 初二学生和初三学生都要完成 一、单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l一个瓶子正好能装满1千克水,它一定能装下1千克的〔〕 A.花生油.B.酱油.c.白酒.D.豆油. 2.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这种情况下的参照物是〔〕 A.地球.B.人.C月亮.D.云. 3一个同学正确测得铅笔的长度是16.34厘米·从这个数据看,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B.厘米.C.毫米 .D.微米. 峨.体积为0.05米,的救生圈重100牛顿.体重为400牛顿的人使用这个救生圈,则〔〕 A.人或圈可以部分露出水面. B.人和圈没入水中后可以悬浮在水中. C人和圈会沉…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42分)1.单位换算600微米一、毫米一*米;O·18千米一米一、厘米,54千米/时一、米/秒;5米/秒一千米川。卜2.如图,小球的直径是厘米.3.测量的结果是由和_组成,某人在实验中测得一物体长为2.753米,他所用刻度尺最小刻度是4漂流队队员乘坐橡皮艇从上游顺流而下‘以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队员们是的,以江水为参照物,队员们是的,以橡皮艇为参照物,江水是的.5.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_的物理量,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速度为40千米/时,这表明汽车6·在100米短跑赛中,某运动员成绩是10秒…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育》2006,(6):35-36
【知识技能】这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题目比较简单,试试看。不过,可要仔细哦!一、你会判断吗?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想证实:A“.天圆地方”B“.天之包地,犹壳之裹地”C.地球是一个球体D.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2.如果人以40千米/天速度沿赤道行走一圈,估计所需时间约为:A.100天B.1000天C.10天D.10000天3.能说明地球自转的事实是:A.太阳东升西落B.寒来暑往C.阴晴变化D.登得高看得远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地球表面有昼夜之分B.地球表面有昼夜交替现象C.四季变化D.极地附近极昼或极夜现象5.地球…  相似文献   

17.
一、单选题:1.一物由A经B到C作直线运动,AB=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是2米/秒,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4米/秒.则物体在AC段的平均速度应是:[ ](A)6米/秒;(B)3米/秒;(C)2米/秒,(D)2.67米/秒.2.小球从6米高处落下,被地板反弹后,在1米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是:[ ](A)6米和1米1(B)7米和7米;(C)6米和5米;(D)7米和5米.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命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例1如图1所示,A、B板间距离d为8厘米,两板间的电场是匀强电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两板间电压U=160 V.现在两板间放置一倾斜滑槽,倾角θ=37°.内置一带负电的小球,小球带电量q=10~(-7)C.小球与滑槽之间有  相似文献   

19.
例1:(2005年北京春招文综卷)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回答1—3题。1.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2.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3.海啸以800千米/小时的速度传播到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4.2°N,73.5°E)时,当地区时约为()A.6时B.9时C.12时D.15时【解析】第1题选D。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为1月初,12月26日地球应在图中④…  相似文献   

20.
一、单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44分) 1、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 A.克、厘米、秒.B.千克、米、秒. C.千克、小时、公里.D.千克、牛顿、米. 2、下列选项中的物理量均属于矢量的是: A.路程、时间、位移.B.速率、位移、速度. C.速率、速度、加速度.D.速度、位移、加速度. 3、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常数给出了1摩尔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数. B.这个常数给出了1摩尔任何物质的总质量. C.这个常数表示1摩尔任何物质分子所占的体积. D.这个常数表示1千克物质的分子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